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禮教會

拉丁禮教會是基督教的一個派別。

簡介

全球基督徒的慈母教會,在兩個世紀以來的生活中,反映出耶穌出生地複雜與奧秘的歷史。一方面,掙扎於聖地失而復得,得而又失當中;另一方面,與其他不同信念的團體分裂,又重新聚合。今天,傳統的耶路撒冷名為拉丁禮教會,包括在聖地及以色列,甚至約旦與賽普勒斯的範圍。15位宗主教為8萬名聖地的天主教徒服務。耶路撒冷的教區成立於公元一世紀,然而,卻花了三百年,即451年才能在東方教會裡取得首席位置,成為耶路撒冷教區。1099年十字軍剛收復耶路撒冷,卻又開始東方教會與西方教會的分裂。東正教宗主教當局一直認為所有聖地的基督徒不再與羅馬共融,為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教會,即拉丁禮教會。

艱難發展

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長達兩個世紀,新的教區重建主教座堂和聖墓大殿。1291年阿卡(San Giovanni d'Acri)失陷,最後的皇朝落在古埃及馬穆魯克人手上,似乎拉丁的足跡永遠在聖地上消失,但歷史卻沒有重寫!當地的基督徒與神職人員沒有放棄,40年後,方濟各修士能夠返回聖地,保存基督徒主要的朝聖地點,確保拉丁禮的延續,並與各地不同的宗派,尤其是希內東正教的宗主教保持良好的關係。總之,教宗沒有放棄在羅馬城外聖老楞佐大殿任命耶路撒冷的宗主教
相隔六個世紀之後,才有一位拉丁宗主教在他的所在地以耶路撒冷命名。1847年,教宗庇護九世任命維爾格蒙席(Mos. Giuseppe Valerga)在聖墓開始他的重大的任務,這就成為教會內外的洽商與爭議的事情。
借著一位君主的決定,目的是要挽救天主教徒在聖地的權利,於是耶路撒冷的兩位宗主教,即希內與亞曼諾都隸屬同一的權下;另一個目的是要重建在聖地已失去的天主教教會。拉丁禮主教座堂即聖墓大殿是全球獨一無二,有名分,但假如缺乏平穩的情況下卻不能公開地舉行彌撒。因此,耶路撒冷拉丁禮的主教團是以耶穌之名命名。這些都是維爾格蒙席向希內東正教買回老城某些神聖的土地,於是1872年正式建成耶路撒冷拉丁禮教會目前的座堂。獲奧斯曼帝國的同意,差不多一個半世紀耶路撒冷的宗主教都是義大利人擔任,直至1987年,薩巴哈宗主教(Michel Sabbah)成為第一位阿拉伯巴勒斯坦人重獲這個頭銜。
2008年3月19日,聖地的天主教徒由約旦籍的提瓦爾蒙席(mons. Fouad Twal)所領導,他在2008年由教宗任命為耶路撒冷拉丁禮教會的副宗主教,具有繼任權。2008年6月21日,為薩巴哈宗主教退休舉行彌撒,大家感謝他20年來的引導拉丁禮的教會,於是由提瓦爾蒙席繼任新宗主教之職。
目前拉丁禮教區管轄下四個部分,包括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及賽普勒斯與142聖地的天主教堂區,一起促進社會上許多基本層面的發展;開辦國小、中學、大學,收錄基督徒和回教的學生;又建設衛生與社會福利事業、醫院、安老院、孤兒院、殘疾康復中心等,為弱勢社群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