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是在使用“三棱針”人體的特定的靜脈中放出一定量的血液達到治療疾病一種古老療法,放血療法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放血祛除邪氣而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和恢復正氣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放血療法是一種古老的、祖國傳統醫學中獨特的刺絡放血療法,此法操作簡便,療效迅速。就現代醫學改善血液循環障礙而言,是一種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從中醫理論來看,更是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手段,放血療法使用得當對人體絕無傷害,又可減免某些中西藥對人體得毒副作用,它屬於現今提倡的健康天然療法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放血療法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又叫刺絡療法、刺血療法、瀉血療法、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往往也是各種治療方法不顯的前提下用放血療法,常常會有峰迴路轉的功能和作用。通過數千年的醫療實踐,為醫家臨床所習用,療效也有所提高,特別對於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搶救及時,收效迅速,無副作用的特點。

放血療法根據經絡學說和針刺原理,用三棱針粗毫針小尖刀刺破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疏通經脈,調氣理血,促邪外出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鎮定、止痛、瀉熱、消腫、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普通病情放血療法只需放出幾毫升的血液就可達到治療的效果,一些嚴重的病情,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安全的放出近百毫升的血液,從快速達到治療患者的目的。

起源

 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套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套用放血療法。

溫病大家葉天士善用委中穴出血治療咽喉疾病。名醫喉科專家鄭梅澗也善用刺血治療疾病,都取得的成功的經驗。
清代醫家郭志邃總結了針刺放血治療急救的經驗,編著有《痧脹玉衡》總結了刺血術在急症,急救方面的套用。

西方歷史

放血療法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是來自古希臘的醫聖希波克拉底和古羅馬醫學家蓋倫,說人的生命依賴四種體液,血、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這四種體液對應空氣、水、土和火,和中國的“金木水火土”非常接近。古希臘人認為血在四種體液中是占主導地位的,蓋倫認為血是人體產生的,經常“過剩”,正如中醫里滋陰派講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一樣,中醫滋陰,古西醫於是就放血。蓋倫還把人體皮下的動靜脈血管和身體各個內臟器管聯繫起來,所謂“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開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靜脈的血治療肝病,放左臂靜脈的血治療脾臟的病。

一直到中世紀,放血的實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侶。直到1163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才把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理髮師。如今理髮館的招牌,就是那個鏇轉的紅藍白的筒子,紅色是動脈血,藍色就是靜脈血。理髮師們發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規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葉刀”——如今,英國有本著名的醫學雜誌就叫《柳葉刀》。

隨後,放血療法被殖民者帶到了美洲。美國著名醫生瑞師(Benjamin Rush)就是放血療法的推廣者和實踐者。瑞大夫是在《獨立宣言》署名者中惟一的醫生。當時美國75%的大夫都是他學生,被譽為“賓夕法尼亞的希波克拉底”。1794年到1797年費城流行黃熱病,瑞大夫大量採用放血療法治療這些患“熱病”的病人,他診所的後院成了血海。這個時候,一位好事的英國記者出現了,他就是William Cobbett。

放血療法放血療法

這位記者翻閱了相關的死亡報告,發現被瑞大夫治過的病人,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病人。於是,Cobbett發表文章說瑞大夫和他的學生們為人類人口的減少作出了突出貢獻。瑞大夫一怒之下,於1797年在費城起訴了這位英國“誹謗者”,官司的成敗是顯而易見的,一方是費城的英雄、著名的大夫,一方是誹謗費城聲譽的外國人,法庭宣判瑞大夫獲勝,罰這位記者5000美元——法庭的宣判相當於從法律角度聲明放血療法有效。

幾乎與此同時,1799年12月13日,華盛頓病了。次日,幾個醫生給華盛頓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約占人體血容量的一半。結果可想而知,華盛頓死於失血性休克。這個時候,人們終於開始質疑放血療法,有用還是有害?

10年之後,蘇格蘭軍醫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開始認真研究放血療法。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組,各組的病人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類似,所接受的治療也一樣,惟一不同就是兩組病人不放血,一組病人接受傳統的放血療法,結果是不放血的兩組分別有2和4個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療法的組竟死了35人。可惜,這一重要的發現未能發表。又等了10年,法國人路易(Pierre Louis)發表了他歷時7年的臨床觀察,發現放血療法明顯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人們對放血療法的信念開始動搖。儘管如此,人們2000年的觀念很難更改。1833年法國還是進口了4000多萬隻幫助大夫放血的螞蟥。

以後的數十年時間,隨著反對聲音的逐漸加強,不斷的科學證據都證明放血療法對病人的傷害,這個流行了2000多年的療法才終於走出了歷史的舞台。

放血方法

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

針刺放血療法針刺放血療法

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膕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髮、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點刺法先在針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鬱血積聚。右手拇、食兩指持針柄,中指緊靠針身下端,留出1~2分針尖,對準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針,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滴(對重症患者有時可出血十數滴,血由黑紫變紅為止),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針刺曲澤、委中穴,在孔穴周圍上下推按之後,可先在孔穴近心端紮緊止血帶或布帶,這樣靜脈暴露的更明顯,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後,再將止血帶放鬆)。

散刺法又稱圍刺法,是在病灶周圍點刺出血,主要用於丹毒、癰瘡。

挑刺法以左手按壓施術部位的兩側,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將腧穴或反應點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療紅絲疔,應在紅絲近心端盡頭處以及紅絲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時需挑破部分纖維組織,然後局部消毒,覆蓋敷料。常用於目赤腫痛、痔瘡等證的治療。

