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教義
基督教的教義,各教派強調的重點也不同,但基本信仰還是得到各教派公認的。基督教的教義可歸納為兩個字--"博愛"。在耶穌眼裡,博愛分為兩個方面: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耶穌曾經說過:"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的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節)在基督教的教義中,愛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是嚴格的一神教,只承認上帝耶和華是最高的神,反對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對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縟節和譁眾取寵。"愛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準則,它的要求是:人應該自我完善,應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應該忍耐、寬恕,要愛仇敵,並從愛仇敵進而反對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達到博愛的最高境界--愛人如己。△
三大一小共四個傳統的正統主流教會,相信上帝(天主)為三位一體;相信耶穌基督是聖道上帝——聖子上帝——來做人,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是上帝(天主)和人之間的唯一中保,是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的第一位保惠師,曾經以無罪的身份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第三日身體復活,隨後升天,末日將要再來審判活人死人。
然而,非正統宗派往往反對這些信仰要點,有的不相信耶穌基督完全是上帝(天主),有的不相信耶穌基督完全是人,有的不相信耶穌基督只有單一位格,有的認為耶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混合成了另一種本性,等等;因此,他們被稱為異端(heresy),其中具有反社會傾向的宗派被稱為旁門(cult)。
天主教教派
方濟各會(Order Frians Minor):方濟各
會是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一譯法蘭西斯派,是拉丁語小兄弟會的意思,因其會士著灰色會服,故又稱灰衣修士。1209年義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方濟各(Franciso Javier 1506-1552)得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批准成立該會,方濟各會提倡過清貧生活,衣麻跣足,托缽行乞,會士間互稱"小兄弟"。他們效忠教皇,反對異端,中世紀時曾為替教皇出售贖罪券而到處遊方。方濟各會重視學術研究和文化教育事業。初創時,會內不置產業,靠乞食為生,後會規鬆弛,在城市內建立住院,積聚大量錢財,內部為此意見不一,引起紛爭,從而分裂為守規派、住院派、嘉布遣派三各支派。
多明我會(Order of Preachers):天主教托缽修會之一,一譯多米尼克派,意為布道兄弟會。因其會士戴黑色風帽,故又被呼為黑衣修士。其會規接近奧斯定會和方濟各會,也設女修會和世俗教徒"第三會",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階層傳教。在靈修方面,該會稱多明我曾得有聖母瑪利亞親授之《玫瑰經》,並加以推廣,今已成為全世界天主教徒最普遍傳誦之經文。該會還興辦大學,獎勵學術研究。
本篤會(Order of St.Benedict):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一,一譯本尼狄克派,529年由貴族出身的義大利人本篤所創。他手訂會規,規定會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財,一切服從長上,稱此為"發三願"。 本篤會會士每日必須按時進經堂誦經,詠唱"大日課",餘暇時從事各種勞動。會規要求祈禱不忘工作,視遊手好閒為罪惡。後來該會規成為天主教修會制度的範本。
