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擬子(meme)這個詞最初源於英國科學家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在《牛津英語詞典》中,擬子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 為了讀上去與gene一詞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臘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詞頭mi,把它變為meme,這樣的改變還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跟英文的“記憶” (memory)一詞有關,或是聯想到法文的“同樣”或“自己”(meme)一詞。在國內,學者對於meme的翻譯有多種,如“縻縻”(《複雜性中的思維》、曾國屏)和“謎米”(《謎米機器》,高申春)等。道金斯將擬子描述為“在諸如語言、觀念、信仰、行為方式等的傳遞過程中與基因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相類似的事物。”
擬子理論
在擬子的概念被提出後,許多學者對闡明擬子含義及其規律、建立擬子進化理論做了貢獻,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蘇珊·布萊克摩爾、理察·布羅迪(Richard Brodie)、阿倫·林治(Aaron Lynch)、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等。丹尼爾·丹尼特在他的著作《意識的闡釋》、《達爾文的危險觀念》中套用擬子理論闡釋心靈進化的機制。蘇珊·布萊克莫爾將擬子理論進一步擴展,對擬子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基因之間相互競爭著,自私地、不顧一切地要進入到下一代的身體之中,最終決定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結構,與此類似,擬子之間相互競爭著,自私地、不顧一切地要進入到另一個人的大腦、另一本書、另一個對象之中,這最終決定了人類文化以及心理結構。她在《謎米機器》一書中寫道,“有關文化進化的擬子理論,其全部要點就在於將擬子視為一種獨立存在的複製因子。這就意味著,是擬子的選擇在驅動著觀念的進化,而觀念的進化必須有利於擬子的自我複製,而不是有利於基因的自我複製。這是將擬子理論與先前有關文化進化的理論區別開來的一個巨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