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資料
【讀音】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釋義】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一個人到處都有學生。
桃:桃符
李:李白的詩句
滿天下:(文章/詩篇)多且分布廣。
含義:其一:“李”並不是指李白,而是指李樹,喻為英才。桃也不指壽桃,就是指桃樹,用法同李。其二:“滿天下”就是指遍布天下。並且從白居易的“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這句詩可以推測出桃李是花而不是人和果實。一般桃李只有四種意思:【1】 桃花與李花。 《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2】. 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3】. 喻人的青春年少。<明>徐渭 《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4】. 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所以不能把'桃"理解為壽桃,"李" 理解為李白
【英語翻譯】have students or genr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教師。【事例】而黃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而且不少故舊門生身居顯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辨形】李:不能寫作“里”。
【結構】複句式
【近義詞】桃李遍天下
【出處詳解】“桃李滿天下”這一名句出自《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載:狄仁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它比喻一位長者或老師所培養的眾多的精英後輩和學生,遍布天下各地,因而稱為"桃李滿天下"。
【謎語】伙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餬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裡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樑。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又: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成語示例
◎而黃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 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門生身居顯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70年來,他教過多少學生無法統計,受過他教誨的學生遍布海內外,許多人已成為著名學者,在各項建設中擔負重任,真正是“ 桃李滿天下”。
◎ “五·四”之後,中國畫壇上群星輝耀,亡友潘天壽便是其中的一顆巨星,他是浙人而不囿於浙派,治古創新,創造性地發展了國畫藝術,又樂於扶持新苗, 桃李滿天下,在繪畫史和美術教育史上,建立了卓越的功績,受到國內外人民的尊敬。
相關詞語
開頭相同
桃蹊柳陌 桃花潯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桃版 桃夭柳媚 桃諸 桃花妝 桃李蹊 桃葉妓 桃槐 桃神 桃符板 桃枝竹 桃觀 桃子 桃李節 桃徑 桃仁
結尾相同
爛桃 牛桃 香桃 露桃 含桃 棉桃 餳桃 竊桃 斷袖餘桃 神桃 蒲桃 小胡桃 金絲桃 荊桃 方朔桃 蟠桃 偷桃 英桃
書法作品
右録此語乃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讚譽教師之名言也。教師幾十年教學生涯培育的學生遍布天下, 方方面面。古人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