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本著學校“創建辦學特色鮮明的城市型大學”宗旨,以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套用型管理人才為己任,突出實踐性、綜合性和套用性,學院始終堅持培養具有一定管理思維和基本職業素養、知行合一、兼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
學院為適應高素質套用型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需要,逐步建設了企業管理全景實驗教學中心、經管類延展實驗平台、財務與會計專業實驗平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驗平台和會計手工操作、會計電算化、ERP經營管理沙盤模擬、管理案例分析、金融分析等實驗室。這些實驗及實訓設施的建設與使用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專業技能與職業實踐能力提供了演練平台,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學院擁有特色鮮明的高水平、“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師資力量雄厚。已有教授4名,副教授23名,講師17名,博士13名,碩士23名,高職稱、高學歷(學位)教師比例達到64%以上。教師中,有的被聘擔任為國內外著名大學客座教授,有的被聘為各級政府顧問,有的獲政府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絕大多數教師有從事相關職業實踐的豐富經驗。學院教師還承擔了數十項各級、各類科研課題,並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發表大量高質量學術研究論文。
專業設定
工商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本學科、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具備現代經營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掌握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協調溝通能力,懂管理、懂經濟、懂法律、懂外語的,能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相關管理工作的中高層套用型管理人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學、行銷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績效管理、企業內部控制、組織行為學、商務談判學、客戶關係管理。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各類工商企業、金融企業從事生產管理、市場行銷、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商務談判、諮詢等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會計學(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經濟管理、會計核算與管理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時具備從事會計職業及其發展所必備的較強職業能力與較高職業素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就業競爭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級會計人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會計學原理、出納實務、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報表編制實務、稅法、統計學、財務管理學、行銷管理、財務分析和企業內部控制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各類工商企業、銀行等金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與管理、審計、諮詢及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實際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與WTO規則,熟悉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經濟學原理、中級個體經濟學、中級總量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原理、世界經濟、中國對外貿易概論。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經濟管理部門、普通工商企業、專業外貿公司、貨運代理公司、報關公司、報檢公司、行業協會從事國際經濟管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相關領域工作。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財務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財務核算與管理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時具備從事財務管理職業及其發展所必備的較強職業能力與較高職業素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就業競爭能力的,厚基礎、寬口徑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級財務管理人才。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財務管理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證券投資學、財務分析、項目管理、稅法和企業內部控制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各類工商企業、金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資金管理、資本營運、投資、融資、證券分析等財務管理工作以及會計、審計、諮詢及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工商企業經營套用型管理專門人才。他們懂得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具備現代經營意識和市場競爭精神,富有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熟悉企業業務活動和流程,掌握了商務談判技能和商務項目的策劃運作技能,能分析和解決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了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協調溝通能力。
主幹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計算機套用、會計學、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資本經營、國際貿易和進出口實務、財務管理、商務談判、管理心理學、現代促銷策劃、市場調查與商情預測。
就業去向:能勝任製造型、流通型和服務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崗位。
會計(專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各行業需要的實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學生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掌握了企事業單位業務特點和資金運動規律,具備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實戰技能,尤其是工商企業會計實務和會計管理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的套用性會計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計算機套用、 財經英語、統計學、經濟法、稅收學、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學、財務分析、會計制度設計、納稅會計、金融學概論等。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夠在各類中外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會計核算、會計管理和審計工作。
市場行銷(專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市場需求,側重於培養套用型的行銷專業人才,學生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和企業經營管理業務,掌握了行銷實戰的策劃能力和運作技能,具有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行銷策劃和行銷執行運作能力,能針對企業面臨行銷實際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富有責任感和團隊精神,能熟練進行行銷策劃、行銷管理、產品和市場發展策劃、廣告策劃、促銷策劃等實務工作。學制為3 年。
主幹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商貿英語、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消費心理學、廣告學、運營管理、人員推銷原理與實務、公共關係學、市場調查與商情預測、網路行銷、國際貿易實務等。
就業去向: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保險公司、策劃公司和企業諮詢公司。
電子商務(專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為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管理部門培養電子商務和信息化方面的套用型人才,學生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熟悉企業經營管理業務和流程,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能設計企業電子商務和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能獨立開展線上商務活動,進行線上管理,並掌握了進出口貿易、行銷等實務操作技能。學制為 3 年。
主幹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市場行銷學、計算機與網路技術、資料庫套用、網站的建設和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進出口實務、行銷管理與策劃、電子商務概論、網路行銷、會計與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
就業去向:適合在工商企業和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從事信息化、電子商務、貿易和行銷管理等工作。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悉金融服務企業的業務流程和金融政策法規,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和金融投資領域實際操作技能,能在各類金融機構和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投資理財、客戶服務、金融行銷和管理查詢等實務性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國際金融、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財務管理、商業銀行管理、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投資銀行學。
就業去向:畢業生能夠在普通企事業單位、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社會團體從事投資理財、客戶服務、金融行銷和管理查詢等實務性工作。
社區管理與服務(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社區管理與服務必備的社區管理學、物業管理學、民政工作、社區服務、社區文化建設、民事調解專門知識,掌握社區規劃、物業管理流程、民事糾紛調解、社區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能適應社區管理、特別是農民集中居住區的社區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大學英語、計算機套用基礎、管理學院裡、經濟學原理、公共關係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法學概論、中國政治制度、農村發展學、農村社會學、青年學、老年學、社會調查、民政工作學、社區醫療保健、社區管理學、家政學、民事調解處理、物業管理、心理諮詢服務。
就業去向:能勝任社區、社區福利機構、社會慈善機構、省市民政部門及青少年服務中心等管理崗位。
學院領導
胡世強,生於1957年1月,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研究生學歷,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成都大學教學名師,現任成都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級精品課程“出納實務”負責人,成都市特色專業“會計學”專業負責人,成都大學校級教學團隊“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成都大學重點扶持學科“企業管理”負責人,成都大學校級實驗示範教學中心“企業管理全景實驗教學中心”負責人。中國註冊會計師、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議專家、四川省科技評估專家、重慶市科技評估專家、成都市科技評估專家、四川省會計學會理事。
1986年從西南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先後在西南財經大學和四川行政學院(四川省委黨校)任教,2003年調入成都大學任教至今。
在高校任教26年,主要從事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的教學與科研。為研究生、本專科、各類培訓班多個層次的學生講授《會計學原理》、《出納實務》、《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財務分析》等課程,深得好評。
完成科研成果300多萬字,其中:公開出版著作16餘部,教材10餘部,論文30多篇,且有多部專著和論文多次獲得四川省會計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