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文學家、藏書家。蒙古族。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一號梧門,蒙古正紅旗人。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O)進士,官祭酒。著《存素堂詩集》、《槐廳載筆》。
法式善的父祖輩均在清廷供職,但職位不高。其始祖福樂“以軍功從龍入關,隸內務府正黃旗。”曾祖六格和祖父平安均為書生。生父廣順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舉人,雅好詞章,“夜半忽起,所筆疾書,得偈五首。”初任筆帖式,後補為御園織染局司庫。
乾隆十八年(1753)法式善生於京城西安門養蜂坊。他幼時聰穎,七歲從師讀書能對對聯,八歲可辨四聲,十一歲父親去世,隨庶母韓太淑人居於外祖家。雖拜過幾位老師,但均因家境窘迫,時日很短,主要靠有才華的庶母韓太淑人嚴教把讀。韓氏是漢軍正黃旗韓錦之女,“五歲讀宋五子書,十三通經史”,著有《綠萃堂遺詩》。“太淑人每日燈下必嚴核,讀書未嘗或弛也。”打下紮實的漢文基礎,並養成刻苦用功習慣。十六歲進入鹹安宮肄業,二十歲時開始讀書西華門外南池子僧寺中”。《梧門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年(1775),法式善二十三歲,依其三叔父(諱信順)居豐盛胡同,“仍讀書西華門僧寺中”。《梧門先生年譜》
乾隆四十五年(1780),法式善28歲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擢司業。五十年(1785)移左庶子,五十一年(1786)遷侍讀學士,五十三年(1788),移居淨業湖楊柳灣,號稱小西涯(明代李東陽曾居於此,號西涯,為別於李東陽舊居,法式善名之為小西涯),有詩龕及梧門書室。前後在此居住了將近十二年的時間。“卜居淨業湖,方今十二年……” “余家淨業湖之陽十年,有溪橋花木之勝老屋……”《存素堂詩集錄存》《清史稿·法式善》記載:“所居在地安門北明西崖李東陽舊址也。背城面市,一畝之宮,有詩龕及梧門書屋,室中收藏萬卷,間以法書名畫,外則蒔竹數百竿,寒聲疏影,翛然如在岩谷間。”法式善曾從翰苑所藏《永樂大典》抄錄宋元人集一百三十家。
五十六年(1791)翰林院大考,名列末等,“奉旨以部屬用,掣兵部員外郎上行走”。五十八年(1793)升祭酒。嘉慶四年(1799),坐言事不當,免官。秋八月,法式善自楊柳灣移家鐘鼓樓街。七年(1802)遷侍講學士。八年(1803)翰林院大考中再度折翼,降贊善。十年(1805)升侍講學士,十二年因“纂修《宮史》篇葉訛脫”,降為庶子,不久乞病歸家。嘉慶十八年(1813)法式善六十一歲病逝於詩龕。事跡見阮元編《梧門先生年譜》,《清史稿》卷四百九十、《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有傳。
藏書故實
