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建築

應急建築

應急建築指在社會動盪或自然災害時期為人們提供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庇護場所。

(圖)應急建築應急建築

應急建築指在社會動盪或自然災害時期為人們提供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庇護場所,但是其美觀性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設計師們開始紛紛重視心理建設問題並把這些想法和關懷體現到作品裡面。簡明扼要就是指當國家或民眾出現意想不到或在無防備的情況下產生的災難,如房屋,這樣給人們不僅提供了一個暫時的溫暖的家,並且引發相應的居住和環境思考。

簡介

應急建築的本質是建築的一種極端形式。參展OBRA建築師事務所的Pablo Castro和Jennifer Lee敏銳地把它描述為“在生存邊緣的建築”。由於其極端的性質,應急建築不僅僅處於生存的邊緣,而且也位於建築領域的邊緣。這個展覽中有一半的參展建築師並非是專門從事應急建築的設計者,相反,他們是因在“高端設計”領域的革新和創造力而聞名。他們對本次展覽的熱情參與體現了廣義建築領域中的知識與實踐可以被用於極端條件下的設計,例如,傳統上在應急避難建築中被忽視的設計元素可以受到“高端設計”建築的啟發。這些設計元素不僅加強了建築的功能,而且還試圖提高和改善全面的生活體驗。

應急建築也能夠擴大廣義建築領域的傳統範圍。儘管應急建築比傳統建築更具限制性和過渡性,但其形式和功能同樣具有挑戰性和豐富性。當這個展覽的建築師們面臨自然和社會災難的具體問題時,他們必須對建築的基本元素具有更強烈的敏銳感知,包括主框架、耐久性、絕緣性、靈活性、空間、施工時間甚至顏色。建築師還必須更多地考慮其設計在心理和人道主義方面的問題。

創作元毒

就地取材

把救災物質和材料運往災區是救災工作中的一大難題,所以在緊急狀況下,能夠使用當地的材料和資源尤為重要。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利用本地材料和技術製作了建築用磚,在去年四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付諸使用。他為應急建築找到了一種製作材料的新方法:用來自廢墟的瓦礫為混凝骨料,

(圖)應急建築應急建築

結合使用當地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和當地原始的碎石機器製成建築用磚,使這些材料得到了“新生”,恰似鳳凰涅磐。

由建築師和詩人Nader Khalilli創建的加州土造藝術和建築學院設計的《應急沙袋屋》作品,利用的是戰爭中常用的材料(例如沙袋和帶刺鐵絲網),並遵循了自然中最堅固但在現代城市建築中不多見的拱形結構。Cal-Earth的方案可以用於各種災區,包括地震火災、水災和颶風。《應急沙袋屋》已經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採納到登月基地的建設方案中。這個設計所用的材料如此普通,但卻能用於最前衛和最具野心的星際探索計畫中,這提示了我們,即使在探索未知的新領域時,我們仍然可以從最久遠的歷史中找到靈感。

創作理念

首先以國際化的視野,從建築、設計、藝術、教育、人文和科技等重要角度積極推廣環境保護和災後人文關懷。

有機性和靈活性

應急建築把設計的自主性轉交給公眾,並給予它們的居住者更大程度的設計自由。例如,參展建築事務所Productora沒有設計具有固定形體的避難所,而是構想了一個由重複的四個角組成的主框架,在這個基本組件的基礎上,可以無限添加屋頂、窗戶、牆壁和其他擴展空間。住戶們可以在這個格線結構的基礎上,用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塑造和擴大他們的新家。Productora的建築師們在他們的設計宣言中寫道:“我們將住戶們自己的創意作為成功分配住房單元的一個關鍵因素。這種住房設計並非把一個完全建成的應急住所交給新主人,而是需要他們直接介入和創造,由此獲得更強烈的歸屬感和擁有感”。Rintala Eggertsson建築事務所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設計,它由獨立的小單元組成,這些單元可以不費力地組裝起來,變成一個功能齊全的建築。每個建築單元包含一個特定的功能,如睡覺、做飯、衛生、洗滌和存儲。對這些單元的不同組合可以使其整體結構適應不同氣候和地形等外部條件,以及社會和文化要求等內部條件。在以上兩個例子中,基不的設計方法提供了靈活性和適應性,還能促進有機發展,以反映個體居住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變化空間

應急建築挑戰建築師在非常有限的結構里實現更高的空間利用度。有兩個參展設計通過創造可以伸縮的房子,擴大了傳統的空間概念。這其中,最佳的例子是藤本壯介(Sou Fujimoto)的設計,他的整個建築物可以從一個二維的平面延展成一個三維的空間。建築師藤本說:“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個從‘無’中生出的空間。從這個想法出發,我構思了一塊奇特的房屋形狀的薄板,它可以頃刻變成一所房子,

(圖)應急建築應急建築

就好像它完全由空氣製成。”這個二維的實體展開後,就變成了一個能夠自我支撐的三維蜂窩狀結構。這種設計代表了三維建築對比關係的一種最極端形式。另一個提出這種伸縮特點的是OBRA建築事務所。OBRA建築事務所把本地現有的低成本材料與高端的數碼預製技術結合起來,使他們的應急建築在搭建速度上更具經濟性,易於組裝。最終的成果是一個以竹製膠合板條為材料的設計,由於後張結構特性,這些板條可以展開,形成一個大的圓頂住宅,同時還可以弄平,以便於運輸。

有些空間轉換的實現並不需要改變其建築結構本身,而只需改變其住戶的位置,如ECAL and Martino d`Esposito設計的《地震桌》所示。從表面上看,那個桌子就像時尚的日常客廳家居,但是在地震中它可以頃刻轉變成避難處。地震發生時,人僅需躲到桌下,他/她會發現桌面下備有多種救災必備品,如氧氣罐、水、毯子、鏟子和手電筒,有效地形成一個應急避難的空間。

重要性

應急建築突出了建築的社會維度和人文維度。展覽中有兩個設計把自然災難的概念擴展到社會領域,提醒我們注意建築保持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社會災難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緊迫的現實,在我們這個日益城市化的生活環境中尤其如此。與現代主義早期相信建築可以成為社會變革力量的英雄建築師的精神相呼應,當今幾位建築師著重處理和解決現今社會實際存在的世界問題。剛才提到的《房子—房子》作品,其設計事務所Encore Heureux GStudio在設計工程中採用了一個特別民主的方法來創作他們的設計作品:採訪無家可歸者,以便更好地了解這個底層社會群體對於住房的特殊需求。從調查結果出發,他們創作了一個設計方案,並親自在街道上試驗這個方案。最終的結果是一種可移動住宅,它重量輕,便於搬運,同時兼具結實、安全、可移動、符合人體工程學等特點。這個設計不僅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特殊人群的實際需要,更使得他們所居住的城市更美觀和更有秩序。

隨著城市生活密度的加大和全球運輸的日益普遍,傳染疾病,如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已成為全世界日益關注的問題。IK工作室以隔離疾病但使患者的孤獨感最小化的隔離避難所來探討傳染病爆發這一潛在災難。他們運用新型纖維材料和空間觀念,為一個過去沒有得到廣泛關注的人群設計應急房屋。他們的作品為建築和設計方案用於應對和戰勝社會問題的方式提供了另一種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