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樹英

房樹英,男,記和平區的一個人大代表。

基本信息

記和平區人大代表房樹英。

評價

房樹英很忙,走路帶風。“老美華,老字號,在外國人面前代表中國,在外地人面前代表天津”——17歲進入企業,38年榮辱與共,作為老美華的股東,也是第五代“掌門人”,房樹英日夜操勞——一個樸素的理念驅動著她:別在這一輩手上砸了百年老字號的牌子。

歷盡滄桑,老美華風華正茂。源於“變"與“不變”。25平方米店鋪擴大到600平方米直營面積,單一小腳鞋生意轉為多品種、跨領域經營,全國連鎖改寫地產地銷,內銷為主轉向內外兼修,這些是順應市場,創新求變;投料不摻假,工藝不打折,服務不走樣,這些是傳承商譽,呵護金字招牌的“純度”。在寸土寸金的金街,房樹英蝸居辦公,卻騰出50平方米空間首創老字號“文物廳”,守護傳統商業文化的精神家園。

房樹英並非MBA,是典型的“學中乾,乾中學”。“鞋坑兒”里摔打38年,成就了一個鐵勞模,也歷練了她的市場嗅覺和獨特生意經。這位實戰派女掌門,戰略、戰術並重,以萬元的低門檻加盟模式,在大兵壓境之前,聯手夥伴,神速完成全國化布局雛形。以研發刷新品牌,以品牌拉動渠道,以渠道帶動生產,讓老美華效益翻番增長,氣象日新月異。老字號火了,房樹英再苦再累,樂在其中。

50多歲的房樹英也有自己的憂患。懷著一份不一樣的“感情和責任”,她憂慮“老美華再拔高”,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的瓶頸。在這個常以“姐姐”、“姑”、“姨”相稱的老字號企業里,如何加強執行力,老齡化的員工結構如何注入新鮮血液而不發生“排異”,與“老外”談判誰助自己取得戰略優勢……總之,老美華需要引入發展急需的複合型人才,需要揚長避短完善治理結構,需要一個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素質又能與老字號融合的未來接班人。

老字號接班人“空降”還是內部培養,見仁見智。在老美華頗有歷史韻味的網頁上,招賢納士一欄留出空白,給了人們想像空間。接班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企業課題,而中國的實際情況更具特殊性。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主張在職業經理人市場不完善的條件下,慎用“空降兵”,更利於企業穩定。期待後繼有人的房總不排斥“外人”,更希望能內部培養選拔“第六代”,她的理由是“企業管理者能力之外,最重要是有一顆‘忠心’,‘自己人’具備這個素質,對老字號脈搏號得更準”。房樹英呼喚熱愛老字號事業的高人加盟,也著手通過各種充電計畫內部培養,一個長期的接班人計畫對於房樹英來說,關係到老字號未來的制度安排,關係到她摯愛的企業和員工,考驗著老字號當家人戰略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傳說

1977年秋冬的一天,有一位老太太的到來吸引了老美華鞋店里員工的注意,這是一位拄著拐杖的小腳老太太,她一邊看著店門口,一邊喃喃自語:“這就是我們家的老美華,這就是我們家的老美華。”就在大家都感到好奇的時候,一位上了歲數的老美華老師傅一眼認出了她:“喲,這不是老東家的大太太嗎?”並連忙客客氣氣地把老太太讓到了店裡面。

當時的一幕給房樹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過了二十多年還清楚地回憶起那位老太太的口音和穿著。當時的房樹英是剛到老美華鞋店沒幾年的年輕職工,現在她是老美華鞋店的總經理,那一幕之所以給她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是她到現在為止,和老美華店創始人龐鶴年家族及後人的絕少的幾次見面。

老字號的老傳說

關於這家到今天已經創店九十三年的津門老字號,裡面的故事和所有沿襲下來的一切,房樹英主要得益於那些老師傅的講述,那些老師傅大多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是老美華鞋店的員工,而現如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作古。

在天津,你可能沒穿過老美華的鞋,但是你要是不知道老美華鞋店,那就證明你不是個地道的天津人。這家以經營老年人鞋而聞名的鞋店,現如今在經營與生產的種種環節中,還秉承著一些傳統的習慣與規矩。

老美華鞋店的創始人叫龐鶴年,是天津宜興埠人,他早年間經營一些小生意,有了一些本錢,再加上父輩的有力支持,就決定到當時繁華的南市一帶尋找商業機會。

那是1911年的初冬季節,這位身著長袍,頭戴禮帽,精明幹練的年輕人開始在南市三不管至牌樓一段的路上溜達,這一遛就是好幾天,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商務考察”,在這幾天的商務考察中,他看準了當時的鞋業市場,決定在南市一帶開一家鞋店。終於,在南市口的一家三層店鋪,吸引了他的注意,這家鋪子近30平方米,樓上還有兩層,從交通上來講四通八達,無論從東馬路、和平路、榮吉大街和海拉爾道四面都能看到這個店,這是一塊生意人心目中的風水寶地,龐鶴年當時就給了店主一塊金元寶,作為定金,三天后,他取來錢買下了這個店鋪。

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南市口看到的老美華老店。

店名寓意姑侄情深

關於老美華店名的由來,還有一個頗有人情味兒的傳說,當時龐鶴年出資買下南市的店鋪的時候,他得到了父親的出資幫助,當時他父親對自己的出資入股只要求一個回報,就是龐鶴年要負責將他的姑姑、他父親的親妹妹龐美華養老送終。

這龐美華原來是家族裡的一位老姑娘,舊時天津人將過了25歲還沒有嫁出門的大閨女,就叫老姑娘。在當時社會,老姑娘在父母過世後由誰養著,還真是一個大問題。

龐鶴年當時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父親的這個要求。因為一來這是父親出資入股所要求的惟一回報,二來那是自己的親姑姑,即使父親不發話,自己做小輩的也有贍養義務。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龐鶴年乾脆就將店名命名為“老美華”。

一來預示著自己要時刻惦記著自己的姑姑———老姑娘龐美華,二來也是用這個店名暗示著自己的經營定位———專為小腳婦女服務。

買賣人有買賣人的規矩

為什麼要以小腳婦女為主要經營對象呢,從這一點來看,龐鶴年的經營理念還是很獨到的,因為在當時的市場上,有經營皮鞋的“沙船”品牌,有經營布鞋的“德華馨”品牌,還有以經營緞面鞋聞名的“金九霞”品牌,惟獨沒有為纏足婦女經營小腳鞋的鞋店,所以他將產品定位於為纏足婦女所穿的坤鞋、緞鞋、繡花鞋及纏足鞋。

當時老美華的店鋪外檐裝修三層樓,中間有一座寶塔,塔上掛有八個銅鈴,銅鈴四周有燈光照射使寶塔更加壯觀,當時鞋的品牌就取名為“三塔”牌。

在店鋪迎面還掛著一幅仙鶴壽星圖,畫的兩側由龐鶴年親自題詩:“三層塔松拉銅鈴,一對仙鶴伴壽星,時有微風吹鈴動,百里遍傳迎客情。”看得出來,掌柜龐鶴年還是有些文人氣的。

老天津人講話,買賣人要有買賣人的規矩,當時的買賣人的規矩比現在要多多了,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姿要端正,前不靠貨櫃,後不倚貨架,這是最基本的,而且不是隨便什麼氣質的人都可以站櫃檯,店裡剛招來的小夥計,老闆得先看看,一看小伙子相貌堂堂,儀表不凡,談吐也機靈,這樣的才可以站櫃檯,要是差一點的,您就先上樓做製鞋工人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