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諧音成語”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對固有成語進行諧音換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節與某個耳熟能詳的成語相似,意義卻完全不同。“諧音成語”主要用於廣告或諷刺與幽默。眾所周知,廣告宣傳的關鍵是廣告語言。用“諧音成語”生動地表現產品的特色,有效地影響消費者,是廣告語言常用的一種手法,像“一戴添嬌(一代天驕)”、“雞不可失(機不可失)”等都是比較有影響的“諧音成語”廣告語。越來越多的廣告商喜歡挖空心思,用“諧音成語”來進行廣告宣傳。然而,一些語言學家卻對“諧音成語”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種語言污染,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利影響。在品牌傳播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拙劣使用“諧音成語”的實例。
所謂“諧音”就是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來代替本字,產生辭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到諧音,諧音的謎語,歇後語都有很多。有一則謎語是這樣的:婦人原來本姓(倪),生成一個大肚子,嫁給懶漢吃酸菜,嫁給勤人吃魚肉。猜一用具(謎底:菜罈子)。這則謎語中“倪”諧音“泥”,因為陶瓷菜罈子是用泥做胚子燒成的。這是諧音在謎語中的運用。諧音的歇後語那就更多了,如:空中布袋-----裝瘋。(裝風);宋江的軍師-----無用。(吳用)。這些都是典型的諧音歇後語。諧音還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如諧音名字,諧音對聯等等。利用諧音構詞是構詞的一種方式,他能讓語言詼諧、幽默,充滿活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過對諧音構詞的類別、特點、利弊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諧音這種構詞方法。
篡改流行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華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倉頡造字,字字有其意,詞詞有其義,因此規範漢字使用的意義非比尋常。因此海南頒布的禁令,無疑是給那些亂用諧音的異類廣告下了“封殺令”。以立法的形式來規範漢字的使用,可以說是維護本土文化不失真的積極舉措。2、國內一些商家為追求廣告效應,吸引“眼球”,玩起了文字遊戲,給一些成語改頭換面,如某服飾的廣告語“衣衣不捨”某美容豐乳產品的廣告語“挺挺玉立”以及其他一些商家發布的“一戴添嬌”、“大智若娛”、“默默無蚊”、“首屈一紙”、“久負勝名”、“有痔無恐”、“咳不容緩”等。這些所謂的廣告創意,表面上看僅僅是改變了成語的本意,實質上卻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褻瀆。
3、對於廣告業來說,第一個用諧音篡改成語的或許是創意,如果經年累月大量地“複製”創意,那么被津津樂道的創意也沒啥技術含量了。廣告業要持續良好地發展,真的不該繼續把篡改成語當創意,而應自覺承擔起保護傳統文化的義務。相信縱使不用諧音篡改成語,廣告業人士斷然不會黔驢技窮,反而會加倍努力發揮智慧,為社會奉獻更優秀、更能歷經時代考驗的廣告。
4、不反對企業進行創意十足的廣告設計,但必須要有遵守廣告設計的法律法規意識,使廣告在吸引讀者的同時也合情合法。其實好的廣告創意,並不就只有篡改既定成語一條路,諧音是對語言的豐富。
5、許多諧音廣告既有獨創性又符合產品的形象特徵,對祖國語言也是一種豐富。廣告語作為一種語言藝術,是允許創新的。漢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象形、會意,一個字往那兒一放,就會引起許多形、意聯想,這是字母文字所不具備的,而且舊詞新用、舊語翻新、語意延伸或改變原意,在漢語中既是允許的,又是常用的一種手法。
社會影響
1、濫用漢字的情況,已在相當程度上產生了社會危害,不利於人們正確認識民族文化,混淆視聽,對青少年產生了誤導。
2、引發這種“母語紊亂”的除了不規範的廣告用語外,還有越來越新潮、越來越讓人看不懂的網路語言。久居鮑魚之肆而不覺其臭。語言環境的混亂,會使人對自己的母語越來越沒有把握。
3、每箇中國人都應認識到漢字的使用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規範使用漢字就是尊重國家的民族文化。類似於諧音廣告褻瀆民族文化的現象,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海南對不規範使用文字行為下了“封殺令”,就是基於對現實的清醒認識而作出的有力回應。
4、規範使用文字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同時,應當認識到文字規範化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決一些廣告用詞、用語混亂的問題,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注定了它極其豐富的內涵,我們應當將其發揚光大,而不應以謬誤人。
5、莫把篡改當創意,當我們生活的環境四處都是用諧音篡改的成語,不僅會給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學習、成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成年人的判斷也說不準。倘若任這樣的情況蔓延,篡改過的成語更深入人心,成語失去了最初豐富的含義,豈不是對寶貴真知的糟蹋。
各方觀點
