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子七

扣子七

扣子七, 拉丁名:Panax japonicas var. bipinnatifidus (Seem.) C.Y.Wu et Feng ; 中文名: 疙瘩七、羽葉三七, 又名: 珠兒參 、珠子參、 雪三七、鈕子七 等, 英文名:Bipinnatifid Ginseng, 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 其根莖分節,節處膨大,形如一排稀疏紐扣,且其功效類似於三七,故稱“扣子七”。扁球形、圓錐形或不規則菱角形,偶呈連珠狀,直徑0.5~2.8cm。表面棕黃或黃褐色,有疣狀突起及皺紋,偶有圓形凹陷的莖痕。有的一側或兩側存有細的節間。質堅硬,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粉性。氣微,味苦、甘,嚼之刺喉。蒸(煮)加工成品斷面黃白或黃棕色,角質狀。嚼之不刺喉。搗碎入藥。 扁球形、圓錐形或不規則菱角形,偶呈連珠狀,直徑0.5~2.8cm。表面棕黃或黃褐色,有疣狀突起及皺紋,偶有圓形凹陷的莖痕。有的一側或兩側存有細的節間。質堅硬,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粉性。氣微,味苦、甘,嚼之刺喉。蒸(煮)加工成品斷面黃白或黃棕色,角質狀。嚼之不刺喉。搗碎入藥。

形態特徵

扣子七 扣子七

珠子參為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橫走,節處膨大。莖單一,莖頂有3—5片掌狀複葉輪 生,每片掌狀複葉由5枚小葉組成,小葉寬橢圓形,邊緣有細密鋸齒。花期從莖頂抽生花莖上著生傘形花序;花小,綠白色。漿果狀核果,熟時鮮紅色。7—8月開花19—10月結果。分 布於宋洛、新華、老君山、大岩屋、紅坪、木魚、幹家坪、馬家屋場、下谷坪、大九湖等地。生長於海拔1400~2400米的溝谷林下。

該藥具有祛瘟生新、止癰、止血的功效。用於躍打損傷、吐血、衄血、勞傷腰痛等。

註:同屆植物羽葉三七(P.japonicus var.bipinnatifidus)的根莖稱“紐子七”,亦稱“扣子七”。其根莖節處亦膨大成紐扣狀,但膨大處環紋明顯,小葉5—7枚,呈羽狀分裂,易與扣子七區別,其功效亦同扣子七。

莖基極短而有少數瘤狀莖痕。根塊狀,近於卵球狀或卵狀,長2.5-5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黃色,上端具短細環紋,下部則疏生橫長皮孔。莖纏繞或近於直立,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長可達1米餘,無毛或被毛。葉互生或有時對生,均勻分布於莖上或密集地聚生於莖中下部,被毛或無毛;完全無葉柄至有長達5.5厘米的長葉柄;葉片幾乎條形至寬大而為卵圓形,葉基楔形、圓鈍或心形,頂端鈍、急尖或漸尖,全緣或具波狀鈍齒,質地厚而為紙質或薄而為薄紙質或膜質,長2-10厘米,寬0.2-10厘米。花單生於主莖及側枝頂端;花梗長2-12厘米,無毛;花萼貼生至子房頂端,裂片上位著生,筒部倒長圓錐狀,長3-7毫米,直徑4-10毫米,裂片狹三角狀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全緣,長0.4-1.1厘米,寬1-5毫米,無毛,裂片間灣缺尖狹或稍鈍;花冠輻狀而近於5全裂,裂片橢圓形,長1-3.5厘米,寬0.6-1.2厘米,淡藍色或藍紫色,頂端急尖;花絲基部寬大,內密被長柔毛,上部纖細,長僅1-2毫米,花葯長4-5毫米。蒴果上位部分短圓錐狀,裂瓣長約4毫米,下位部分倒圓錐狀,長約1-1.6厘米,直徑8毫米,有10條脈棱,無毛。種子極多,長圓狀,無翼,長1.5毫米,棕黃色,有光澤。花果期7-10月。

生態特徵

這是一個極其多型的種,曾被分為好幾個種,但是這些類型之間並無相當明確的界限。有的類型占據獨立的地理分布區,如 var. vinciflora 占據整個種分布區的西北部。而 var. pinifolia 則占據獨特的生態,它生長於金沙江的乾旱河谷里。

化學成分

扣子七主要成分為人參皂苷Ro和竹節人參皂苷IVa,也含有少量人參皂苷Re和Rb ,還含有微量竹節參皂苷Iv,三七皂苷R,,人參皂苷Rc,Rd及兩個竹節參皂苷IVa的異構體。含奧可提羅型人參皂苷(如majonoside R,);

扣子七揮髮油成分進行研究結果檢出106個峰,共檢出其中65個組分,已鑑定出36種化合物,其中倍半萜烯類及其含氧衍生物總含量分別占15.39%和9.22%,且以斯巴醇含量為最高;其次是2,5-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八氫-1,4-二甲基-7-甲基乙烯奧、4(14),11-桉葉二烯、人參炔醇、4,11-十四碳二烯-環氧醚,烷烴及甾酮類。結論倍半萜烯類化合物為扣子七揮髮油主要成分,斯巴醇可作為人參屬植物中扣子七與其它植物的主要鑑別成分,含量較高的人參炔醇具有強的生物活性。

藥用價值

用扭體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蛋清致小鼠關節炎評價扣子七乙醇提取物的抗炎與鎮痛活性.顯示扣子七乙醇提取物對蛋清所致關節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有較強的消炎、鎮痛作用,其中對蛋清所致生物性炎症的對抗作用強於二甲苯所致化學性疼痛.結果顯示扣子七乙醇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炎、鎮痛作用。

