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健康成人當給以無氮膳食時,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仍繼續進行。被分解的胺基酸可再用於合成,並且此過程很有效。但是,也有少部分胺基酸被分解、代謝成尿氮化合物(尿內源氮),糞中也有一定的損失(糞代謝氮)。最初尿氮明顯下降,以後長時間緩慢下降到相對穩定。根據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食用無氮膳食10~14天后平均每天尿氮排出量為37mg/kg;糞氮約為12mg/kg;至於由皮膚及其他次要途徑損失的氮量根據1985年WHO的規定:成人每天為8mg/kg,12歲以下的兒童每天為10mg/kg,即每日氮的損失總量約為57mg/kg。一個成年人在攝食無氮食物時,若膳食蛋白質被完全利用,則相當於每日排出0.36g/kg的食物蛋白質。據此,成人每千克體重攝食0.36g膳食蛋白質應能補償必然丟失的氮量,並達到氮平衡。
DRI
世界各國對蛋白質攝入量沒有一個統一標準。1985年FAO/WHO提出,成年人不分男女性別蛋白質的需要量為0.7 5g/(kg·d),這是按照優質蛋白質計算的結果。我國居民的食物攝入目前仍以植物蛋白質為主,蛋白質質量不如動物蛋白高。因此蛋白質推薦量應適當高於此標準。依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膳食構成以及各年齡段人群的蛋白質代謝特點,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提出的膳食蛋白質參考攝入量中的中國居民膳食蛋白質推薦攝入量(recommendnutrientintake,RNI)。按此推薦量攝入蛋白質是較為安全和可靠的。從能量角度來說,蛋白質供給體內的熱量占總熱量的11%~14%為好。其中成人為11%~12%;兒童和青少年因處於生長發育時期應適當高些,為13%~14%;老年人為15%,可防止負氮平衡出現。不過,蛋白質的需要量與能量不同,滿足蛋白質的需要和大量攝食蛋白質引起有害作用的量相差甚大。一般情況下,一個健康人攝取比推薦的攝入量高2~3倍的蛋白質均無不利影響。
氮平衡試驗
氮平衡=攝入氮-排出氮。正常情況下,生長發育期的兒童處在正氮平衡狀態,老年以後為負氮平衡,成年到老年則處在氮平衡階段。因疾病、創傷或手術的影響造成大量含氮成分流失而又未得到足夠的補充,這是負氮平衡的重要原因。臨床經氮平衡測定還可間接地了解在營養支持治療中個體對外來含氮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因醫院化驗室一般不進行定氮測定,臨可用下式計算氮平衡: 氮平衡=24小時蛋白質攝入量(g)/6.25 -〔24小時尿素氮(g) +3 g〕上式中,24小時蛋白質攝入量(g) /6.25為氮的攝入量,一般以每100g蛋白質含16g氮計算,但如病人輸入的胺基酸液,則應以產品含氮量和輸液總量進行計算。〔24小時尿尿素氮(g) +3g〕相當於氮的排出量,公式中3g為日必然丟失氮值,作為常數計算,包括尿中的尿酸、肌酐及少量胺基酸以及糞便和皮膚排泄的氮量。
健康成人,當給以無氮膳食時,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仍繼續進行。被分解的胺基酸可再用於合成,並且此過程很有效。但是,也有少部分胺基酸被分解、代謝成尿氮化合物,糞中也有一定的損失。最初尿氮明顯下降,以後長時間緩慢下降到相對穩定。根據大量研究結果,食用無氮膳食10—14d後平均每天尿氮排出量為37mg/kg,糞氮約為12mg/kg,至於由皮膚及其它次要途徑損失的氮量實際測定比較麻煩,一般實驗室不易進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當推論到群體時因個體差異尚應有一個合理的延伸以照顧絕大多數人。此外,進行蛋白質平衡試驗的蛋白質是優質蛋白,還應考慮到與實際生活中所消費的蛋白質差異等。必然丟失氮量,根據1985年WHO的規定:成人每天為8mg/kg;12歲以下的兒童每天為10mg/kg。綜上所述,成年人在無N膳食條件下,每天N的損失總量為57mg/kg(37+12+8=57),相當於每天排出蛋白質0.36g/kg(57mg×6.25)。假設食物蛋白質被完全利用,據此可認為,若食物蛋白質按0.36g/kg攝入,應能補償成人機體的蛋白質丟失,達到N平衡。氮平衡狀態可表示為下式: 攝入氮=尿氮+糞氮+其他氮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