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扁桃體周圍膿腫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扁桃體周圍膿腫是扁桃體周圍間隙內的化膿性炎症。早期為蜂窩織炎,稱扁桃體周圍炎,繼之形成膿腫,稱扁桃體周圍膿腫。
疾病概述
扁桃體周圍膿腫(peritonsillar abscess)是扁桃體周圍間隙內的化膿性炎症。早期為蜂窩織炎,稱扁桃體周圍炎,繼之形成膿腫,稱扁桃體周圍膿腫。扁桃體周圍膿腫是扁桃體周圍間隙內的化膿性炎症。早期為蜂窩織炎,稱扁桃體周圍炎,繼之形成膿腫,稱扁桃體周圍膿腫。本病常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由於扁桃體隱窩,特別是扁桃體上隱窩被堵塞,引流不暢,感染向深層發展,穿透扁桃體被膜,侵入扁桃體周圍間隙而引起。常見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於成年人。在扁桃體急性發炎3~4天后,發熱仍持續不退或又加重,體溫上升達39°C以上,咽痛加劇,吞咽時尤甚。常限於患側,可放射至耳及頸部,其主要特點為吞咽疼痛,吞咽困難,唾液外流,張口困難,語言不清,音調改變,體質衰弱。可見咽黏膜充血,患側軟齶充血腫脹顯著,膿腫常見於扁桃體上極與舌齶弓之間。該處明顯隆起,軟齶及懸壅垂被推向對側。膿腫位於前上方者,如果不易確定切口部位,可沿懸壅垂根部一假想水平線,再於舌齶弓游離緣的下端作一假想垂直線,於此兩線交點處切開。膿腫位於後上方者,則在咽齶弓處切開,用血管鉗擴大切口排膿。本病好復發,為防止復發,應行扁桃體切除術。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後二周行扁桃體切除術。也可在抗生素控制下,在穿刺抽膿後即時行扁桃體切除術,其優點為排膿通暢,恢復快。
症狀體徵
常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尤其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者。異物及外傷也可引起本病,但較少見,多發生於一側,常見於成人。一側咽痛劇烈,反射到同側耳部,吞咽時加重,張口困難,流涎,言語不清似口含食物,發熱,全身不適,呈急性病容。
表現
在扁桃體急性發炎3~4天后,發熱仍持續不退或又加重,體溫上升達39°C以上,咽痛加劇,吞咽時尤甚。常限於患側,可放射至耳及頸部,其主要特點為吞咽疼痛,吞咽困難,唾液外流,張口困難,語言不清,音調改變,體質衰弱。病情嚴重時患者頭偏向患側,不易轉動。語言時似口含物不清,口不能張大,口內有多量粘稠唾液沿口角外流。
病理
本病常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由於扁桃體隱窩,特別是扁桃體上隱窩被堵塞,引流不暢,感染向深層發展,穿透扁桃體被膜,侵入扁桃體周圍間隙而引起。常見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於成年人。
檢查
(1)患側舌齶弓及軟齶高度紅腫,齶垂腫脹偏向健側,扁桃體常被紅腫的舌齶弓遮蓋並被推向內下方;
(2)頜下淋巴結腫大,有時頸部活動受限;
疾病鑑別
本病須與下列疾病鑑別:
(一)咽旁膿腫:為咽旁間隙的急性化膿性炎症,腫脹部位在一側頸外下頜部,伴有壓痛,病側扁桃體和咽側壁被推向中線,但扁桃體本身無病變可見。
(二)智齒冠周炎:多發生在下牙槽內側,牙冠上覆蓋腫脹組織,紅腫可波及舌齶弓,但扁桃體和懸壅垂一般不受波及。
(三)急性白血病:有時咽峽部呈急性炎症現象,但疼痛輕,局部有出血壞死,牙齦部亦有出血灶,根據血象和骨髓像可得確診。
(四)扁桃體惡性腫瘤:多見於成人。單側扁桃體腫大,局部炎症不明顯,質硬,表面光滑或有潰瘍,或呈菜花狀,早期臨床症狀不明顯。易早期頸淋巴結轉移,局部活檢即可確診。
方案
1、膿腫未形成時,其治療基本同急性扁桃體炎,套用抗生素或清熱解毒劑、頸部熱敷、理療、或下頜角封閉療法等。
2、膿腫形成時則應行切開引流術。
治療辦法
在膿腫尚未形成時,其治療與急性扁桃體炎相同。全身套用抗生素,頸部理療,漱口等。膿腫已形成則應行切開引流術,在1%的卡因表面麻醉下,在隆起處穿刺有膿處切開黏膜及黏膜下組織,長約1厘米,再插入扁桃體血管鉗進入膿腔,擴張切口,排出膿液,不放置引流物,以後每日可再行擴張一次,直至膿液排盡。膿腫位於前上方者,如果不易確定切口部位,可沿懸壅垂根部一假想水平線,再於舌齶弓游離緣的下端作一假想垂直線,於此兩線交點處切開。膿腫位於後上方者,則在咽齶弓處切開,用血管鉗擴大切口排膿。本病好復發,為防止復發,應行扁桃體切除術。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後二周行扁桃體切除術。也可在抗生素控制下,在穿刺抽膿後即時行扁桃體切除術,其優點為排膿通暢,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