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五等論

“愛情五等論”是中國國學大師陳寅恪於1919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出的一個婚姻理論。

背景

關於陳寅恪的傳說有許多,比較有意思的是他的“愛情五等論”,1919年新文化思潮風起雲湧,當時還是未婚青年的陳寅恪發表了他對愛情的言論。

其實,當年陳寅恪與吳宓梅光迪哈佛的一次聊天中提及了這個論調,三位中國留學生的對話被吳宓記入了日記中。

內容

陳寅恪先生陳寅恪先生

一、情之最上者,世無其人。懸空構想,而甘為之死,如《牡丹亭》杜麗娘是也。

二、與其人交識有素,而未嘗共衾枕者次之,如寶、黛等,及中國未嫁之貞女是也。

三、又次之,則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紀念不忘,如司棋潘又安,及中國之寡婦是也。

四、又次之,則為夫婦終身而無外遇者。

五、最下者,隨處接合,惟欲是圖,而無所謂情矣。

釋義

一等愛情是愛上陌生人,可以為之死;

二等愛情是相愛而不上床;

三等愛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終生相愛;

四等愛情是相愛一生;

五等愛情是隨便亂上床。

提出者

陳寅恪,中國國學大師,曾與梁啓超王國維並稱為“清華三巨頭”,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梁啓超也對他推崇備至,曾多次公開表示“陳先生學問遠勝於我”;而當時另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吳宓也十分器重陳寅恪,贊其是“全中國最博學之人”。

陳寅恪37歲時與台灣巡撫唐景崧孫女唐曉瑩結合,並與之終老,若依他的等級分類,不過四等。然則兩人感情深厚,經歷苦難而不離不棄。陳寅恪曾預寫輓聯:“涕泣對牛衣,冊載都成腸斷史;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此輓聯撰後一月余,夫妻兩人相繼辭世。愛情,能到這種境界,怎么也該算是一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