奧斯定會(Augustinian Order):天主教脫缽修會之一,一譯奧古斯丁派,原指遵從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所創守則的天主教隱修士。奧古斯丁所創守則內容主要為按福音書所說拋棄家庭、財產而追隨基督,在教會內集體過清貧生活,脫離世俗事務,除日常祈禱外,要從事濟貧、傳教等活動。到1925年,全世界有其會、院500多所,總部常設羅馬。明萬曆三年(1575年),西班牙奧斯定會士多次由非律賓進入中國福建,未得駐留。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在廣州成立傳教據點,以後曾在湖南的常德、澧州和岳州設立教區。1930年西班牙重整奧斯定會來華傳教,曾在河南歸德設立教區。
克呂尼修會(Cluniac Order):天主教隱修會之一,本篤會一分支,又稱"重整本篤會"。該修會是910-919年間由伯爾諾創於法國中部的勃艮第省的克呂尼修院。伯爾諾主張整頓修院紀律,嚴守本篤所訂會規,得到很多隱修院的回響。11-12世紀改革修院之風遍及西部教會,世稱克呂尼改革運動。後該運動的領導者希爾得布蘭德成為教皇,即格列高利七世,正式將天主教神職人員的獨身制定為教規,並鼓吹教權至上,公開干預政治,與世俗君主爭奪權力。(註:天主教各修會統一效忠羅馬教宗。)
東正教教派
舊禮儀派(Old Believers):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亦稱老信徒派。該派反對尼康和彼得一世的改革,成員多為下層貧民民眾和低級教士。他們反對政府的橫徵暴斂,宣傳平均主義和無政府主義,17世紀下半葉形成了強有力的反國教勢力,曾遭沙皇的嚴厲鎮壓。
杜霍波爾派(Doukhobors):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形成於18世紀。該派否認國家和國教會的權威,廢除司祭和聖禮,唯一的儀式是唱祈禱頌詩,以口傳《生命之書》讚美歌和箴言豐富個人直接啟示。該派相信上帝和人不能分開,認為三位一體就是記憶、理智和意志,其理想是建立地上樂園,敬拜心中的上帝,禮儀僅限於恭敬的鞠躬和彼此行禮。由於該教派的反國教傾向和拒絕服兵役,1773年後屢遭政府迫害,信徒後大部分遷居加拿大。1908年,其首領彼得·弗尼金在南美哥倫比亞曾建立一個杜霍波爾派的公社。
司科蒲奇派: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1770年創立,為從俄羅斯正教會分離出來的精神基督教派之一支,亦稱閹割派,創立人是農民塞列凡諾夫。他自稱萬神之神、萬王之王,宣稱其使命是在俄羅斯建立彌賽亞王國。該派舉行宗教禮儀時身著白衣,狂熱的鏇轉舞蹈,成員多數經商,彼此互助。十月革命後影響逐漸削弱。
莫洛閣尼耶派: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產生於18世紀,創立人是農民西門烏琳。他反對正教禮儀,攻擊一切聖禮,認為只有聖經才是開啟默示希望的源泉,並認為不能僅從字義去理解聖經。該派與杜霍波爾派有某些相似,並受到鮑格米勒派影響,主張均貧富、等貴賤,反對戰爭。該派遵守法律,服從君主,但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仍然受過迫害,大部成員移居西伯利亞和北美。該教派成員多為富裕農民,1929年蘇聯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後,莫洛閣尼耶派勢力大為減弱。
末世論派:末世論派即約翰派,是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19世紀80年代從俄羅斯正教中分離出來,創立人是喀琅施塔得司祭約翰。他宣傳末世論,被信徒認為是耶穌基督的化身,信徒常把他的像掛在家裡進行崇拜。這個教派主要分布在烏克蘭、北高加索以及一些邊遠的地區,至今仍有少數信徒。
英諾肯提乙派:俄羅斯正教會中的一個反國教派別,20世紀初由巴爾塔市司祭列維佐爾·英諾肯提乙創立。他自稱是聖靈化身,宣揚世界末日,聲稱最後審判即將到來,主張拋棄財產、家庭,熱衷於宗教狂熱運動,主要分布於烏克蘭和摩爾達維亞等地,十月革命後轉入地下。
