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德語:Schlachtschiff Tirpitz),是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第二艘同級艦,即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姊妹艦。她的名字出自德國海軍名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該艦下水之後一直處於一種“限制行動”的狀態下,實際上她從未單獨對抗過敵艦,而在整個戰爭期間,她卻不停的轉站於挪威的各個港口,以威懾盟軍並牽制盟軍大量的海空力量以確保能對她進行絕對的控制,防止其突出重圍為該海域的盟軍帶來更多的麻煩。由於提爾皮茨號的這些行動,挪威人給她冠以了“北方孤獨女王”(Den ensomme Nordens Dronning)的稱號。
歷史
提爾皮茨於1939年4月1日下水,從最初的戰鬥思想上與俾斯麥號大致相同,作為攻擊盟軍商船隊的水上艦隻而被派往大西洋。但是,由於俾斯麥的沉沒以及其他水面艦隻攻擊商船上的失利,希特勒喪失了對水面艦隊的信任,這導致了提爾皮茨被迫限制出擊。
由於北極航線上護衛艦隊的加強以及1941年末的“箭術行動”中英國突擊隊產生的影響,1942年,提爾皮茨號被派往挪威北部水域並在這裡度過了二戰中的大部分時光。她擔當挪威北部海域德國艦隊的主力角色,以牽制皇家海軍的力量。提爾皮茨號在挪威時進行了3次出擊,兩次在1942年另外一次則在1943年。儘管她一直是“限制行動”,但英國皇家軍隊,尤其是海軍仍相當懼怕提爾皮茨對於同盟國艦隊的潛在破壞力,隨後即決定將其打沉於港內。之後英軍進行了多次行動以擊沉提爾皮茨但卻一直未能取得成功,直到1944年11月12日,提爾皮茨遭到了致命的轟炸而傾覆。
提爾皮茨的歷次進攻行動
“體育場”行動
“體育場”行動(Operation Sportpalast)企圖在1942年3月初切斷盟軍北方航線的PQ-12商船隊QP-8商船隊。1942年3月1日,PQ-12商船隊由冰島啟航,與此同時QP-8也由摩爾曼斯克起航。1942年3月5日,提爾皮茨號由3艘驅逐艦保護駛離母港準備在熊島附近水域對兩隻商船隊進行攻擊。但在隨後的幾天中,提爾皮茨等水面艦隊僅僅發現了一艘商船並由驅逐艦擊沉,並未發現任何護航艦隊。到了3月9日,提爾皮茨號被英國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勝利號上起飛的偵察機發現,隨後航母起飛戰機對提爾皮茨發動進攻。隨後德海軍上將奧托·塞利亞斯(Otto Ciliax)決定中止“體育場”行動。但英軍的這次空襲並未給提爾皮茨帶來嚴重的損傷。
“跳馬”行動
“跳馬”行動(Operation Rösselsprung)計畫切斷1942年夏天的北極航線上的來往商船。一支由提爾皮茨,西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舍爾海軍上將號裝甲艦以及9艘驅逐艦所組成的水面艦隊駛向來往商船隊的必經之路上,等待商船隊的出現。最知名的事件是在1942年7月時佩有重型戰艦護航的PQ-17商船隊遭受重創。PQ-17於1942年6月27日由冰島啟航。隨後的7月4日,由提爾皮茨所率領的艦隊駛離港口並向新的基地進發。這個信息被英國情報部門誤認為一個出擊行動,隨後海軍部命令商船隊立即解散以規避提爾皮茨的攻擊密集的船隊。而這之後,德國的U潛艇以及空軍逐一打擊分散且失去保護的商船隊,造成了12艘商船沉沒。同年7月5日,當得知護衛傳隊離開後,提爾皮茨受命出擊攻擊商船隊,但由於U潛艇和德國空軍的攻擊之後,英國護航艦隊放棄商船隊,商船隊遭到重創並打散,提爾皮茨失去了出擊的意義回到了港口。
蘇聯聲稱蘇聯紅海軍的潛艇曾經在提爾皮茨進行短暫出擊時攻擊過她。提爾皮茨所率艦隊在71°22′2″N 24°34′3″E / 71.36722, 24.5675(距離挪威北海岬45英里)受到由蘇聯英雄稱號的N·A ·Lunin所指揮潛艇K-21號的攻擊,Lunin發射了4發魚雷並聽到了2發的爆炸聲。[1]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爭議:20世紀60年代,很多德國和英國歷史學家否認提爾皮茨受到了任何魚雷攻擊,但在蘇聯,這個事例則被放入了海事學院的教材中作為潛艇魚雷攻擊示範案例。7月6日,提爾皮茨以及她的護衛艦以較慢速度返回挪威,之後自1942年7月8日至1943年9月6日,提爾皮茨一直停泊在特隆赫姆港內,史學家後推測她在這段時間在進行檢修。
“西西里”行動
“西西里”行動(Operation Sizilien)計畫在1943年8月襲擊斯匹次卑爾根群島(Spitsbergen)。德國的軍隊在提爾皮茨號、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 的火炮支援下登入該島。德軍自1943年9月6日到9月9日占據該島。這是提爾皮茨號唯一一次向敵方目標開火。
