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人

敕勒人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勒拿河至貝加爾湖附近,在冒頓單于時臣屬於匈奴。

歷史背景

強盛

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晉朝、南朝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漢朝在91年擊敗北匈奴。後來遭受鮮卑人的攻擊下,敕勒人在158年最終擊潰匈奴並讓其退出東亞的歷史舞台,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國的漢朝人交往。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敕勒人和柔然人活動於中國北疆境外的內陸亞洲的大漠南北和中亞廣大地區。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權。(另一說法是丁零由狄族與西伯利亞土著混血而成,敕勒是匈奴與一個以狼為圖騰的部落混血而成,漢朝人認為高車是匈奴的外甥),由土拉河至今南俄草原也有他們。487年,阿伏至羅為擺脫柔然統治,率10萬多人西遷,在車師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南徙中國

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北魏的戰爭,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高車有六姓,袁紇、紇骨、解批均與回紇有關。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在550年之後臣服突厥汗國,後來成為回紇,現代維吾爾族的祖先。俄羅斯聯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境內的雅庫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後裔。

土拉河一地有僕固、同羅、袁紇、拔野古、覆羅並號俟斤;今準噶爾盆地南地域:契弊(契苾)部、薄落職部、乙咥部、蘇婆部、那曷、烏護、也咥部、於尼護(於尼讙)部;準噶爾盆地北地域:薛延陀部、咥勒児部、十盤部、達契部;哈薩克一帶:訶咥部、曷截部(可薩人)、撥忽部、比干部、具海部、曷比悉部、何嵯蘇部、拔也末部、謁達(渴達)部;拂菻東:恩屈部onogur、阿蘭、北褥九離(巴什基爾)部、伏嗢昏(保加爾人);北海南地域:都播部。

《舊唐書·北狄列傳》(卷一百九十九下)列出鐵勒十五部: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圖瓦人)、骨利乾、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

《敕勒歌》是歷史上留下的一首描寫敕勒歌生活環境的樂府詩。其中後兩句被後人用來描述草原上的美麗風光。相傳作者為東魏斛律金。本為鮮卑語,北朝民歌,經翻譯為漢字。又有一說為斛律金並不識字,僅是翻譯者,因同時通曉鮮卑語及漢語,而將本歌由鮮卑語翻譯成漢字。

敕勒族因其造車“車輪高大幅數至多”故而得名高車族。敕勒族長期從事畜牧業,逐水草而遷居,食肉食、飲乳酪、衣革皮、居穹廬(類似蒙古包),能歌善舞。《北史.高車傳》載:“其人好引聲民歌”,“男女無大小,皆集會。平吉之人,則歌舞作樂”。五世紀中葉,北魏文成帝時期:“五部高車合聚祭天,眾至數萬,大會走馬殺牲,游繞歌聲忻忻,其俗稱自前世以來無盛於此。”這樣空前的盛會,敕勒人乘著高車,唱著優美的牧歌,進行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甚為壯觀之事。到了北魏明帝時,由於敕勒統治者為爭奪王位,殘殺不已,再加上已經逐漸強大起來的柔然的不斷侵襲,力量日漸削弱,最後為柔然所敗。這個勇敢剽悍的民族,從鄂爾多斯和陰山南麓似乎悄然消逝了。

南北朝時,敕勒族依附於鮮卑政權,最後和鮮卑族融合在一起。

敕勒人在公元三六三年至四八七年已先後離開漠北,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他們遷入中原的途徑有: 一、加入鮮卑軍隊、或成為北魏殿中武士。北史卷九八「高車」傳載:「高車侄利曷莫弗敕力鍵率其九百餘落內附,拜敕力鍵為揚威將軍,置司馬、參軍,賜谷二萬斛。」「高車解批莫弗幡豆建復率其部三十餘落內附,亦拜為威遠將軍,置司馬、參軍,賜衣服,歲給廩食。」「高祖召高車之眾隨車駕南討。」「斛律部部帥倍侯利遂來奔。」北史卷十七「汝陰王天賜」傳載:「孝文初(公元四七一年),殿中尚書胡莫寒簡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為殿中武士,而大納財貨。」這些加入北魏軍隊、衛隊的敕勒人於公元四九四年隨北魏孝文帝遷居中原。 二、北史卷九八「高車」傳載,魏世祖神鹿二年(公元四二九年):「世祖不聽,乃遣(安)原等並發新附高車合萬騎,至於巳尼波(今貝加爾湖東),高車諸部望軍而降者數十萬落,獲馬牛羊亦百餘萬,皆徙置漠南千里之地。」這些被北魏安置在六鎮的數十萬落敕勒人,則在(公元五二四年)參加六鎮之亂時,進入中原,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載:「東西部敕勒皆叛魏,附於破六韓拔陵」。六鎮之亂後,這批敕勒人在鮮卑人高歡的領導下,建立了東魏。 三、因叛逃被徙往中原。魏書卷七載:「延興元年(公元四七一年)冬十月,沃野、統萬二鎮敕勒叛,詔太尉、隴西王源賀追擊至枹罕(今甘肅臨夏縣),滅之,斬首三萬餘級(魏書「源賀」傳為八千級),徙其遺迸於冀、定、相三州為營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