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麓堂集

《懷麓堂集》別集。明李東陽(諡文正)作。今有嶽麓書社1983年點校本,名《李東陽集》。

簡介

李東陽
《懷麓堂集》別集名。明李東陽(諡文正)作。清康熙間廖方達校刻本為一百卷:詩前稿二十卷、文前稿三十卷、詩後稿十卷、文後稿三十卷、雜記十卷。嘉慶間重刻本附有法式善唐仲冕輯《明李文正公年譜》七卷。今有嶽麓書社1983年點校本,名《李東陽集》。

龍生九子

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是較早介紹“龍生九子”的書籍。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呑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贔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螭吻,平生好呑,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李東陽按圖索驥,講了九個。九其實是概數,數得上的就有10多個,如饕餮、椒圖他就沒提到。饕餮就是那個老也吃不飽的餓死鬼,椒圖是大門門環上的圖像,但霸下與贔屓又似乎是一回事。所以那個馱墓碑像烏龜的贔屓,在李東陽眼裡又變成龍紋,而碑座獸竟是霸下了。還有,那嘲風和螭吻都在房頂上,怎么就沒打鬧起來。但不管怎么說,這九個或十多個太子爺還是有些凡人相,各有所好,各有性情,各有缺點,各有所司,比他們的老爸們更像人更有人間煙火氣。

《懷麓堂集》

明代李東陽著。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縣)人。明代中後期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太常寺少卿、禮部右侍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0年),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機要,被稱為賢相。晚年時因見宦官劉謹把持朝政,明武宗正德皇帝荒淫無度,自己多次上疏進諫又毫無效果,便以年老多病為由,堅決辭去首輔職位回鄉養老。他入閣相18年,清廉儉樸,不僅自己才學淵博,又能獎勵後學,推薦雋才,學士大夫出其門者,大多燦然有成就。以宰臣之尊為文章領袖,在明代,楊士奇之後,就是李東陽一人。天下翕然奉為宗匠,不少文學之士都圍聚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詩人派別茶陵詩派。
李東陽不僅以書法聞名,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李東陽論詩,反模擬,主性情,推尊李杜但又不拘一格。主張取法盛唐,反對台閣體的萎弱冗踏,帶有復古傾向在明代文學發展史上,他是從台閣體到前後七子間的過渡人物。由於久居高位,長期脫離底層民眾,雖有憂國憂民之心,寫有《風雨嘆》、《偶成四絕》組詩,但顯得很空洞。詩作主要是在聲律技巧上下功夫,講求聲、色並重,他認為詩歌的較高境界應該是“詩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聲。聞琴斷知為第幾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線,此具眼也。”他的山水詩的創作不僅注重色澤耀眼,而且注重音調和諧,代表作有《西山十首》《江中怪石》:《登清涼寺後台》等。其《擬古樂府百首》以樂府體詩作史論成一家之言,也從形式上為前後七子擬古詩的創作開了先河。
著有《懷麓堂集》100卷傳世。清康熙間廖方達校刻本為100卷。其中詩前稿20卷、文前30卷、詩後稿10卷、文後稿30卷、雜記10卷。嘉慶間重刻本附有法式善、唐仲冕輯《明李文正公年譜》7卷。
今有周寅賓點校《李東陽集》,嶽麓書社,1984年版。

原版被發現

明朝“茶陵詩派”宗師李東陽的代表作《懷麓堂集》原版線裝本2002年7月初在茶陵縣被偶然發現。昨日,經有關專家對該書進行多方考證,證實這是明朝後期出版未經後人校改的《懷麓堂集》。
該書對研究明代文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所以後人一直苦苦尋覓。正德七年(1512),東陽辭官回鄉。從此深居簡出,以詩酒自娛。所以,後人一直認為其《懷麓堂集》原版在茶陵。2001年,湖南師大和湘潭大學的幾名教授還專程來茶陵尋找,均未果。7月10日,茶陵縣法院法官李曙勝準備搬家,在家中清理物品時,偶然從一堆舊書裡面發現了這本書。該書已被茶陵縣文化局保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