其他教派
科普特教會(Coptic Church)
科普特教會是基督教東派教會之一,屬一性論派。科普特一詞是7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占領埃及時對埃及居民的稱呼,後專指信奉科普特禮儀的基督教信仰者。431年以弗所會議後,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區的修道士優提克斯提出基督只有神性,其人性已經融合於神性之中的一性論主張,他所代表的基督論思想在埃及等地受到普遍擁護。這些地區的一性論派反對卡爾西頓信經以及正統教會關於基督一位二性的教義,逐漸和東方正統教會脫離,形成獨立的一性論派教會。
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埃及地區的科普特教會已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科普特禮儀,崇拜儀式中,大都採用古代科普特文。在埃及,科普特教會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會,宗主教座堂設在亞歷山大里亞。屬科普特教會的自治教會是衣索比亞教會,它尊崇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的首席地位,首腦為阿克蘇姆都主教,其人選在埃及血統的隱修士中選出,經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祝聖,教會中稱為阿布拿(阿拉伯文Abuna,意為“我們的父”),阿布拿在一些衣索比亞血統的都主教協助下管理教會。衣索比亞教會的禮儀基本和埃及科普特教會相同,但更講究守齋,在帝國期間曾為國教會。
基督教科學派(Christian Scientists)
基督教科學派是美國人艾娣1879年所創教派。該派認為物質是虛幻的,疾病只能靠調整精神來治療,並稱此為基督教的科學。艾娣本是催眠療法醫生昆畢的病人和學生。1862年,她宣稱她由聖經啟示而發現了基督治病的原理,並從自己的康復和其他病例中得到了證實。以後她開始為人治病,招收學生,組織基督教科學派。1875年,她發表《科學與健康》,述說精神療法及其原理。1879年,她與學生在波士頓創建該派的母會,後又創辦麻省形上學學院,培養本派醫師和教師。學院的畢業生到各地建立診所和教會,使該派傳播到世界各地。
基督教科學派提出關於物質、苦難和罪均屬虛幻的說法,而不同意《聖經》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的教義。他們認為,上帝是無限的神聖原則,是思想、靈魂、精神、生命、力量、真理、善和愛。作為凡人的基督不是神,作為精神原則的基督才是神。“真正的人”反映上帝的本質,是精神性的。除了精神,一切都是不真實的。物質的肉體與必死的想法是虛幻的,疾病與痛苦來自虛假意識。要恢復健康,就要消除幻覺,矯正錯誤的思想,並認為這種“基督的科學”就是耶穌賴以治病的聖靈。基督教科學派認為精神療法可由病人採用,也可由醫師採用,主要訴諸於祈禱,依靠把“絕對真實的存在”跟“必死的人”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認清物質、罪惡、病痛、死亡都屬虛幻,這樣人就得到救贖。罪惡看起來很有力量,但這只是因為人們相信它真的很有力量。該派還認為,要獲得健康、財富和成功,就要對世界採取樂觀、開朗和積極的態度。基督教科學派的團體活動不多,但允許其成員自由參加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該派主張禁菸禁酒,但不反對娛樂,也不反對牙醫、眼醫和注射疫苗。
基督教科學派禮儀簡樸嚴格,由讀經師主持。周日閱讀《聖經》及《科學與健康》,唱詩,平日匯報治療情況。他們不紀念聖誕節和復活節,也無洗禮及其它聖事。基督教科學派在母會下設立分會,分會禮多有讀經班和主日學校。16人以上的團體,只要包含4名母會成員,一名醫師,就可以成立分會。母會成員從教師受業,並放棄原有職業後,可被批准為醫師。醫師從醫3年以上後,再經過對理事會安排的課程的學習,就可成為教師。分會領導人多由教師指定。理事會理事終身任職,可指定繼承人,但亦可撤換。
基督復臨派(Adventists)
