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式微
公元324年的時候,羅馬皇帝君世坦丁將首都遷移到靠近黑海的希臘古城--"拜占廷"(Bazytine),並更名為"君世坦丁堡"。
君世坦丁大帝在第二年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從此,以君世坦丁堡為中心的拜占廷藝術,便在這個東歐的黑海岸發展起來。羅馬帝國漸漸的分裂微西羅馬與東羅馬。留在義大利的西羅馬,則當皇帝霍那流失將首都由羅馬遷往北方的拉維那(Ravenna)的90年以後,便被北方的蠻族入侵,西羅馬帝國成了"沙土中的灰塵"(神鬼戰士中的電影對白)不復存在,這是第五世紀初的事。
至於東羅馬帝國,歷經無數次與土耳其衝突,以及四次的十字軍東征,在公元1451年(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破城而入,從那時候起,阿拉便取代了耶穌,在君世坦丁堡,一直到現在。
拜占廷帝國
位於東歐的拜占廷帝國,在君世坦丁宣布承認基督教後.之前在羅馬帝國時代,必須偷偷傳教的基督徒們,現在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蓋自己的聚會場所了。原本羅馬人用來祭祀眾神的萬神殿,與人民集會的法庭巴西利卡(Bacilica),現在被拜占廷的建築師照單全收的蓋了起來。不同的是,萬神殿成了禮拜堂,建築物由以前的圓形改為方形,大穹窿圓屋頂更大更複雜了,裡面牆壁上的宙斯與維納斯變成了基督和聖母。
工匠流行用馬賽克(Mosaic)來裝飾屋頂與牆面, 由於受到回教藝術的影響,工匠們加了金色,銀色,使得整座教堂看起來金碧輝煌,在其中,要以523年蓋的索非亞(Hagia Sophia )教堂最出名了。
可惜在第8世紀,拜占廷的神學家們,掀起了一股破壞偶像的運動,(很像現在的阿富汗破壞大佛像),拜占廷的藝術發展便開始停滯不前了.直到15世紀,拜占廷以基督教為基礎的藝術形式,完全為回教所取代。此時,西方藝術舞台上的燈光,則是照向以人本文主的"文藝復興"。
mosaic-馬賽克
「馬賽克」這三個字是由原文MOSAIC,直接音譯成中文而來的。如果問大家"馬賽克"的意思,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會回答錯誤。
馬賽克原指的是羅馬人裝飾牆壁的一種技法,很像我們現在的磁磚貼花。
羅馬的公共建設十分發達,它們發明了一種裝飾公共澡堂牆壁的方法:將彩色的石頭敲成小小的石塊,然後像使用顏料般,趁著石灰牆壁未乾時,把石塊崁到牆壁上,組成一幅圖畫。這種裝飾牆面的技法,解決了羅馬人不善於繪畫的窘境;也帶到東羅馬帝國,並且廣泛的運用在教堂壁面的裝飾。
拜占廷的教堂,將羅馬的馬賽克技法,發揮的更加細緻;雖然人物的造型比例擺脫不了羅馬時期的生澀僵硬,但是在顏色方面,因為工匠們細心的注意深淺的變化,竟也讓教堂內的這些石頭崁畫,有了像繪畫般的生命,產生景深的視覺效果。
馬賽克因為由石塊鑲崁而成,在視覺上製造出小塊面的格化效果。現代的視覺藝術便將被色塊格化了的畫面稱為:「馬賽克效果」
耶穌-chris
耶穌是猶太人,早在他出生之前,猶太人就有自己的律法與宗教,他們相信唯一的神-上帝,並且與這位神定了契約,認為猶太人是神的選民。耶穌誕生在一個卑微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木匠,在他誕生之前長久以來,猶太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自己的國家,先知們預言上帝將會派一位彌賽亞,(彌賽亞就是"救世主"的意思)來到人間,帶領猶太人建立國家。耶穌的誕生被許多猶太人認為耶穌就是上帝派來的彌賽亞,當時他父親居住的小鎮-拿撒勒,為羅馬人所統治,該城的行政首長因為害怕猶太先知的預言成真,還下令將城內所有一歲以下的男嬰統統殺掉。
耶穌因為傳道,說教並幫人治病,信徒越來越多;也得罪了些猶太人中的法利賽人,羅馬人亦害怕耶穌日趨龐大的勢力。因此他被他的門徒陷害,在耶路撒冷以「自稱猶太王」的罪名釘在十字架上。當時,釘十字架是羅馬人處刑犯人的方法。
耶穌過世後,他的門徒偷偷的繼續傳播耶穌的信念,但因為羅馬人的迫害,許多使徒因之殉教。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為合法的宗教,各地的教會如雨後春筍般,並進而掌控整個歐洲的文化思想長達進10個世紀。直到13世紀的文藝復興,才有了不同的養分注入。在西方的繪畫作品中,以耶穌為作畫主題的作品,不勝凡舉。因此對西洋美術有興趣的同學,是不能不認識這位基督教的教主。
文藝復興時期,以新舊約的宗教人物作為描繪主題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