1、廣告用語儘管應該規範,但不應該脫離廣告的藝術規律本身。實際上用諧音,或者用所謂的“篡改”成語手法當廣告詞,言簡意賅,很容易被消費者記住,從而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反對這一做法最常見也最慣用的理由莫過於說其不利於健康文明的發展,會誤導青少年。但我覺得,這事得兩說著。
2、廣告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經濟傳播手段。對廣告詞的規範,既要考慮到語言的通用性,也要考慮其藝術性和經濟效益。如果廣告用語不庸俗、低俗、媚俗,我看,就完全沒必要對它們上綱上線,扼殺廣告創意,影響廣告效果。從這點來說,政府主管部門也沒必要對廣告篡改成語現象大動干戈。
3、實質上是正統文化和廣告文化之爭,將成語根據諧音篡改成廣告詞,並不像有些人所擔心的那樣,會造成學生學習成語上的混亂。事實上中國的成語每一個都有其確切的來歷故事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環境,學生在學習成語的時候,必須要了解這些,否則便很難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一旦成語的漢字組成因諧音有所改變,文化背景及其所處的環境便立刻隨之改變,這就很難再有原先成語的固有內涵,人們馬上就會理解這種“再生成語”的廣告背景。譬如對於成語“口蜜腹劍”和某口服液廣告詞“口蜜腹健”,一般來說學生是不會混淆的,除非學習成語的時候不了解成語的意思。這就是說原先的成語及被篡改了的成語各有其文化內涵,兩者只是諧音上的接近,在理解上不會產生混亂。
4、關於廣告詞篡改成語的爭論,實質上是一種文化之爭——成語所處文化背景和環境上的改變,實際上已經構成了另外一種文化——廣告文化,儘管這種廣告文化既有獨創性又符合產品的形象特徵,能夠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對於已經習慣於理解正統成語文化的一部分人來說,廣告文化不僅是對成語字面的篡改,更是一種文化的篡改,是對正統文化的嚴重挑戰。在他們看來,作為正統文化的成語文化,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是褻瀆,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5、由於社會生活的廣博深入,文化必然細化,不可能固守一隅、一成不變。廣告文化就是傳統成語文化和現代行銷文化相結合下的產物,它藉助於傳統成語文化的外殼,巧妙地運用諧音,成功地創造出另外一種新型的廣告文化,這是一種文化創新和文化豐富的途徑,絕不是文化閹割,和異體字、繁體字等不規範使用漢字的行為更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理應給出足夠的寬容,給這種文化以充分的發展空間。
諧音詞分類
轉換語音相似的語素
前途-----錢途 前途無量-----錢途無亮
坐以待斃-----坐以待幣(等錢用)
在商業廣告中,利用漢語或成語的喜聞樂見的形式,用了許多諧音式仿造的詞。
服裝的:“衣名驚人”(仿“一鳴驚人”)
熱水器的:“隨心所浴”(仿“隨心所欲”)
棉被的:“有被無患”(仿“有備無患”)
治咳藥的:“咳不容緩”(仿“刻不容緩”)
電燙斗的:“百衣百順”(仿“百依百順”)
痔瘡藥的:“痔在必得”(仿“志在必得”)
滅蚊的:“默默無蚊”(仿“默默無聞”)
禮品店的:“百禮挑一”(仿“百里挑一”)
飯店的:“食全食美”(仿“十全十美”)
利用數字諧音造詞
數字諧音造的詞在網路中很流行,如:9494,“就是就是”;847,“別生氣”;當你在網上向你的網友講述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他會傳來“55”(嗚嗚)的信息;當他被你惹惱時,會來個“7456”(氣死我了),這時你就該說“687”(對不起),你的螢幕上如果出現“886”(拜拜了)時,你就不得不終止和這個網友交流。范曉萱有一首歌曲叫《數字戀愛》,其中就用到數字諧音詞。如: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520是我愛你,000是要kissing。類似的還有8147(不要生氣),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775885(親親我抱抱我)等。
網路里的諧音構詞
由於受輸入法的限制,字型檔中所提供的詞語同音而造成錯誤,然後網民們將錯就錯,以達到幽默風趣的新異效果,如斑竹(版主),漢語拼音輸入法中,當你輸入“banzhu”時,詞庫中顯示的第一個詞是“斑竹”,網民們圖省事,敲擊鍵盤,於是“斑竹”代替“版主”而進入了交際領域,此類詞還有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油墨(幽默)等等。
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利用諧音造的詞也不例外。他的利與弊就像一把雙仞劍。我們先來談談他的益處:
1、可以較含蓄的表達情感。有些話我們不便直接講,但諧音構成的詞卻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如一個男孩要向喜歡的女孩表達愛意,當面跟他講“我愛你”會讓他感覺不好意思,這時男孩就可以給女孩留一張“520”的紙條。女孩就能明白男孩的意思。因為“520”是“我愛你”的諧音,它表達的就是我愛你這個意思。
2、有較強的趣味性。這是諧音成語的一個最大的優點。象“伊妹兒”我們不懂時會以為是個什麼人,當知道是電子郵件後會覺得很有意思。“海歸”乍一聽,只聽音沒看到文字,還以為是一隻真正的海龜,當明白他的真正含義後會覺得很有趣。
以上是對他的好處的分析,他的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現在那些利用語音的相似性而改編的諧音成語或廣告語不利於孩子們學習漢語。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很強,諧音成語中很多字實際上就是錯別字,如“錢途無亮”,“衣鳴驚人”等。這些字很快就能被孩子們掌握,不利於漢語的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