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格

惲格

惲格(1633-1690)生於江蘇武進,是我國清朝時期著名畫家,代表作品有《梧軒圖》、《仙圃叢華圖》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惲格,清代著名畫家。字壽平,又字正叔,別號南田,一號白雲外史、雲溪外史、東園客、巢楓客、草衣生、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創常州派,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家)學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並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後轉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文徵明唐寅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特點是以瀟灑秀逸的用筆直接點蘸顏色敷染成畫,講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為滿足,有文人畫的情調、韻味。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清初四王及吳歷合稱“清六家”。他又善詩文和書法,詩被譽為“毗陵六逸之冠”。書法主要學褚遂良,被稱為“惲體”。在繪畫理論上亦甚有建樹,後人為其編有《南田畫跋》一書。

作品風格

惲壽平少年曆經戰亂流離,與父惲日初先留寺為僧,後回故鄉隱居不仕,過著終生布衣的生活。悲歡離合的少年經歷,對其成年後的繪畫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濤、八大兩位朱氏後裔寄畫於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畫。藝術上,惲壽平最初從父親學習詩文,從叔父學畫,又在多名山水畫上師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花鳥兼學黃筌徐熙;書法兼褚遂良米芾,融會貫通,自成格數。

作者生平

其父惲日初崇禎六年副榜貢生,復社要人,曾拜著名理學家劉宗周為師,後為“東南理學之宗”。叔父惲向(道生)為著名山水畫家,自創一派。受門第書香薰陶。惲壽平生於明崇禎六年(1633),自幼敏慧,八歲詠蓮花,驚其長者。清初遭遇戰亂,年僅12歲的惲壽平隨父遠走幾省,風餐露宿,歷盡艱險。後參加了福建建寧王祈的抗清隊伍。順治五年(1648),閩浙總督陳錦率六萬清軍強攻建寧,15歲的惲壽平堅守孤城。城陷後,與兄皆被擄至清兵營。陳錦無子,其妻見壽平聰明清秀,收為養子。陳錦遇刺身亡,壽平扶靈北歸時,在靈隱寺與父相遇,留寺為僧若干年,其間惲壽平從父讀書、學詩,課餘繪畫以娛情寄興,與復社遺老及反清秘密志士交遊。大約在順治十一年(1654)前後,惲氏父子返回故里。 少年時代這段出生入死的歷練,對他一生可以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叔子既經喪亂,少壯時多與奇人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喪,而叔子意氣如常。”(顧祖禹《甌香館集序》)。

此後,他刻苦鑽研學問,古文、詩詞、書畫無不精擅。惲壽平崇尚氣節,誓不應科舉。為了生計,變賣書畫也不向權貴低頭。在賣畫生涯中,惲壽平在其甌香館中結識了唐宇昭、莫雲卿、莊子純、楊兆魯笪重光毛先舒諸匡鼎等一時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與王翬友情彌篤,二人遊歷山水,品茗傾談,切磋畫藝,甚為投機。惲壽平為王翬作品寫的大量題跋,更使王翬的作品錦上添花。《國朝畫征錄》說:“石谷畫得正叔跋,則運筆設色之源流,構思匠心之微妙,畢顯無遺。”

代表作品

《花卉鏡心》、《梧軒圖》、《仙圃叢華圖》、《秀柯修竹圖》、《林居高士圖》、《禹穴古柏圖》、《南田詩草》、《歐香館集》、《南田畫真本》、《南田集》、《梧軒圖》、《仙圃叢華圖》、《秀柯修竹圖》、《林居高士圖》、《禹穴古柏圖》《歐香館集》等

惲格與王翬

惲格與清初“四王”中的王翬(1632---1717年),字石谷,有著相交30年的友情。

惲與王的相識始於常州唐宇昭家中,當時的惲已頗有名氣。兩人交談投機,從此來往頻繁;游山涉水,切磋畫技。在《南田畫跋》中記載了一些他與王的遊歷;庚戌夏六月,同虞山王子石谷,從城攜筇(手杖)循山行三四里,憩吾谷,乘興遂登劍門。劍門,虞山最奇勝處也,亦如扶搖之翼下垂也。石壁連袤,中陡峭勢,下絕若劍截狀,辟一牖,如可通他徑者,因號為劍門雲。余因與石谷高嘯劍門絕壁下,各為圖記之,寫游時所見...另有跋云:壬子秋,余與石谷在楊氏水亭,同觀米海岳《雲山》大幀...

起初,他倆的山水畫都追隨“元四家”黃公望和王蒙,因此,當兩人同寫山水時,惲發現王的筆意與己相似,簡直難分彼此。但此時王尚未成名。惲覺得既然自己的筆情墨意和他的大抵相仿,就不必與朋友相爭,還是成人之美吧。惲以友情為重,轉畫花卉。這么做拉開了彼此的風格,他的沒骨花卉在同時代的畫家中,獨樹一幟

後來王的山水畫果然名聲顯赫,惲便致書於他說:“格於山水,終難破一字關,曰‘窘’,良由為古人規矩法度所束縛耳。”又說:“君獨步焉!吾不為第二手也。”

惲畫花卉,自謂承繼了北宋徐崇嗣的沒骨法。創作嚴謹,認為“惟能極似,才能傳神”。“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他十分注意描繪花葉的陰陽、向背和它在風露日月中的變化。這種畫法一洗當時的習氣,別開了一番生面。王見到惲的這些花卉,不解其意,待明白惲的用心後,很受感動,勸其重拾山水,惲卻說:“我現在畫久了這些花花草草,手腕的力度肯定非常的弱,一花一葉的功夫怎么用來體味千岩萬壑的味道呢?”惲的“點染粉筆帶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技法,開創了一種筆法秀逸、設色清逸、格調高逸的惲派,對明末清初的花卉畫有“起衰之功”,被尊為“寫生正派”,影響波及大江南北。

王翬的畫上常有惲格的題跋。每經過他的跋後,畫之精妙,呼之欲出。人稱他倆是“惲王合璧”,被視為珍品。惲曾有推崇的跋語“石穀子云:畫石欲靈活,忌板刻。用筆飛舞不滯,則靈活焉。”又有跋石谷畫云:“梅花庵主學董源,猶為昔人神氣所壓,未能 然自拔。此本所摹仲圭,石谷得法外之意,真後來居上。”另有一跋評石谷的畫:“余見石谷畫凡數變,每變益奇。此本為今春所作,觀其脫落荒率處,與客秋較異,似又一變也...”更有一跋讚賞之:“北苑霧景橫幅,勢極渾古。石谷變其法為《風聲圖》,觀其一披一拂,皆帶風色。與時俗工人寫風,惟作樹枝低亞震盪之意者稍異。其妙在畫雲以狀其怒號,得其勢焉。”

除花卉外,惲所作之山水秀骨清潤,有淡然天真之情意,尤其是青山綠水,清錢杜,松壺畫憶》評:“南田用淡青綠,風致瀟散似趙大年,勝石谷(王)多焉。”足見他從山水轉向花卉實則謙讓,並非畫藝的遜色。惲的書法精於行楷,兼楮遂良、米芾,融會貫通,自成風格。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王翬奉詔作《康熙南巡圖》,其在畫壇的地位,自此可謂獨一無二,惲卻在同年(58歲)病故。其子惲念祖僅五歲,由於家貧無力治喪,幸得王翬等友人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從此,惲、王翬合作遂成絕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