歷次英軍攻擊提爾皮茨的行動
“水源”行動
“水源”行動為第一個攻擊提爾皮茨的行動。這次行動中英軍使用了X型袖珍潛艇,計畫潛入港內摧毀提爾皮茨。1943年9月,巴茲爾普雷斯中尉指揮皇家海軍X7號與唐納德卡梅倫指揮的X6號一起在提爾皮茨船底安置炸藥並引發爆炸,這次行動也使得二人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行動中,潛艇必須從1000英里以外的母港出發,穿越雷區,規避反魚雷網、岸防炮台和敵人的監聽哨,最終到達提爾皮茨身邊並在她下面安置4噸定時1小時爆炸的阿瑪圖炸藥,並在1小時內悄悄的原路返回。這一次行動使得提爾皮茨在港中修理了數月才得以恢復行動力。
1955年的影片《威震大西洋》(Above Us The Waves)就是根據這次行動拍攝的。
“鎢”行動
1944年4月,提爾皮茨號修理完畢並準備實施新的威懾行動。與此同時英軍也開始籌備代號為“鎢”的攻擊行動。行動中英軍動用了海軍航空兵使用艦載飛機對提爾皮茨號進行轟炸,所組成的艦隊包括2艘戰列艦、2艘攻擊航母、5艘護航航母、2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以及兩艘油輪。為了隱蔽此項行動,英國不斷發送虛假的無線電信息以迷惑德國的監聽系統。4月2日,空襲行動比預定早整1天開始,這時候提爾皮茨號正在準備下一次出航。
早晨5時整個空襲開始,空襲行動包括2批次由戰鬥機保護搭載各種武器的梭魚式魚雷轟炸機,搭載包括反潛炸彈(即使在目標附近的水上爆炸也會對目標產生破壞)、穿甲彈(用於擊穿甲板裝甲)、小型炸彈(用於炸毀艦橋)以及普通高爆炸彈。由於德軍準備倉促同時缺乏防空武器和有效的組織,整個空襲中英軍幾乎沒有受到有效的威脅。一些戰鬥機甚至用機槍直接掃射甲板。到了上午8時,皇家海軍的飛機歸航,這次行動僅僅損失了3架飛機。相比而言提爾皮茨上122名船員陣亡,300人以上受傷,但船體和上層建築並未受到致命打擊,戰艦的裝甲沒有被擊穿。無論如何這次行動對於英軍是意義重大的,同時也導致了提爾皮茨必須延遲2個月進行維修。
“行星”、“腕力”、“虎爪”和“福神”行動
“鎢”行動雖然重創了提爾皮茨號,但仍未將其擊沉,提爾皮茨的威脅仍然存在與此同時英國也開始了新行動的計畫。但由於再1944年4月和5月極為糟糕的天氣,“行星”、“腕力”、“虎爪”三個攻擊行動全部被取消。
之後,1944年7月,海軍航空兵展開了“福神”行動,但與此同時德國已經建立了有效的預警和煙幕系統以在空襲中保護提爾皮茨號。這次行動中除了一發在提爾皮茨號身旁爆炸(並未造成嚴重損傷),其餘全部脫靶。
“古德伍德”系列行動
提爾皮茨號經歷了1944年8月初出海的三周后,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開始了新一輪的轟炸行動,但也沒有造成致命打擊。“古德伍德I”行動和“古德伍德II”行動於8月22日展開,但由於低雲籠罩提爾皮茨造成所有炸彈拖靶。8月24日“古德伍德III”行動展開,德國的防空部隊無法有效的進行攔阻,這次英軍2發炸彈命中目標,1枚擊中炮塔,另一枚擊穿了側甲但卻沒有爆炸。之後德國報導“這枚炸彈造成的爆炸是無法估量的”,以造成提爾皮茨沉沒的假象。行動中,護航航母nabob號遭到U-354號的襲擊被迫返回斯卡帕灣。海軍航空兵在8月29日進行了最後一次攻擊提爾皮茨的行動為——“古德伍德IV”。這一次提爾皮茨又幸運的被低雲籠罩使得英軍全部炸彈再次脫靶。之後艦隊撤離結束了海軍航空兵的空襲行動。
“掃雷器”、“掃除”和“問答集”行動
1944年,在挪威的提爾皮茨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曾提出了數套方案轟炸提爾皮茨號,方案中涉及了使用蚊式戰鬥轟炸機,德森蘭式水上飛機以及B-17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等遠程轟炸機。但這些計畫都沒有付諸實施。
之後皇家空軍進行了三次行動攻擊提爾皮茨。第一次是“掃雷器”行動。1944年9月15日,皇家紅軍第617中隊和第9中隊的蘭卡斯特式飛機,每架攜帶5噸巴恩斯沃里斯型高腳櫃炸彈,以及5000磅實驗性“喬尼沃克”水下水雷,從蘇聯阿爾漢格斯附近的Yagodnik臨時空軍基地起飛襲擊提爾皮茨。轟炸時,儘管提爾皮茨被煙幕彈的煙幕保護,但仍然遭受了一發由第九中隊的投擲炸彈並使其喪失了出航的能力,北極航線暫時遠離了提爾皮茨的威脅。德國報告稱:“這(指‘掃雷器’行動)最終讓海軍總司令確定提爾皮茨不可能再修復並出海行動。”但當時盟軍並不知道這個情況,並認為提爾皮茨仍可能修復,於是決定繼續進行攻擊行動。
到了10月,由於提爾皮茨不再認為是主力艦,她移動到更南部的Tromsø,作為浮動火炮陣地並等待盟軍進攻挪威。但與此同時,提爾皮茨也已經進入了駐紮蘇格蘭的皇家空軍的航程以內。
10月28日,“掃除”行動展開。蘭卡斯特式飛機群由蘇格蘭Lossiemouth起飛,攜帶高腳櫃炸彈襲擊提爾皮茨。當轟炸機群到達預定位置後,烏雲掩蓋了提爾皮茨,這次轟炸僅有一發炸彈炸中了提爾皮茨的傳動軸旁邊的海上,其他炸彈全部脫靶。
