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描述
性指向障礙有多種表現形式,常見形式為同性戀。許多動物之間也有同性活動,但以此作為唯一性活動方式僅見於人類。表現程度可有所不同,有些只是純精神性的,主要是思想和情感上的依戀,並無肉體上的接觸。
這類從幼年起即出現一些跡象,如遊戲時愛扮異性角色,願同異性玩耍,願穿異性服裝等。這時他(她)們的同性戀傾向是模糊的。到青春期後性愛傾向明朗化,他(她)們對同性開始感興趣,有愛慕之心,而對異性則否。
同性戀者對待同性伴侶情投意合,甚至欲建立“家庭”。因此,一旦當伴侶離開,他(她)們會引起極大的悲哀和痛苦,有的因此產生抑鬱反應,甚至自殺。
有同性性行為的兩個人,可能只有一個是真正的同性戀者,另一個為異性戀者。如果雙方都是真正的同性戀者,那么在性行為中,會輪流更換主動位置,而在心理上他(她)們都會認定自己處於主動地位。
多數同性戀之間有具體的性行為,在男性中有幾種表現形式:(
1)口腔-生殖器接觸;
(2)相互手淫,互相取樂;
(3)肛門性交。女性除了口腔生殖器接觸相互手淫之外,往往採取擁抱、陰部相互摩擦、使用人工陰莖或類似於陰莖的物體。同性戀者之間的“感情”聯繫,女性之間比較固定,男性較不穩定。但總體而言,同性戀的關係不入異性戀穩定。
同性戀之間私下交好,若不損害第三方利益,多數國家不予追究。但若因同性戀活動導致一些刑事、民事糾紛、法律將予以過問。國內已有多起同性戀因“失戀”而導致的傷害案例。另外,同性戀者的行為不符合社會的主流文化,一旦為外界所知,在各個方面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以及輿論的排斥,有些人深感痛苦、自責,自殺者亦不少見。特別是在青少年期經常出現性定向的痛苦,必須做出是繼續還是壓抑同性戀感情的決定,到了中老年同樣面臨很多社會心理問題。
病理病因
1.在關於因素決定一的性取向上存有爭議(是關於環境和基因方面的爭議):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是不可變的還是可的。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個學習行為。但也有人認為,如果同性戀是一種學習行為的話,通過讓同性戀者學習異性戀者的性覺醒、性刺激和性行為來改變同性戀取向,但是這上是很困難的。聲稱一定有一種先天的因素使得大部分人們對異性產生性慾。這些因素也在同性戀者身上體現,同性戀是其中非典型的例子。2.大多數同性戀者是天生的。在人們傳統思維中,“大部分男人愛女人,所以男人愛女人,所以男人愛男人是不的”。人們約定俗成的上述觀念邏輯推理可言,這是典型的“幼稚歸納推理”,其本質純粹是“”而已。實際的是:大部分人是異性戀,少數人是同性戀。這個才是。人異性戀的“”在有文字記載的時期的民族都出現。也有一些同性戀是後天逆轉的,這些和家庭、社會風氣有關。而早年的家庭則相當的巨大。
臨床表現
同性戀者受到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吸引。吸引既有精神上的,又有肉體上的。之間會發生戀愛和性活動。同性戀是一種方式,同性戀是否是病態,目前的尚不一致,但多數人認為在有異性存在的下發生排他性的同性戀往往屬於病態。雖然我對同性戀持否認,認為違背了人類生息的自然法則,但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自己能夠接受,感情和行為協調統一,認同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沒有負疚感,罪惡感,(和諧型同性戀),那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但是我在和中發現,同性戀往往並發一種到多種心理疾病,至少對那些心理疾病進行。檢查診斷
依據詳細的病史、經歷和表現。但需排除軀體器質性病變、有關性激素及有無染色體畸變。診斷標準
62.3性指向障礙[F66與性發育和性指向有關的心理和行為障礙]指起源於各種性發育和性定向的障礙,從性愛本身來說不一定異常。但某些人的性發育和性定向可伴發心理障礙,如個人不希望如此或猶豫不決,為此感到焦慮、抑鬱,及內心痛苦,有的試圖尋求治療加以改變。這是CCMD-3納入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主要原因。
指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對異性雖可有正常的性行為,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係。
1.符合性指向障礙的定義;
2.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
3.對異性雖可有正常的性行為,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係。
指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和異性兩種成員均持續表現性愛的迷戀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
1.符合性指向障礙的定義;
2.在正常生活條件下,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和異性兩種成員均持續表現性愛的迷戀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
3.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係。
其它或待分類的性指向障礙
[F66.8其它或F66.9待分類的與性發育和性指向有關的心理和行為障礙]例如病人對自己的性認同或性定向不確定,以致焦慮或抑鬱。
治療措施
較為,自身及其家人往往感到,但對症支持仍有。
1.正面教育:指出其行為的危害性,教育通過意志克服其性偏離傾向。
2.心理:使患者回顧自身心理發展過程,理解在何時、何階段由哪些因素導致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確理解和領悟,並進行自我心理糾正。但總體而言,心理治療效果有限。
3.行為矯正:厭惡治療。
4.變性。
治療方案及原則
1.心理治療,尤其是行為療法有一定效果。精心設計、小心實施的厭惡療法對部分同性戀,特別是對境遇性的或一過性的同性戀有較好的療效。但厭惡療法也易引起諸如性功能減退之類的副作用。2.可根據具體症狀選用抗焦慮劑、抗抑鬱劑、抗強迫劑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