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從宋元南戲、雜劇到明清興起的崑曲、京劇、秦腔、梆子、川劇等劇種的盛行和成熟,戲曲舞蹈更加豐富和完備“唱、念、做、打”四大藝術手段中的“做、打”兩項,基本都是舞蹈或舞蹈化了的生活動作。可以說舞蹈貫串在戲曲演員的全部動作和表情之中,從出場、亮相直到下場,舉手投足,一動一靜,都是舞蹈,是構成戲曲表演的重要表現手段。因此戲曲舞蹈是中國傳統舞蹈重要的一支。如戲曲的袖舞(水袖)不但動作優美,而且能表達各種人物不同的感情。它與古人所說的“長袖善舞”是一脈相承的。早在周代就有“以舞袖為容”的“人舞”。西安出土的漢代舞俑,也有揚袖而舞的生動形象盛行於南朝及隋唐的舞'" class=link>白舞也是以舞袖為主的。戲曲舞蹈正是繼承了“長袖善舞”的傳統,才創造了那些深刻表現人物內心感情的優美的水袖舞姿。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在前輩藝人創造的基礎上,將水袖歸納為勾、挑、撐、沖、撥、揚、揮、甩、打、抖等十種舞姿,運用時穿插組合,千變萬化。戲曲中的女角舞長綢,僧、尼舞拂(雲帚),大概也是與漢、魏時代的“巾舞”、“拂舞”傳承下來的。正由於此,明人姚旅才認為:古代歌舞乃“今戲場歌舞之遺意”,今世歌舞“則被直雲戲劇耳”。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於明清以來,戲曲勃興,傳統的民間舞蹈也受到戲曲舞蹈的影響,形成了一種互相交融、相得益彰的局面。如秧歌、花鼓燈等民間舞蹈就從戲曲旦角的舞蹈和武打中吸收了不少滋養。一些民間舞蹈也演化為歌舞小戲,豐富了戲曲的劇種。但是戲曲舞蹈究竟不是單純的舞蹈,它是與劇情緊密結合,為表現戲劇中的人物、事件和場景服務的。它有許多特點,一是高度程式化和人物形象典型化,生、旦、淨、末、醜各有成套舞姿。二是大量運用敘事與表意的舞蹈動作,舉凡衣、食、住、行等一切日常活動。根據人物身份、劇情不同,運用其特有的音樂節奏將其韻律化、舞蹈化,與唱念結合,成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三是善於運用衣帽服飾和道具,這既是它的特點,又是它對中國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的繼承和發展。古代舞蹈素來重視使用道具。《禮記》就有“不舞不授器”、“鍾、鼓、管、磬、羽、龠、乾、戚,樂之器也”的記載,民間舞蹈中也經常使用道具,如扇子、手帕、傘等生活用品。戲曲舞蹈根據自己特有的規律,吸收了這些舞蹈的精華。以舞蹈來說,崑劇、京劇、梆子、川劇、二人轉等劇種,都有多種用法,京劇有拿、揮、轉、托、夾、合、遮、撲、拋等多種基本功,掌握了可以千變萬化地加以運用。川劇藝人也有耍扇三之式的口訣。帽飾的翎子功、翅子功;衣履的水袖、鸞帶、功等等,更是種類繁多,技巧超絕。各劇種又各有專長四是姿態萬千的兵器舞和毯子功,這既是戲曲舞蹈的重要特色,也是訓練戲曲演員的重要基本功。戲曲舞蹈多為虛擬動作,惟交戰時,極為寫實。從會陣、起打、過合、停止、追過場、耍下場,處處合情入理。十八般兵器加上種種高超的毯子功技巧,形成戲曲中獨特的武舞。這些技巧既可近從姐妹技藝武術、雜技中找到它們的資鑒,又可遠溯到漢代角牴和宋代諸軍百戲之中。豐富而絢麗的戲曲舞蹈還從飛禽走獸造化萬物中吸收了許多優美的動態和靜態舞姿,戲曲舞蹈經過漫長的藝術長河的淘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韻律和美的規律,這也是中國古典舞蹈美學的一宗寶貴遺產。
所屬分類
明清舞蹈中國古代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