基督復臨派是自稱為基督教派的一大異端,創立於美國,因預言基督即將第二次來臨的時間而得名。近代基督復臨運動的創始人是美國人威廉·米勒。米勒原為浸禮會牧師,1831年,他在從事多年聖經研究後,稱根據《但以理書》某些章節的啟示和預言推算出,基督將於1843年3月21日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臨。他的宣傳曾贏得不少新英格蘭信徒的擁護。這個日期過去後,米勒再次提出新的日期,由於他的預言一再落空,基督復臨運動轉入低潮,但仍有人堅持上述信念;以
懷·艾倫夫人為代表的有些復臨派信徒認為,基督復臨的預言之所以未能實現,是由於信徒沒有遵守舊約律法所規定的以第七日為安息日之故。因此,他們提出必須遵守安息日的有關規定。
基督復臨派著重宣傳末世論(千禧年前派),他們相信,世界末日已近,基地不久即將復臨,死去的義人將要復活,與活著的義人一同升天,享受千年福樂,撒旦(魔鬼)將統治世界。到一千年的末了,基督和眾聖徒一同來臨,用聖火毀滅邪惡,創造一個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新世界。他們強調必須遵守安息日--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受洗必須用浸禮儀式;每年舉行四次聖餐禮;在聖餐開始之前,按照聖經所載耶穌的教導,先彼此洗腳,稱為謙卑禮。他們主張惟有通過信心才能得到救恩。他們還認為,人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所以必須實行有節制的生活,禁食舊約中規定為不潔的食物,如豬肉、貝類等,禁止菸酒和賭博,反對世俗的裝飾和娛樂。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 Witnesses)
耶和華見證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教科學會、摩門教,是19世紀早期美國教會大復興之後在新英格蘭諸州產生的四大異端。耶和華見證人篡改新約全書,否認耶穌基督是上帝,否認三位一體,否認耶穌基督曾經死在十字架上,而是宣稱耶穌基督死在行刑柱上;他們宣稱其他基督教徒都背離了上帝的教導,只有他們才是僅有的耶和華見證人,全然不顧舊約全書明確記載,“耶和華(雅威)的見證人”是、且僅僅是以色列民族。耶和華見證人要求嚴守舊約律法,主張素食,反對吃血,進而到反對輸血,因此難免導致人命案件、觸犯所在地法律。
摩門教(Mormonism)
正確的名稱是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斯密·約瑟最開始在1830年所成立的教會並無正式的名稱,自稱所代表的是耶穌基督的使徒在第1世紀時所建立的最原始的教會,故一般稱‘基督教會’,其人宣稱受天使傳授的《摩門經》,作為聖經的補充;在日後的 1838年4月26日才因啟示而正式稱為‘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為的是要與耶穌基督的最原始的教會有所區別。此正式名稱已延用至今日。
剛成立的摩門教會,被當時美國的主流宗教基督教(新教)所逼迫,其後斯密·約瑟被殺,由
楊·百翰帶領教徒到美國中部猶他州大鹽湖山谷,並於1847年在該處安定發展起來,也因此教會的總會位於鹽湖城。事實上,鹽湖城是此教會早期的教友拓荒所建成的一座城市。此在全世界的城市發展史上極為罕見且特殊。該教會的教友目前已遍布全球各國。據教會最新發表數字,教徒人數達至1,200多萬,而超過半數居於北美洲以外,其中最大的摩門教教堂位於台灣,是完全按照《聖經·舊約全書·以西結書》有關重建聖殿的描述而建造的。
教義上,摩門教認為聖父、聖子、聖靈都有身體和靈魂;亞當和夏娃曾經是天使,受上帝派遣到地球上做人並傳宗接代,否認人類始祖的墮落。摩門教鼓吹一夫多妻制,並有納未成年少女及幼女為妻妾的歷史;20世紀在是否遵守美國關於一夫一妻制的法律問題上,摩門教發生分裂。
普救派(Universalists)
普救派是新教派別之一,18世紀在美國逐步形成。該派主張基督的救贖是普及全人類的,故稱普救派。基督教早期教父如克雷芒、奧利金等曾提出過普救論觀點。如奧利金的復興論,認為一切具有性靈的受造之物,包括天使、魔鬼、人類全體,至終都將蒙恩獲救。地獄並非惡人最後的下場,實質上起著煉獄的作用。這是普救論最早的較為系統的說法。宗教改革時期,新教中的激進派,如再洗禮派等即主張基督--第二亞當要讓始祖亞當所有後裔的原罪都得到救贖。
