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恐爪龍下目(Deinonychosauria)是個成功的獸腳亞目演化支,存活於晚侏羅紀到白堊紀。這些肉食性恐龍因為它們類似彈簧刀的第二腳趾而著名。這個演化支還可進一步分為兩科:馳龍科、傷齒龍科。
馳龍科包含某些可怕的白堊紀掠食動物,例如:恐爪龍、迅猛龍、以及猶它盜龍。其中最大的物種可能是猶他盜龍;而其中最小的是近鳥龍,身長為34厘米。
![恐爪龍下目化石時期: 晚侏羅紀到白堊紀 PreЄЄOSDCPTJKPgN 恐爪龍的骨骸,位於菲爾德博物館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下目: 恐爪龍下目 DeinonychosauriaColbert & Russell, 1969 科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傷齒龍科 Troodontidae 恐爪龍下目(Deinonychosauria)是個成功的獸腳亞目演化支,存活於晚侏羅紀到白堊紀。這些肉食性恐龍因為它們類似彈簧刀的第二腳趾而著名。這個演化支還可進一步分為兩科:馳龍科、傷齒龍科。馳龍科包含某些可怕的白堊紀掠食動物,例如:恐爪龍、迅猛龍、以及猶它盜龍。其中最大的物種可能是猶他盜龍;而其中最小的是近鳥龍,身長為34厘米。傷齒龍科生存於晚白堊紀,體型比較輕。其中最著名的是傷齒龍與蜥鳥龍。](/img/4/074/nBnauM3X0QzNxYzN3kzNwczNzITMxMzN1QzMwADMwAzMxAzL5c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傷齒龍科生存於晚白堊紀,體型比較輕。其中最著名的是傷齒龍與蜥鳥龍。
分類
手盜龍類
近鳥類/真手盜龍類
足羽龍 Pedopenna
恐爪龍下目 Deinonychosauria
傷齒龍科 Troodontidae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恐爪龍下目
化石時期: 晚侏羅紀到白堊紀
恐爪龍的骨骸,位於菲爾德博物館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下目: 恐爪龍下目 Deinonychosauria
Colbert & Russell, 1969
科
馳龍科 Dromaeosauridae
傷齒龍科 Troodont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