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放生是體現慈悲與踐行修學的佛教傳統之一,是佛教慈悲心的直觀體現。放生可以使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馬上重拾生機,因此具有無量功德。隨著放生人數的增多,水產品市場經常都有他們的身影,而商家也做起了販賣放生動物的生意。在盲目放生的背後,一條由放生需求而產生的產業鏈,業已形成。一位參與過放生的人士透露,放生團體多選擇泥鰍、魚等水生動物放生,而這些水生動物均是從各大水產品市場購買而來,有的商販一天要賣上萬斤"放生泥鰍"。放生人士購買蛇類等野生動物,需向水產品商販預訂,商販將數量告知捕蛇人,捕蛇人根據需求去捕捉或收集一定量的蛇,再將其送到市場,由商販把蛇賣給放生人士。整個產業鏈中,牟利的是商家,而受傷的,則是動物。
產業鏈
動物保護專家、公益組織綠野方舟負責人於鳳琴女士曾經在鳥類市場做過調查,有些居士為了完成自己放生動物的心愿,與鳥類經營者預訂下需要的喜鵲,而經營者則根據市場的需求,向那些捕鳥的人下達訂單。此後,捕鳥者會按訂單去捕捉所需要的喜鵲,然後將捕捉到的喜鵲送到鳥市,鳥類經營者便把喜鵲賣給居士。如此往復循環,形成了這樣一條惡性循環的產業鏈。很顯然,這是由放生而催生的一條新型產業鏈。反過來再分析這條產業鏈,放生者完成了心愿,捕捉者用獵物換得了金錢,經營者也獲得了利益,而倒霉的自然是那些野生動物了。這樣周而復始,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在捕捉者的圈套、夾子、誘惑中受傷或是喪生,這樣的放生不僅達不到“放生”之目的,在某種意義上還間接地造成了殺生。
有居士從一養鹿人手中買得幾十隻梅花鹿,送到內蒙古野外去放生,放生者前腳走,捕殺者後腳便到了。因這些鹿都是在人工馴養狀態下長大的,它們的警惕性比野生梅花鹿要小得多,同時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也很低下,一旦遇到天敵(包括偷獵者)與惡劣氣候,它們毫無抵抗能力。將這種梅花鹿放生,無異於殺生,甚至比殺生還要可怕。因為,這些梅花鹿招來的偷獵者還會使其它動物遭殃。
危害
對蛇類不科學的隨意放生,或許最終就會形成了捕捉-放生-再捕捉的惡性循環,捕蛇人和賣蛇人賺到一筆,放生變得毫無意義。很多人放生的初衷,是認為市場上出售的野生動物很可憐,出於好意購買後放歸自然,是“做一件好事”。其實,野生動物的放生救治有嚴格的規定,例如在放生前,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檢驗檢疫,其放歸的自然環境需要專業論證是否適宜其生存,以及被放生動物的種類、數量是否會對當地生態造成破壞。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和放生常識的了解,僅憑一時熱情盲目放生,野生動物可能會因此死亡,反而失去了“放生”的意義,還極容易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不少生態學家和生物學家指出,生態系統是一個很精密、相互關聯的體系,隨意地添加或者減少成分或改變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都會對系統的穩定和健康造成危害。而這種所謂的“放生”善舉實際上往往會加速了這些動物的死亡,同時還破壞了原有的生物鏈,對環境、對其他生物造成威脅。
個人或者團體組織的大量野生動物放生活動,會促使販賣野生動物的活動更加猖獗,間接地助長了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和加劇了盜捕盜獵活動的產生,在捕獵、販賣、放生、捕獵的運轉過程中,導致更多野生動物的死亡。
要使這些被放生的動物重獲新生,至少得滿足三個條件:動物本身能夠適應放生地的環境和氣候;放生地有其足夠的食物源;所放生的物種不是外來物種入侵,不會對本土物種造成傷害。在滿足這些條件之後,還要看所放生的動物本身的身體條件如何,如果是受了傷的一定要將其調養好才能夠去放生。
事件
2016年4月30日,浙江省杭州市,遊客在杭州西湖岸邊進行放生。在五一小長期間,有遊客乘杭州西湖管理部門管理空隙,偷偷在西湖水域放生,雖然有路過的市民和遊客進行勸阻“這樣會破壞西湖原有的生態平衡”,但特地前來放生遊客還是從容將市場上買來的養殖魚類投入西湖。2016年5月12日,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放生池大清理後一個月再現烏龜砸堆疊羅漢曬太陽。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放生池因魚龜數量太多,加上大批善男信女隨意放生,使池中生物難於生存,將全部捕撈運至水庫,據工作人員介紹至少得捕撈三四千斤。
2016年6月,包含毒蛇在內的數百條蛇被放生人士盲目放歸山林,幾小時後開始陸續出現在鄉村道路上,都江堰市玉堂鎮水泉村村民為自保集體拿起棍棒,將一條條生命打死。這起對公共安全帶來危害的放生事件,再次引發社會關注。都江堰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組織水泉村居民,對蛇屍體進行無害化處理,並組織村民、社區工作人員,對發現的蛇進行捕捉收集,集中送往當地動物救助站。同時,林業局工作人員提醒居民們外出時注意安全,並加大了對附近區域的巡邏檢查,堅決制止這種私自放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