變種

雞蛋參(原變種)

var. convolvulacea

莖纏繞,長在1米以上,無毛。葉均勻分散於莖上;葉柄長2-12毫米;葉片卵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0.4-1.5厘米,葉基圓鈍或楔形,通常全緣,極少波狀,無毛,紙質。花冠裂片長1-2.5厘米。

產雲南東南部、至中部(硯山、屏邊、蒙自、臨滄、鳳慶、昆明)、四川西南部(西昌、雷波)。緬甸也有。生於海拔1000-3000米的草坡或灌叢中。纏繞於高草或灌木上。

毛葉雞蛋參

(變種)

var. hirsuta (Hand. -Mazz.) Nann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4): 1077. 1936; 沈聯德等, 植物分類學報, 13 (3): 54. 67. 圖版3, 圖4, 1975. ——C. limprichtii var. hirsuta Hand. -Mazz., Anzeig. Akad. Wiss. Wien. Math. -Nat. 61: 169. 1924.

與原變種不同僅在於:莖及葉的下表面密被長硬毛;葉片集生於莖下部而常呈卵形,邊緣有鋸齒。

產四川西南部(會理、鹽源)、雲南(麗江)。生草坡。

松葉雞蛋參松葉黨參

(變種)

var. pinifolia (Hand. -Mazz.) Nann

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4): 1077. 1936; 沈聯德等, 植物分類學報, 13 (3): 54. 圖版3. 圖5. 1975.——C. limprichtii var. pinifolia Hand. -Mazz., Anzeig. Akad. Wiss. Wien. Math. -Nat. 61: 170. 1924.——C. graminifolia Levl., Cat. Pl. Yunnan, 24. 1915.

與原變種不同的僅在於:莖常短,長60厘米以下,少較長的;葉常集中於莖中下部,密集,他處幾乎無葉,葉片極狹長,通常條形或近於針狀,長可達10厘米,寬不過0.5厘米。

產貴州(威寧)、雲南(祿勸、大理、賓川、麗江、中甸)、四川西南部(鹽源、會理、布拖、西昌、冕寧)。生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草地及松林下。39d. 直立雞蛋參(變種)

var. limprichtii (Lingel et Borza) Anthony, Not. Roy. Bot. Gard. Edinb. 15: 178. 1926. ——C. limprichtii Lingel et Borza, Fedde Rep. Nov. Sp. 13: 391. 1914.

與原變種不同的地方在於:莖直立而不纏繞,葉多集中於莖下部,無柄或僅有極短之柄,近於全緣,無毛,下部的卵形,上部的披針形。

產雲南(大理)。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

薄葉雞蛋參輻冠黨參

(變種)

var. vinciflora (Kom.) L. T. Shen, stat. nov. ——C. vinciflora Kom., Act. Hort. Petrop. 29: 103. t. 2. f. 4. 1908; Fletcher, Gard. Chron. 102: 102. 1937, et Bot. Mag. 166: pl. 59. 1949; Cuilkie, New Fl. et Silva 10: 58. f. 21. 1938;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376. 776. 1975; 沈聯德等, 植物分類學報, 13 (3): 60. 67. 圖版4. 圖24. 1975.——C. concolvulacea auct. non Kurz.: Chipp, Journ. Linn. Soc. Bot. 38: 389. 1908, p. p. quoad Wilson no. 3986. ——C. convolvulacea var. heterophylla C. Y. Wu, 在吳征鎰和李錫文, 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報告, 第一集: 80, 圖版30, 圖1, 1965.——C. convolvulacea var. forrestii auct. non Diels: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376. 圖6166. 1975.

本變種的鑑別性特徵是:葉柄明顯,長可達1.6厘米,葉片薄,膜質,邊緣明顯具齒,脈細而明顯。

產西藏(波密至南木林)、四川西部(木里、康定、大金)、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2500-4000米的陽坡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

珠子參

(變種)

var. forrestii (Diels) Ballard, Bot. Mag. 162: pl. 9581. 1939. ——C. forrestii Diels, Not. Roy. Bot. Gard. Edinb. 5: 171. 1912; Besant, Gard. Chron. 3 (78): 128, f. 4b. 1925; Tsoong,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 (3); 91. 1935; 沈聯德等, 植物分類學報, 13 (3): 54. 67. 圖版4, 圖7. 1975.——C. mairei Levl., Cat. Pl. Yunnan 24. 1915. ——C. convolvulacea auct. non Kurz.; Nann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1077. 1936, p. p.;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376. 1975. p. p. ——C. forrestii Diels var. hirsuta Tsoong et L. T. Shen 植物分類學報, 13 (3): 55. 67. 圖版4, 圖8. 1975.

本變種的鑑別特徵為:葉片紙質而較大,幾乎全緣,長可達10厘米,寬可達3.5厘米,葉柄極短至長達1.2厘米。

產雲南中北部(大理、昆明、尋甸、祿勸、麗江、中甸)、貴州(普安)、四川西南部(二郎山、涼山)。生於海拔1200-3300米的山地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金沙江岸邊。

心葉珠子參缺花絲黨參

(變種)

var. efilamentosa (W. W. Sm.) L. T. Shen, stat. nov. ——C. efilamentosa W. W. Sm., Not. Roy. Bot. Gard. Edinb. 7: 107. 1913; Anthony, Not.Roy. Bot. Gard. Edinb. 15: 179. 1926; Tsoong,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 (3): 91. 193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4: 776. 1975.

這個變種的特點是葉有長1-5.5厘米的長葉柄;葉片寬卵形或卵形,基部圓鈍至深心形,邊緣淺波狀至具齒,長寬均可達10厘米。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山地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扣子七相關示意圖 扣子七相關示意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