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盜龍類
化石時期: 侏羅紀到白堊紀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無層級: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簡介
手盜龍類(Maniraptora)是個虛骨龍類演化支,在種系發生學上包含鳥類,以及與它們親緣關係最近的恐龍。手盜龍類主要包含:恐爪龍下目、偷蛋龍下目、鐮刀龍下目、以及鳥類;有時也會包含嗜鳥龍、阿瓦拉慈龍科。手盜龍類是似鳥龍下目的姐妹生物單元,兩者共同組成手盜龍形類演化支。手盜龍類在化石記錄中首次出現於侏羅紀(峨山龍),並存活到現代,現今有超過9000種的鳥類繼續存活者。
特徵
手盜龍類的特徵為細長的手臂與手掌,手掌具有三指,以及手腕上半月形的骨頭。手盜龍類是唯一一群具有骨化胸板的恐龍。其他手盜龍類的常見特徵包括:叉骨與羽毛的出現、堅挺的尾巴、以及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
在2004年,湯瑪斯·荷茲與Halszka Osmolska列出六個手盜龍類的特徵,包含:缺少或縮小的尺骨鷹嘴突(Olecranon process)、股骨的粗隆部更大等。鐮刀龍類、馳龍科、初鳥類、原始傷齒龍科的中國獵龍,都具有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而衍化傷齒龍科與偷蛋龍類的恥骨則往前指。在2007年,透納等人則建立了七個共有衍征。
幾乎所有已知的手盜龍類演化支都擁有現代的正羽與飛羽,除了鐮刀龍類,但它們被推論也具有正羽與飛羽;北票龍的化石保存了某種羽毛,但這些羽毛的構造仍未知。鳥類(或初鳥類)擁有動力飛行能力,可能還有某些馳龍科恐龍,例如脅空鳥龍。某些更原始的恐龍也具有簡易的羽毛,例如中華龍鳥。手盜龍類可能也具有這些原始羽毛或絨羽,至少在幼年階段。動力飛行能力則可能是初鳥類的獨有衍征。
種系發生學
手盜龍類是由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在1986年所建立,並依分支定義為:恐龍之中,與現代鳥類親緣關係較近,而離似鳥龍科較遠的所有物種。高斯特注意到這群生物擁有長前肢與手掌,他將這特徵解釋為用來抓取用,因此取名為手盜龍類。在1994年,湯瑪斯·荷茲(Thomas Holtz)將手盜龍類依衍征定義為:擁有細長的手指、類似翼且彎曲如弓的手臂骨頭、以及最重要的半月形腕骨。大多數後來的研究並未遵循這個後來的定義,而是且採用前者。
這個根據分支的手盜龍類定義通常包括:恐爪龍下目、偷蛋龍下目、鐮刀龍下目、以及鳥綱。其他的分類研究常發現阿瓦拉慈龍科、嗜鳥龍也屬於手盜龍類,美頜龍科有時也被分類於手盜龍類。有些物種更確定地被分類到手盜龍類,但仍不清楚它們的正確位置,這些物種包括:擅攀鳥龍科、足羽龍、義縣龍、以及可疑的重腿龍。
其他理論
在2002年,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與Yuan根據某些手盜龍類的特徵,例如:修長且往後指的恥骨、短坐骨、以及髖臼的穿孔,似乎在擅攀鳥龍科恐龍身上消失了。他們因此認為擅攀鳥龍科比手盜龍類原始,並假設手盜龍類在非常早期就從獸腳亞目分開演化出來,甚至從早於獸腳類的恐龍演化而來。Zhang等人在敘述樹息龍時,則發現樹息龍的肩帶似乎很原始,但仍將擅攀鳥龍科歸類於手盜龍類。但全部的擅攀鳥龍科標本都為剛孵化幼體,而且它們同時擁有原始與先進的特徵;這些現象可能導因於個體發生學,是它們早期身長階段的正常現象。髖臼是臀窩上的一個洞,可允許動物有直立姿勢,這是所有恐龍皆有的特徵。
外部連結
[1] 三門泗淋網 http://www.4lin.com.cn/bk/zr/dw/kl/200809/476.html
[2] 中國恐龍網 http://old.sinodino.com/data/2006/0629/article_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