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到(約公元前395~約前315)

慎到(約公元前395~約前315)

正文

 慎到(約公元前395~約前315)
 中國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趙國人。曾在稷下(齊國國都的西門)講學。“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把道家的理論向法家理論方面發展。慎子書早佚,《史記·孟荀列傳》說“著十二論”,《漢書·藝文志》說有“四十二篇,現存《慎子》只有七篇殘餘輯本。他講法而兼講勢,把君主的權勢看作執行法治的力量,認為“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詘賢者”,強調治國以法為標準,“任法而弗躬,則事斷於法”。他尊君,但不主張獨裁,反對“國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提出“立天子以為天下,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長也”。因此,國家興亡的責任亦非屬個人,“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他還在哲學上提出“天道,因則大,化則細,因之者,因人之情也”的思想,強調遵循客觀存在的規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