清文學家、藏書家。蒙古族。姓伍堯氏,原名運昌,字開文,號時帆,自號陶廬、梧門,又號小西涯居士、詩龕先生。內務府正黃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擢侍讀學士。因修書不慎,被貶為庶子,遂以病告歸。長於詩文,曾在史館編纂有《皇朝文穎》、《全唐文》。詩友多與他往來酬唱,聞名一時。家以聚書富而著聞,大江南北,海內藏書家多以副本售之,又借抄翰林院官書,“閱十五年得宋人集八十九家、元人集四十一家,裝潢為一百七十七冊”。據其所著《陶廬雜錄》稱,所居地安門北,建有“詩龕”、“悟門書屋”、“存素堂”、“玉延秋館”等,藏書逾萬卷,間以藏法書、名畫。編撰有《存素堂書目》4卷,《詩龕藏書目錄續編》1卷,著錄圖書1700餘種,集部為多;另有《詩龕書畫錄》4卷。藏書印頗多,主要有“詩龕書畫印”、“法梧門藏書印”、“陶印守正”、“時帆珍玩”、“陶廬藏書”、“存素堂圖書印”、“小西涯居士”、“詩里求人龕中取友我懷如何王孟韋柳”、“玉延秋館”、“試龕鑑藏”等。編有《湖海詩》60餘卷。著有《存素堂詩集》、《清秘述聞》、《槐廳載筆》、《皇朝文穎》等。
個人成就
法式善通籍後悉心研求文獻,博覽群書。生平著述有《清秘述聞》、《槐廳載筆》、
《陶廬雜錄》等,皆足資典故。所作詩,王昶以為“詩質而不癯,清而能綺,故問字求詩者往往滿堂滿室”《湖海詩傳》卷三六);洪亮吉以為“清峭刻削,幽微宕往,無一語旁”(《更生齋集》卷三);其文則沖淡纖徐,有歐陽修遺風,著有有《存素堂詩集》38卷和《存素堂文集》4卷。法式善在京城主持壇站近30年,所作詩文風靡一時,“詩文三館士皆競錄之,以為楷式。”他特別喜愛宏獎風流,囑咐同人廣為采詩,既著《梧門詩話》,又取師友之詩編為《湖海詩》60餘卷。此外還編有《李文正公年譜》、《存素堂文集》、《存素堂詩集錄存》。法式善作為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史學家,在北京文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詩龕是當時文人雅集的一個重要場所,留下了許多關於詩龕的作品。書法趙孟頫。工山水,筆意似羅聘。有詩禽圖,卷尾有自題行楷詩龕圖記,張問陶等為之跋。其巒峒繹秋圖,現存日本。
著作賞析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二 法式善傳》
法式善,字開文,蒙古烏爾濟氏,隸內務府正黃旗。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遷司業。五十年,高宗臨雍,率諸生七十餘人聽講,禮成,賞賚有差。本名運昌,命改今名,國語言“竭力有為”也。由庶子遷侍讀學士,大考降員外郎,阿桂薦補左庶子。性好文,以宏獎風流為己任。顧數奇,官至四品即左遷。其後兩為侍講學士,一以大考改贊善,一坐修書不謹貶庶子,遂乞病歸。所居後載門北,明李東陽西涯舊址也。構詩龕及梧門書屋,法書名畫盈棟幾,得海內名流詠贈,即投詩龕中。主盟壇坫三十年,論者謂接跡西涯無愧色。著《清秘述聞》、《槐廳載筆》、《存素堂詩集》。平生於詩所激賞者,舒位、王曇、孫原湘,作《三君子詠》以張之。然位艷曇狂,惟原湘以才氣寫性靈,能以韻勝,著《天真閣集》。
《陶廬雜錄》介紹
《陶廬雜錄》為其讀書筆記,記述明清兩代典章制度、社會經濟情況、圖書目錄和文獻資料等。前四卷主要記述明清政治、經濟情況,並考證掌故和文獻。對戶口、職官、賦稅、水利、開墾、糧草、鹽茶、鑄錢等均有記載。特別對《永樂大典》、清內府藏書、明清以來叢書的刊刻以及宋元明清詩文選集的目錄等記載尤為詳盡,且多有自己精闢評價。後二卷主要為摘抄經世之文,藉以隱砭時弊。全書考證精詳,多可據依。對文獻學、目錄學和明清史的研究,都有一定參考價值。
《陶廬雜錄》序
法式善其師翁方綱序其《陶廬雜錄》云:
