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惡絲蟲病](/img/2/5dc/nBnauM3XzADN2AjM3cTO1IjN0MTM3cTM4cTM0MTNwAzMwIzL3k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感染所致.
經感染蚊將犬惡絲蟲傳給人,但非常罕見.幼蟲在梗死的肺組織內被包圍而產生界限清楚的肺部結節.病人可有胸痛,咳嗽,偶爾可咯血.很多病人無症狀,而在常規胸部X線檢查時才發現肺部結節.外科手術標本組織學檢查可作出診斷,血清診斷試驗的陽性率僅約35%,但可免除不必要的外科手術.本病可以不治自愈.
疾控信息
新華網香港8月28日電香港大學在全球首次發現新型狗寄生蟲“香港型惡絲蟲”,推測可經蚊蟲傳播給人類。過去一年多來,香港有3名病人身上出現囊腫或淋巴結凸起,切除時發現內藏惡絲蟲。專家稱現在情況較易控制,病人多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也不會人傳人。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的這種全新型狗寄生蟲,被命名為“香港型惡絲蟲”,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去年5月至今,香港發生3例病例,患者分別在眼皮、頸部及腹部發現有膿腫凸起,將凸起部分切開後,均發現同一種新型惡絲蟲。而3位病人都曾經被蚊蟲叮咬過。他又稱,其後檢驗約200隻流浪狗,發現有6隻身上帶有惡絲蟲,估計均是由蚊蟲傳播,推測新發現的寄生蟲也是由狗經蚊蟲傳染給人類。
袁國勇表示,只要將患者凸起切除即可治療,情況較容易控制。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當局會與專家合作商討應對方法,及時發放信息,呼籲市民不要太擔心。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惡絲蟲是可感染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寄生蟲,狗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人類偶然可經蚊蟲叮咬感染,而出現皮下、結膜腫塊、蕁麻疹或淋巴炎等,但惡絲蟲病不會人傳人,並可通過手術治療,市民如有類似症狀,應向醫護人員求診
原體及症狀
宿主:犬、貓、狐、狼
寄生部位:右心室、肺動脈
犬惡絲蟲病又名:心絲蟲病,形態:雄1016cm;雌2530cm形態:10—16cm16cm;25—30cm白色、細長。白色、細長。
流行病學
雌X雄於寄生部位雌產微絲蚴、蚤、蚊吸血吞食,於消化道發育5—10天蚊吸血吞食,於消化道發育成熟幼蟲移至喙部,再次吸血,經犬血心臟、發育6—9月成熟循心臟、血管發育月成熟存活數年。
症狀
心內膜炎,右心肥大心內膜炎。
循環障礙,以肝、肺為顯。循環障礙,以肝、肺為顯。早期、少量寄生不明顯。早期、少量寄生不明顯。
循環障礙引起呼吸困難、貧血、心悸、循環障礙、引起呼吸困難、貧血、心悸、心雜音、腹圍增大(腹水)。
心雜音、腹圍增大(腹水)。
結節性皮膚病。
治療及預防
治療
應該按下列程式進行驅蟲治療,驅除已存在的成蟲,再驅除微絲蚴,最後套用預防以防再感染。
驅殺成蟲:套用硫乙胂銨鈉2.2/kg體重靜脈注射,一日2次,連用兩天。緩慢注入,藥液不可壞死。該藥是一種肝毒和腎毒物,因此用藥前肝、腎功能必須正常。中毒表現為持續性嘔吐,黃痘和橙色尿,此時應停止療程,可套用二硫基丙醇解毒。
驅殺微絲蚴:驅殺成蟲和微絲蚴之間相隔6周時間。可套用左旋咪唑,劑量10mg/kg體重口服,連用15天;治療6天檢查血液,當血液中檢查不出微絲蚴時,停止治療。也可用伊維菌素0.005-01mg/kg體重一次皮下注射。
預防
搞好環境及犬體衛生,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可套用乙胺嗪按6mg/kg體重混於飼料中給藥,在蚊蟲活動季節,連續用藥。對微絲蚴陽性犬,嚴禁使用乙胺嗪,避免發生過敏反應引起死亡,必須先用藥殺死成蟲和微絲蚴後在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