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漢雒陽白馬寺)[《高僧傳》卷一]】
昔日有次前往天竺一附庸小國講《金光明經》時,正值外國軍隊侵犯國境。摩騰說道:據經上講,能說此經法,為地神所護,使所居安樂。今將爆發戰爭,這不是以經法使人民獲益的好機會嗎?他因此發誓犧牲自己的利益,親身前往邊境勸和,結果使兩個國家高興地避免了戰爭,他自己也由此名聲鵲起。
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夜夢金人飛空而至,次日乃大集群臣,以占卜預測此夢的吉凶禍福。知識淵博的大臣傅毅回答說:臣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夢到的大概就是佛吧。皇帝以為他說得很對,因此就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前往天竺尋訪佛法。蔡愔一行於彼國遇見迦攝摩騰和竺法蘭,請求他們一起返回漢地。漢明帝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專門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馬寺”。白馬寺是我國漢地最早的佛寺,取回的佛經則收藏於皇室圖書檔案館“蘭台石室”中。這就是“白馬馱經”的故事。
迦攝摩騰與竺法蘭合作翻譯了《四十二章經》,最初存放於摩騰所住處----蘭台石室第十四間中,也就是今日洛陽城西雍門外之白馬寺。公元73年,攝摩騰在白馬寺圓寂。
![攝摩騰](/img/f/0a8/wZwpmL0UTM3EzN0ITMz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E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攝摩騰像](/img/3/65c/wZwpmL1EjN3IDN5IDNzE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Q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攝摩騰與竺法蘭二師同被尊為中國佛教的鼻祖。杭州飛來峰摩崖石窟中有他們的雕像。
高僧攝摩騰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中國建佛寺的開端。這一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五台山,法眼識聖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風水,並奏明漢明帝在這裡破土建廟,揭開了五台佛國歷史的第一頁。
盤點我們熟知的中國歷代高僧
自公元67年(東漢明帝8年)第一位印度著名經典學者攝摩騰.竺法蘭首次來中國傳佛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這期間中國佛教界出現了很多高僧,他們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