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介紹
拼音: liáng yǒu bù qí
解釋:莠:狗尾(wěi)草,很像穀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壞人。 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示例:兼之人品~,誠恐因逸生事。 ◎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用於書面語
適用範圍: 不可用於水平、成績等,側重於品質。多形容人,可形容物。
近義詞:魚龍混雜 、犬牙交錯
反義詞:涇渭分明
區別:魚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泥沙俱下: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一同顯現出來。
正音:莠(yǒu)不讀(xiǔ)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且說彼時捐例大開,各省候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典故】
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秀,稱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成語辨析
【辨形】 良:不能寫作“稂“,”稂“與”莠“均為雜草之意 ;莠:不能寫作“秀”。
【辨析】 “良莠不齊”和“參差不齊”都有不整齊的意思。但良莠不齊是指好人壞人都有;混在一起;“參差不齊”是指長短高低大小不一;當指人時是指水平不一。
【辨音】“莠”常錯讀為“xiù”;“參差”常錯讀為"cān chā ”。
成語示例
● 兼之人品良莠不齊,誠恐因逸生事。 ——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
● 無如眾生愚賢不等,也就如五穀良莠不齊。——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 你對那巡長說,難民們良莠不齊,要是發生了什麼事,他那巡長可擔當的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