2、劃割法

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針具的選擇

1.三棱針:由不鏽鋼製成,分為粗細兩種,針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鋒利.粗針長7~10厘米,針柄直徑2毫米,適用於四肢、軀幹部位放血。細針長5~7厘米,針柄直徑1毫米,適用於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小眉刀:長7~10厘米,刀刃長1厘米,十分鋒利。

使用病例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經痛、頭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我在臨床治療多例病人,這種方法療效可靠,效果好。

治療方法

1、放血的部位:頭痛取穴大椎和太陽。大椎用三棱針點刺3-5針,上罐,大約出血5-10毫升。太陽穴放血,點刺2-3針,上罐,出血大約2-5毫升。耳尖,點刺,擠出5-10滴血放血療法液。這种放血適合頭痛,眼病,感冒發燒。

2、小兒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陽。捏住指尖,快速點刺,擠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適用於發燒,咽痛。

3、腰病治療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絡,在血絡上點刺,點刺後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陽關,點刺3-5下,上罐出血約10-20毫升。適合腰病和坐骨神經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這些疾病,要在多處放血,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放血後,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見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進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轉情況而決定間隔放血的天數。

取穴:大椎,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膚類疾病要加上曲澤和血海。

方法:分別在大椎和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穴位上點刺3-5針,然後上罐,拔罐拔到沒有鮮血流出為度,在這個拔罐期間,要多上幾次罐,觀察出血量。

注意事項
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於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於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
如果是家人幫助操作,方便治療,可以分期分批治療。
還有另一說法就是放血療法是中醫早已淘汰了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從物理醫學角度出發來思考,放血療法最多也就是對高血壓、血液粘稠過高有一些幫助,而且一些游醫重新把放血療法拿來治療疾病,不乏有利益之嫌。
放血療法常用穴位及功效
太陽:主治頭痛,眼紅腫;
上星:主治頭痛,目痛,鼻衄,熱病;
水溝:主治癲癇,小兒驚風,中風昏迷,中暑,口眼歪鈄,牙關緊閉,急性腰扭傷;
齦交:主治齒齦腫痛;
內地倉:主治面癱;
金津、玉液:主治口瘡,舌腫,嘔吐;
十宣:主治昏迷,癲癇,癔病,乳娥,小兒驚風,中暑;
四縫:主治小兒疳疾,百日咳;
八邪:主治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指腫痛;
曲澤:主治煩熱,胃痛,嘔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腫大,鼻衄,發熱,昏迷;
商陽:主治急性咽喉腫痛,齒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瀉,腰痛(急性腰扭傷療效好)、丹毒;
八風:主治腳氣,趾痛,毒蛇咬傷足跗腫痛。
治療病症
1、放血的部位:頭痛取穴大椎和太陽。大椎用三棱針點刺3-5針,上罐,大約出血5-10毫升。太陽穴放血,點刺2-3針,上罐,出血大約2-5毫升。耳尖,點刺,擠出5-10滴血放血療法液。這种放血適合頭痛,眼病,感冒發燒;
2、小兒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陽。捏住指尖,快速點刺,擠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適用於發燒,咽痛;
3、腰病治療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絡,在血絡上點刺,點刺後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陽關,點刺3-5下,上罐出血約10-20毫升。適合腰病和坐骨神經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瘡,銀屑病,濕疹等這些疾病,要在多處放血,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一般放血後,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見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進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轉情況而決定間隔放血的天數。
取穴:大椎,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膚類疾病要加上曲澤和血海。
操作方法:分別在大椎和大抒(雙側),肺俞(雙側),心俞(雙側),肝俞(雙側),胃俞(雙側),腎俞(雙側)穴位上點刺3-5針,然後上罐,拔罐拔到沒有鮮血流出為度,在這個拔罐期間,要多上幾次罐,觀察出血量。一般拔到三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新鮮的血液流出來。在點刺的過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療,可以少選幾個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療,免得一次上針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療不方便,就要儘量一次治療,免得別人跑來跑去的,耽誤時間。

科學質疑

賈朝先微博上發布的放血現場圖片放血現場圖片

相關資料記載,在歐洲,放血療法從19世紀中葉起即淡出醫學舞台;在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放血3.7升死亡後,也廢止了放血療法;而中國數千年歷史記載中的放血療法,放血量僅為3至5滴。高達200、400、甚至850毫升的大量放血診療方法,很可能釀成極大的危險。大量放血,並以此治病的方法,類似於中世紀歐洲的放血療法。當時,這曾被當做包治百病且具保健功效的神奇療法。自19世紀中葉起,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髮現許多疾病是由於細菌感染引起的,而細菌才是真正的病因之後,開始懷疑、抨擊放血療法。該療法便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注意事項

1、放血前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前必須吃東西,待休息平靜;
3、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4、隨時關注患者在放血調理過程中的身體狀況反應;
5、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6、放血後二十四小時不宜沖涼;
7、體質虛弱、貧血、孕婦、產婦、凝血機制不良者、暈針暈血者、重大疾病患者也禁止使用放血療法;
8、傳染病患者不宜放血;
9、飢餓、緊張、疲勞、大汗、大泄之後不宜進行放血治療。

各種中醫常見療法

盤點那些瘋狂的醫學療法

在現代醫學手術中,常有一些令人恐懼的場面,甚至有些人親眼目睹一場外科手術後,會產生恐懼心理。但這些手術都是通過正常的醫學理論實現的,並不會對患者構成負面影響。

環鋸術| 放血療法| 胰島素昏迷療法| 電擊療法| 休克療法| 雞尾酒療法| S3療法

那些瘋狂的醫學療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