普救派的教義主要在巴魯的影響下形成。巴魯是普救派中影響最大的領袖人物,他反對三位一體、基督神性、人類墮落、基督救贖、地獄永刑等傳統教義。由於他的影響,美國的普救派大多接受一位論(即反三一論)思想。1803年,在巴魯的主持下,普救派制訂了《溫徹斯特認信文》,內容主要有:上帝是全人類的天父;上帝之子耶穌基督是人的靈性導師;聖經具有上帝的啟示;各人之罪都將得到公義處理;所有人的靈魂最終都將回歸上帝的懷抱。1935年之後,普救派聲稱自己是世界性的自由主義基督教,願與世界其他一切宗教探討共同基礎。1942年美國普救派還提出歡迎一切仁慈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參加他們的組織。1961年,美國普救派與一位論派(見下)合併,成立美國一位論-普救派協會。該派教會組織形式大多採用公理制,所有教會均實行自治。
一位論派(Unitarians)
一位論派是否認基督神性和三位一體教義,強調上帝位格單一的新教派別。早在2-3世紀,反三一論思想就已存在,如靈力神格唯一論、阿里烏派、基督嗣子說等,他們都主張上帝只有一位,耶穌不具有完全的神性,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宗教改革期間,一些宗教改革家強調聖經和理性是信仰的唯一根據,重倡上帝一位論。他們遭到了天主教會的反對,路德、加爾文、茨溫利等宗教改革家也不同意這種觀點。當時主要的一位論派神學家有西班牙的塞爾維特、波蘭的索西尼、英國的比德勒和林西、法國的蒲力斯特里等。林西於1773年脫離英國聖公會,在倫敦創立一位論派教堂,並修改聖公會的《公禱書》。蒲力斯特里則於1794年移居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建立教會。
隨著科學的日益進步,一位論派中調和科學與宗教的自由主義思想也逐漸發展:如否認福音書中的神跡奇事,從倫理角度來肯定基督教,認為其他宗教也包含有可以接受的真理等。1900年,由美國的一位論派發起,在荷蘭成立了自由主義基督教與宗教自由國際協會。近代一位論派的共同特點是傾向於理性,不接受信經規定的教義,謀求建立沒有統一信綱的、思想自由的宗教團體。一位論派教會的組織形式仍沿用公理制,但教徒不一定屬於某一固定的一位論派教會。兩次世界大戰和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沉重打擊了一位論派現代主義對人性的盲目樂觀。1961年,美國的一位論派與普救派合併,成立美國一位論-普救派協會。
基督教派 - 六、中國基督教派 真耶穌教會真耶穌教會是20世紀初出現在中國的一個新教異端,原名萬國更正教耶穌真教會。真耶穌教會在中國是一個比較有影響的教派,1919年,真耶穌教會有教徒千餘人,1922年增至萬餘。1950年國內外共有教徒125000人,教堂1200多處。
真耶穌教會創辦人是魏恩波,1877年生於直隸容城,16歲在北京學紙行生意,後改做布匹買賣,加入基督教倫敦會。1911年北京辦自立會,他捐款支持。不久,他與自立會關係破裂,又與美國神召會傳教士賁德新來往。1917年他自稱因聖靈引導,到永定門外大紅河受耶穌面向下的洗禮,獲得醫病趕鬼和更正假教的能力,並遵囑守星期六為安息日。此後,他即以萬國更正教真耶穌教會的名義開始傳教,未幾,在天津正式定名為真耶穌教會,1918年2月於北京成立總會。
在教義方面,真耶穌教會吸取了20世紀初由美國傳入的安息日會、信心會、神召會等教派的某些教義,除信奉聖經、遵守十誡、守星期六為安息日、行聖餐和信徒相互洗腳等禮儀外,強調信獨一真神,反對三位一體教義;受洗時必須面向下全身浸入水中;要會說方言(說靈言);靠趕鬼禱告治病,不延醫服藥;禮拜時,要教徒跪下同聲祈禱,或唱靈歌,跳靈舞。魏保羅對外國傳教士多有指責,主張不靠外人銀錢勢力傳教,迎合了當時教徒中日益覺醒的民族意識。他的憑信心、靠禱告治病的主張,也受到貧民和疑難病患者的歡迎,因此教會創立不到10年,幾乎傳遍全國,而且傳到了國外,同時分裂出長子會、天母會等不少派別。
三自教會:中國官方授權開辦的基督教(新教)組織,包括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神職人員享受國家工資待遇,相當於高級知識分子待遇。這個教派的基督教徒供奉較多,經濟上很有實力。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中國官方承認的天主教組織,不僅教會管理不受梵蒂岡控制,而且神職人員也自行選拔祝聖,享受國家工資待遇,相當於高級知識分子待遇。這個教派的天主教徒供奉較多,經濟上很有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