陶廬雜錄六卷,法式善梧門撰。梧門姓孟氏,內府包衣蒙古世家,原名運昌,以與關帝號音相近,詔改法式善。法者,國語奮勉也。其承恩期許如此。自其幼時穎異嗜學,尊人秀峯孝廉受業於予,故梧門得稱門人。刻意為詩,又博稽掌故。其於詩也,多蓄古今人集,閎覽強記而專為陶韋體,故以詩龕題其書室,又以陶廬自號。其於典義捲軸每有所見,必著於錄。手不工書而記錄之富什倍於人,即此卷可見其大凡矣。與予論詩年最久,英特之思、超悟之味,有過於謝蘊山、馮魚山;而功力之深造尚在謝、馮二子下,故數年前阮芸台在浙以其存素齋詩集送付靈隱書藏,而予未敢置一語。今笠帆中丞以所梓是編屬為一言,則其中有系乎考證,有資於典故者,視其詩更為足傳也。梧門子桂馨亦能文,早成進士,官中書舍人,深望其以學世其家,而今又已逝去,撫卷懷人,耿耿奚釋?況吾文之謭陋,又安足以序之。(〈陶廬雜錄序〉,李彥章刻本《復初齋文集》,卷三葉十六;文海影本冊一頁155-156)
此亦可見其家世(尊人秀峯孝廉、子桂馨)也。國語者,應指滿文也。蘊山謝啟昆,魚山馮敏昌,芸台阮元。笠帆者,陳預也。深望其以學世其家,中華點校本陶廬雜錄序作「必能以學業世其家」,此中所錄文多與原書序文有異文也。況吾文之謭陋,又安足以序之。中華點校本陶廬雜錄序作「愧此序謭陋,又曷足以傳之」。
代表詩作
【題船山畫】
客從青山來,青山不知處。秋猿只一聲,萬里踏雲去
【寶珠洞】
行到翠微頂,翠微全在下。峭壁不洗濯,孤青自淡冶。
山聲石上來,暮色天際寫。土灶然松柴,放出煙一把。
【張船山畫山水】
顛張每作詩,思必超物外。畫從詩中生,哪復著塵埃。
畫山不畫峰,畫水不畫瀨。峰瀨豈不好?落筆防其太。
但取己胸意,坐與萬象會。謝盡皮與毛,手筆所以大。
我敢托畫禪,祗自抒詩籟。把臂峨眉顛,舉酒蒼雪酹。
【讀書】
讀書如將兵,當先講紀律。將軍掃群寇,勢若風雨疾。
讀書如蓄貨,一室靡不有。瑰奇產岩阿,幽怪發淵菽。當其求莫致,豈惜跋涉走。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條漸蒼莽。
讀書如行跑,歷險毋惶惑。安保萬里程,中間無欲仄。自古志士心,往往傷壅塞。
我讀古人書,輒作古人想。掩卷了無得,心中時怏怏。忽然古明月,照見天懷朗。
前境所造非,後境改觀倘。
後代子孫
法式善之孫來秀,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也是傑出的蒙古族漢文詩人。著有《掃葉亭詠史詩集》四卷、《掃葉亭詩集》、《來子俊望江南詞》等。
姓氏記載
關於他的姓氏有多種記載。據阮元《梧門先生年譜》所載,“先生蒙烏吉氏,蒙古正黃旗人。始祖諱福樂者,以軍功從龍入關,隸內府正黃旗。” 而法式善在生父去世後,邀請自己的好友趙懷玉和王芑孫撰寫碑文,其中都提到了法式善家的姓氏。趙懷玉在《御園織染局司庫伍堯君家傳》中寫道 “君姓伍堯氏,諱廣順。字熙若,號秀峯,蒙古正黃旗人世居察哈爾。” 王芑孫在《內務府司庫廣公墓志銘》中也寫道 “公諱廣順,字熙若,號秀峰,蒙古正黃旗人,其氏曰伍堯。” 而據法式善在《重修族譜序》中自稱:“吾家先世雖繁衍,然莫詳其世系。我曾祖修族譜時,惟記有元以來歷三十五世之語,而未載世居何地,相沿為蒙烏爾吉氏。法式善官學士時,髙宗純皇帝召對詢及家世,諭云:‘蒙烏爾吉者統姓耳。天聰時,有察哈爾蒙古來歸隸滿洲都統內府正黃旗包衣,為伍堯氏,汝其裔乎。蓋蒙烏爾吉遠宗統姓,而伍堯則本支專姓也。今族中惟知烏爾吉而不知伍堯。’” 《八旗滿洲姓氏通譜》載錄蒙古姓氏二百餘種,其中沒有“蒙烏吉”一姓。乾隆年間修的《清通志》載錄了蒙古八旗姓氏,其中有伍堯氏,“世居察哈爾地方”,可見法式善並非烏吉氏,而是伍堯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