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學前教育是一項關係到千家萬戶幸福的社會公共服務工程,牽涉到每一個家長的心。學前教育備受家長重視,就在於人們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相關評估報告指出,目前幼稚園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質優價廉的公辦幼稚園數量明顯不足,不能滿足人民民眾的需要。
公辦園“稀缺化”、民辦園兩極化、優質資源“特權化”、收費“貴族化”是學前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僅導致有錢沒錢都沒有幼稚園可上的窘迫局面,也造成了公眾對於學前教育的抱怨聲有增無減。入園難,入園貴,辦園水平參差不齊,學前教育不公等現象,長期困擾著眾多家長,新華社曾經發表評論痛陳:公辦幼稚園太難進了!民辦幼稚園太貴了!幼師素質差別太大了!有家長評價說,幼稚園是“入園難,難於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學費。”於是“搖號入園”辦法,被普遍採用,把運氣交給手氣,徹夜排隊,抽籤搖號是家長的一線希望。
現象及原因
暴露出公共服務能力不足
此次合肥市出現的“入園難”,主要集中在近年來擴建的新城區。這裡既是拆遷安置的集中區,也是外來人口購房置業的首選區,房地產項目集中,居民入住量大。這些新區建設時往往號稱規劃標準高、布局功能完善,建成後的確是道路寬闊、樓宇摩登。然而光彩照人的城市面孔背後,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卻不盡完善。例如幼稚園配套嚴重不足,有的一個小區住戶近千,配套的幼稚園卻只有每學期幾十人的招生名額;有的兩三個小區只配建一個幼稚園,僧多粥少讓不少孩子面臨“無園可上”的窘境。合肥“搖號入園”是當前城市建設中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情況不止一地。近年來,不少地方新城越建越大,居民越來越多,但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卻成“短腿”。不僅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不足,而且服務能力和水平也較低,入園“搖號”、入學“大班”、就醫“扎堆”等現象比較普遍。
凸顯城市管理缺乏民生情懷
公共服務存在軟肋,凸顯一些城市管理者規劃理念重“面子”輕“里子”,缺乏民生情懷,對教育、醫療等合理民生需求重視不夠。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因為這些公共服務設施要大量“賠錢”,而將其交由開發商配建,但“一配了之”常常導致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搞低標準建設,“小馬拉大車”必然導致公共服務資源緊缺。
當前各地城鎮化仍在推進,城市“變大長高”的步伐邁得很快。“搖號入園”給各地管理者敲響警鐘:規劃一定要著眼長遠,要多點民生視角,儘快補上城市公共服務建設的“短腿”。這是考驗地方現代治理能力的新課題,也是增強百姓獲得感的必答題。
解決方法
要根治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首先要提高公辦幼稚園的比率。政府應該兜底保障公辦幼稚園的規模數量。現在有70%的幼稚園是民辦的,這個比例確實太高了,而且質量良莠不齊,好的學費太高,差的人們又不大願意去。所以要管好收費等方面的問題,國家應該先把公辦幼稚園做多做好,允許相對少量的有特色的民辦幼稚園存在,這樣就會減少管理的難題。同時對民辦幼稚園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並規範民辦幼稚園收費。讓優質資源給予民辦幼稚園更多傾斜,讓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民辦幼稚園入學。解決幼稚園入園難的問題,不僅是解決學前兒童“入園難”之大事,也是千年大計。因為不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國家,其未來的前途命運,都寄希望於新一代身上。因此,這是無論家庭、政府都必須高度重視的一件大事。在建更多幼稚園的同時,要讓幼稚園的區域分布更加合理,師資力量、硬體設施等教育資源更加平衡。並實行“按質定級、按級收費、優質優價”的管理制度,實行雙向選擇原則。多管齊下,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就會有效地得到改善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