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1)支溝。支,樹枝的分叉也。溝,溝渠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擴散。本穴物質為外關穴傳來的陽熱之氣,水濕較少,至本穴後又因進一步的吸熱而脹散為高壓之氣,此氣按其自身的陽熱特性循三焦經經脈渠道而上、向外而行,擴散之氣亦如樹之分叉,又名支溝。飛虎、飛處名意與支溝同,飛指穴內氣血為天部飛行的陽氣,虎為寅木之風,指穴內氣血的運行為風行之狀,處則是指穴內陽氣到達它所應去的處所。
(2)三焦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本穴為三焦經陽氣的經過之處,故為三焦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吸熱後上行天部的陽熱之氣,其運行時的上行變化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基本定位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位置
在尺骨與橈骨之間,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長伸肌和前臂骨間膜;布有頭靜脈、貴要靜脈的屬支以及骨間後動、靜脈分布;有前臂後皮神經和骨間後神經分布。
主治功能
①便秘。
②脅肋痛。
③耳鳴,耳聾,暴喑。
④瘰癧。
臨床運用
臨床常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肋間神經痛、急性腰扭傷等。
配伍
配陽陵泉、外關主治胸脅疼痛;
配足三里、天樞治療便秘;
配陽池、八邪主治手指震顫。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熱病汗不出,互相頸嗌外腫,肩臂酸重,脅腋急痛,四肢不舉,痂疥,項不可顧,支溝主之;“暴喑不能言,支溝主之” 。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