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腦脊髓膜炎

播散性腦脊髓膜炎(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因病變多發,分布在腦脊髓各部分,故名。因病變主要在白質,固又名白質腦脊髓炎(Leucoencephalomyelitis)。因白質中廣泛脫髓鞘,故將其歸入脫髓鞘性疾病。雖然發病誘因不同,但都是變態反應引起,又名為變態反應性腦脊髓炎。

病因

可發生在麻疹、白日咳、猩紅熱、水痘、風疹、天花、流感和腮腺炎感染後,可稱為感染後腦炎。有些病人發生在接種疫苗(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狂犬病疫苗,抗破傷風血清)後,總稱為接種後腦脊髓炎。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嘔吐、嗜睡、昏迷。一般在病毒感染後2-4天或疫苗接種後10-13天發病。

病理變化

肉眼觀腦及脊髓呈充血,水腫及點狀出血,腦及脊髓的白質中有大小不等軟化灶,病變多瀰漫分布。
鏡下主要病變在白質,且在小靜脈周圍。小靜脈周圍脫髓鞘,水腫,以及以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為主的炎性細胞浸潤。病變明顯者,在小靜脈周圍有軟化灶。用髓鞘染色可見脫髓鞘改變,軸索輕度破壞,可見大量小膠質細胞增生。本病並非病毒直接所致,患者中樞神經中不能檢出病毒。又引起病變與實驗性過敏性腦脊髓炎十分相似,故目前認為本病髓鞘損傷可能與髓鞘鹼性蛋白所至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預後好,90%可獲得痊癒,急性出血性白質腦炎預後不良,該病可見免疫複合物沉積在大腦皮質血管壁,並很快導致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