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

流涎

流涎亦稱小兒流涎,是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於1歲左右的嬰兒,常發生於斷奶前後,是一種以流口水較多為特徵的病症。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由於嬰兒的口腔淺,不會節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兒期,唾液腺不會發達,到第五個月以後,唾液分泌增加,六個月時,牙齒萌出,對牙齦三叉神經的機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屬生理現象,不應視做變態。中醫稱為“滯頤”,認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胃積熱或脾胃虛寒。

基本信息

概述

流涎亦稱小兒流涎,是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見於1歲左右的嬰兒,常發生於斷奶前後,是一種以流口水較多為特徵的病症。

致病原因

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1. 現代醫學認為,當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後遺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時,因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咽障礙所致者,為病理現象。由於嬰兒的口腔淺,不會節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兒期,唾液腺不會發達,到第五個月以後,唾液分泌增加,六個月時,牙齒萌出,對牙齦三叉神經的機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屬生理現象,不應視做變態。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2. 病理性流涎是指嬰兒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經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進、脾胃功能失調、吞咽障礙、腦膜炎後遺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如果到了2歲以後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癱、先天性痴呆等。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流口水較多。

護理措施

1. 寶寶口水流得較多時,媽媽注意護理好寶寶口腔周圍的皮膚,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兩遍。讓寶寶的臉部、頸部保持乾爽,避免患上濕疹。

2. 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雜菌及澱粉酶等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護理,口周皮膚就會發紅,起小紅丘疹,這時需塗上一些嬰兒護膚膏。

3. 不要用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寶寶的嘴邊抹來抹去,容易損傷皮膚。要用非常柔軟的手帕或餐巾紙一點點蘸去流在嘴巴外面的口水,讓口周保持乾燥。

4. 為防止口水將頸前、胸上部衣服弄濕,可以給寶寶掛個全棉的小圍嘴,柔軟、略厚、吸水性較強的布料是圍嘴的首選。

5. 寶寶在乳牙萌出期齒齦發癢、脹痛,口水增多,可給寶寶使用軟硬適度的口咬膠,6個月以上的寶寶啃點磨牙餅乾,都能減少萌芽時牙齦的不適,還能刺激乳牙儘快萌出,減少流口水。

6. 如果皮膚已經出疹子或糜爛,最好去醫院診治。在皮膚發炎期間,更應該保持皮膚的整潔、清爽,並依症狀治療。如果局部需要塗抹抗生素或止癢的藥膏,擦藥的時間最好在寶寶睡前或趁寶寶睡覺時,以免寶寶不慎吃入口中,影響健康。

膳食調補宜忌

宜——對脾胃積熱證的患兒應選擇清熱養胃、瀉火利脾的食物,如綠豆湯、絲瓜湯、蘆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銀花露等;脾胃虛寒證的患兒應選具有溫和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蝦、海參、羊肉、韭菜、花生、核桃等。

忌——脾胃積熱證的患兒應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中醫論述

中醫稱為“滯頤”,認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胃積熱或脾胃虛寒。脾之液為涎,廉泉耐津液之道路。若小兒脾胃素蘊濕熱,致廉泉不能制約,故涎液自流而粘稠,甚至口角赤爛;或因小兒素體脾胃虛寒,不能收攝其津液,以致口角流涎清稀、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中醫對策

據不同原因做相應處理:注意觀察嬰兒的表現,找出流涎原因,特別是嬰兒發燒、拒絕進食時,要進行口腔檢查,觀察有無潰瘍。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平時不要給嬰兒穿著過多或過厚,飲食上注意節制,以防體記憶體食生火加重流涎現象,引起呼吸道感染。而且,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中醫推拿治療。

推薦食譜

鮮石榴飲

·原材料:鮮石榴適量,適量溫開水

·製作過程:

1. 鮮石榴洗淨去皮後將其搗爛; 2. 加適量溫開水調勻,取石榴汁塗於口腔。

·作用:適用於脾胃積熱引起的流涎。

綠豆涼粥

·原材料:綠豆100g,苦瓜50g,薏米150g,大米100g

·製作過程:

1. 將綠豆、苦瓜、薏米、大米分別洗淨,備用;

2.將洗淨的綠豆、苦瓜、薏米、大米放入鍋中一同煮成粥,放涼後給患兒食用。

艷陽之舞

·原材料:西瓜150g,櫻桃利口酒適量,七喜、檸檬汁、糖水各少

·製作過程:

1. 西瓜去皮切粒;

2. 將西瓜、櫻桃利口酒、檸檬汁、糖水放入攪拌機中加冰粒,高速攪拌1分鐘,將汁濾入杯中;

3. 在注入七喜,杯邊飾以西瓜球、西瓜皮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