1944年11月12日,皇家空軍第617中隊以及第九中隊的蘭卡斯特式轟炸機攜帶高腳櫃炸彈,由蘇格蘭起飛,開始他們的第三次行動——問答集行動,這一次德軍沒有使用煙幕彈,並且提爾皮茨在這次行動中沉沒,徹底的終結了她的戰艦生涯。戰鬥中三發高腳櫃炸彈命中提爾皮茨,一發擦炮塔防盾而過,沒有造成致命傷,但另外兩枚炸彈洞穿提爾皮茨的裝甲並造成了一個兩百英寸的大洞。隨後炸彈爆炸引發在艦內大火引爆了彈藥庫並炸斷了C號炮塔。提爾皮茨在遭受這三發炸彈攻擊後迅速傾覆,船上的1700人當中有接近1000人陣亡。
納粹空軍沒能及時截擊皇家空軍的轟炸機(部分報導稱一架轟炸機被德國空軍擊落,但英國資料則稱飛機是被防空炮火擊落)轟炸所用的蘭卡斯特B.1特別型轟炸機撤除了部分裝甲和一門航炮,使得其更容易被戰鬥機擊落。在轟炸機起飛前,英國飛行員得到指示可能會遭受截擊,同時在提爾皮茨向空軍求救時,納粹空軍回應“飛機已經全部起飛”,提爾皮茨所在地的防空系統不夠充分,當地的德國飛行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以操控新式的福克·沃夫 190(focke-wulf 190)飛機。提爾皮茨所在地的空軍指揮長官海因里希·艾勒在戰艦沉沒後被送到軍事法院,指控其應該為提爾皮茨的沉沒負主要責任。最後德國軍事法院判決艾勒三年有期徒刑並解除指揮職。
殘骸
戰後,提爾皮茨號的殘骸被變賣並由挪威人的公司就地解體,整個船被切成無數塊並被拉走。但是尚有一塊艦艏留在原地。戰艦的發電機則被拆下來用於建立了一個臨時發電站為一個在Honningsvåg附近的漁業工廠供電。在傾覆地點旁邊的海灘上有一個“人造湖”——一發脫靶的高腳櫃重磅炸彈的彈坑。至今,部分提爾皮茨的裝甲板被挪威公路管理部門用於作為公路施工時使用的臨時路的金屬板。還有一發較大的裝甲殘片被存放在了位於漢普郡戈斯波特的皇家海軍“Explosion!”博物館中。
歷任艦長
海軍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15日~1941年2月25日
海軍上校 Friedrich Carl Topp, 1941年2月25日~1943年2月24日
海軍上校 Hans Karl Meyer, 1943年2月24日~1944年5月1日
海軍上校 Wolf Junge, 1944年5月1日~1944年11月4日
海軍上校 Robert Weber, 1944年11月4日~1944年11月12日(陣亡)
技術參數
概觀艦種 戰列艦
艦級 俾斯麥級(2號艦)
製造廠 威廉港
下訂 {{{下訂}}}
動工 1936年11月2日
下水 1939年4月1日
服役 1941年2月25日
退役 不適用
結局 1944年11月12日被擊沉
除籍 沒有資料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準排水量 {{{標準}}}
標準排水量 42,900噸
滿載排水量 52,900噸(1943年)
全長 253.6米
241.7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1米(標準)
9.9米(正常)
10.7米(滿載)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華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極速}}}
續航距離 8,870浬(19節)
出力 最大穩定功率:150,170匹馬力
最大極限功率:163,026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2,608人
108名軍官、2500名士兵(1943年)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
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武裝 8門380毫米L52 SK-C/34(雙連裝)
12門150毫米/L55 SK-C/28(雙連裝)
16門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雙連裝)
16門37毫米/L83 SK-C/30(雙連裝)
6門20毫米/L65 MG C/30(單管)
72門20毫米/L65 MG C/38 (4連裝)
2座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
上裝甲甲板50-80毫米
主裝甲甲板80-120毫米
橫向艙壁100-320毫米
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
指揮塔350毫米
防雷4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