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古代建築,從平面上分,有長方形、方形、網形、三角、五邊、六邊、八邊、扇形以及由若干長方形和方形平面組合而成的曲尺、凸字、凹字、十字、工字等形式,而以長方形及方形平面為最基本。從建築頂部的外部形象上分,有硬山頂、懸山頂、顯山頂、廡殿頂、攢尖頂、盔頂、單坡頂、穹隆頂、圓券頂、平頂等各式單體屋頂類型,另有就是由這些不同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形式。其中,硬山、懸山、廡殿、顯山、攢尖式建築,都是在相同的長方形平面上,在基本一致的構架原則下,產生出的幾種最基本的屋頂形式,是中國古代建築最常見、最規矩的做法,古建築行業習慣上將之作為官式建築中的“正式建築”,其他形式的建築則籠統地稱為“雜式建築”。
懸山是兩坡形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伸出山牆之外,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挑山”、“出山”。懸山屋頂的型制較為原始,因為早年制磚業不很發達,牆垣用土。為保護山牆免遭風雨浸蝕就需將屋面挑出牆外,因此這種屋頂形式最大量的被用於普通的民間居室之上。
從漢代畫像石、明器、魏晉石窟的壁畫及後世繪畫等間接的資料中,都沒有見到懸山頂建築用於較重要的建築之中,可見其等級更次於廡殿、歇山。隨著磚牆的普遍使用懸山逐漸為硬山所取代,在中國古代社會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懸山頂建築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較偏遠的鄉村、山區還在大量運用。
分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
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
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卷棚、六檁卷棚、八檁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懸山結構特點
懸山結構的檁木懸挑出梢,使屋面向兩側延伸,在山面形成出沿,有防止雨水侵蝕牆身的作用。但檁木出梢也帶來了山面木構架暴露在外的缺點,對於建築外形的美觀和保護木構架端頭是有影響的。於是,匠人們便在挑出的檁木外端釘一道隨屋面坡度彎曲的人字形厚木板,從而使暴露的檁木得到掩蓋和遮護,這種結構叫博風板(或作搏風板、博縫板等)。博風板的尺度與檁子或椽子成正比。用於懸山建築的博風板,最下面一塊要做博風頭,形似箍頭枋之霸王拳頭。 為了加強對出梢檁木的支撐,在其下施燕尾枋,高、厚均同墊板,安裝在排山樑架的外側,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內側檁墊板向出梢部分的延伸和收頭,但實際上二者在構造上沒有任何關係。燕尾枋下面的枋子出頭為箍頭枋,既具有拉結柱子的作用,又有裝飾功能,懸山梢檁出梢尺寸的多少,清式有兩種規定:一種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四椽四檔,另一種是由山面柱中向外挑出尺寸等於檐出尺寸。與懸山建築山面構架有關係的山牆,也有不同的做法。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滿砌式,即牆面一直封砌到頂,僅把檁子挑出部分及燕尾枋露在外面。第二種是五花山(牆)的做法,山牆只砌於每層梁架的下皮,隨著梁架的舉架層次砌成階梯狀,將梁架暴露在外面,餘下的梁架間的三角形空當稱為“象眼”,用木板封堵稱為象眼板。五花山牆的做法是懸山建築所獨有的,它的優點在於木構架的透風防腐,同時改變了牆面平板單調的外形,美觀了房屋建築的立面。第三種是半砌式,山牆只徹在大柁下面,主梁以上木構全部外露,梁架之間的空當用木板(封山板)來封堵。這種做法山面外露的梁架常做彩畫,也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此外,還有一種五花山結合半砌式的做法,即下部為五花山牆砌法,但並不通上而砌,而將其以上的梁架又全部外露,其山牆形成的折階數要少於一般的五花山牆,通常前後總共只有三階,故或謂之三花山牆。這種做法常用在前後廊式懸山建築,前後廊部位山牆砌至穿插枋下,之間的屋身山牆砌至大梁或隨梁枋下。官式硬山建築的山花常以方磚貼出模仿懸山的假博風,宮廷中甚至還以琉璃磚鑲嵌出山牆上部的梁架圖案,形成類似於懸山的五花山牆或半砌式山牆的外觀形式。
發展歷史
懸山應該是兩面坡屋頂的早期做法,也是我國一般建築中最常見、最基本的形式。從相關材料反映的情況看,唐以前重要建築都不採用懸山頂。山東肥城孝堂山漢郭巨祠、北魏寧懋石室為懸山頂,其他如漢畫像和明器中也僅見用於民間建築。南北朝迄唐的石刻、壁畫和建築實物中,同樣如此,凡屬較重要的建築都未用懸山。宋畫《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汴梁街道,其城門門樓用廡殿頂,酒樓用歇山頂,而一般店肆及民居則用懸山頂。明清時期的情況仍然如此,雖然宋、元以來有一些寺觀的正殿採用懸山頂,但畢竟屬極少數,且寺觀的規模一般都不算大,大多數情況下也像硬山建築一樣,至多用為宮殿、寺觀中的配殿、附屬用房及園林建築。也許正因為如此,在宋《營造法式》巾對這種民居中廣泛使用的兩坡頂沒有一個能反映其特色的名稱,僅僅是用“不廈兩頭造”來和本是由其發展而來的“廈兩頭造”(歇山)對應而稱,表明它是一種兩頭沒有出“廈”(披檐坡)的房屋,而在其他宋代文獻中有稱其為“兩廈”(又寫作“兩下”)、“直廢造”的。清式懸山出梢,在宋式中謂之“出際”,出際的長度和房屋進深、山尖高度有直接關係:房屋深、山牆寬,則山尖高,出際也就長;房屋淺。山牆窄,山尖低,則出際可以短。
中國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中國古建築泛指近代西方文明決定性地影響中華文明之前,在中國古文化主導下產生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方法和相關體制。中國古建築的影響範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
神廟| 斗拱| 彩畫| 瑣窗 | 箍頭| 額枋| 亭 | 藻頭| 台| 廊 | 榭| 垂花門| 抄手遊廊| 廂房 | 和璽彩畫| 門樓| 旋子彩畫 | 金龍和璽| 枋心| 由額墊板| 龍鳳和璽| 龍草和璽| 屏門| 垂蓮柱| 抱鼓石| 門枕石| 版門| 夾桿石| 牌樓| 雀替| 門簪| 懸山| 影壁| 磚雕| 瓦當 | 捲雲紋 | 空心磚| 畫像磚| 藻井| 照壁| 九龍壁| 鐵影壁| 耳房 | 須彌座| 圭角| 疊澀| 穹窿 | 拱券| 束腰| 牙條| 華表| 望柱 | 朝房| 押魚 | 狻猊 | 行什| 歇山式| 鋪作| 垂脊 | 蹲獸| 戧脊| 重檐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