散濕之劑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麻黃加術湯 《金匱》雲∶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白朮(四兩) 杏仁(七 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汗。 按∶此治寒濕在表之劑也。寒固當汗,而濕在表者,亦非汗不解,故以麻黃散寒,以白 術除濕。取微汗者,汗大出,則濕反不去也。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治風濕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 久傷取冷所致也。(方詳《金匱》,茲不贅。) 羌活勝濕湯(東垣) 治濕氣在表,脈浮,身重不能轉側,自汗,或額上多汗,此 羌活 獨活(各一錢) 川芎 本 防風 炙草(各五分) 蔓荊子(三分) 如腰痛中冷沉沉然者,有寒濕也。加酒洗漢防己、附子各五分。 按∶此治風濕在腠理及關節之劑。吳鶴皋雲∶無竅不入,惟風藥為能,故凡關節之疾病 ,非羌活、獨活等不能致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