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賀耦庚中丞書

《復賀耦庚中丞書》,是曾國藩創作的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復賀耦庚中丞書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曾國藩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國藩頓首耦庚前輩大人閣下:二月接奉手示,兼辱雅貺[2],感謝感謝。過蒙矜寵,獎飾溢量。國藩本以無本之學,尋聲逐響,自從鏡海先生游[3],稍乃粗識指歸[4]。坐眢見明[5],亦耿耿耳[6]。乃甫涉向道之藩[7],遽釣過情之譽,是再辱也。蓋嘗抉剔平生之病源,養癰藏瘤,百孔雜出,而其要在不誠而已矣。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8]。”
今之學者,言考據則持為聘辯之具,講經濟則據為獵名之津[9],言之者不怍[10],信之者貴耳[11],轉相欺謾,不以為恥。至如仕途積習,益尚虛文,好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彼此塗飾,聊以自保,泄泄成風[12],阿同駭異。故每私發狂議,謂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13];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篤實踐履之士。物窮則變,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後[14],振之以猛[15],意在斯乎?方今時事孔棘[16],追究厲階之生[17],何嘗不歸咎於發難者[18]?彼豈實見天下之大計,當痛懲而廓清之哉?豈豫知今日之變實能自我收之哉[19]?不過以語言欺人,思先登要路耳。
國藩以茲內省,早歲所為涉覽書冊,講求眾藝者,何一非欺人之事?所為高談古今,嘐嘐自許者[20],何一非欺人之言?中夜以思,汗下如霤[21]。頃觀先生所為楹帖[22],道在存誠云云,旨哉[23]!其黯然君子之言乎[24]?果存誠而不自欺,則聖學王道,又有他哉?鏡海先生,庶幾不欺者也。倭艮峰前輩[25],見過自訟[26],言動無妄;吳竹如比部[27],天質木訥[28],貞足幹事[29]。同鄉則黎月橋前輩,至性肫肫[30];陳岱雲行己知恥[31];馮樹堂有志力學;皆勉於篤實者也。國藩雖愚柔,既聞明訓[32],敢不請事?若夫讀書之道,博學詳說,經世之才,遍采廣詢,自度智慧精神,終恐有所不逮。惟當謹守繩墨[33],不敢以浮誇導子弟,不敢以暴棄殆父母之遺體[34]。其有所進,幸也;無所進,終吾身而已矣。
辱承扶掖之盛心,恐不察其淺鄙,而期許過實,故謹布一二,以為請益之地[35],亦附於《皇華》三拜之義雲[36]。書不宣盡,伏維垂鑒。

作品注釋

[1]賀耦庚:名長齡,字耦庚,號耐庵,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嘉慶進士。道光時歷任江蘇、福建等省布政使,後官至雲貴總督。此時賀為貴州巡撫,巡撫又稱“中丞”。
[2]雅貺(kuàng):敬稱別人對自己的饋贈。雅,美。貺,賜。
[3]鏡海:唐鑒,字鏡海,湖南善化人。嘉慶進士,官至太常寺正卿,講求義理之學。
[4]指歸:宗旨所在。
[5]眢(yuān):眼球枯陷失明。引申為井枯無水。
[6]耿耿:心中不安。
[7]甫:才,剛。藩:籬笆。引申為邊沿,門戶。
[8]這段引文見《禮記中庸》。
[9]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津:渡口,引申為必由之路,重要的途徑。
[10]怍(zuò):慚愧。
[11]貴耳:即“貴耳賤目”的省語。相信傳聞,不相信眼見的事實。
[12]泄泄(yì):安然相叢貌。
[13]綜核:全面考察核實。
[14]積玩:長期放逸偷安。
[15]猛:嚴厲。
[16]孔棘:十分危急。孔,甚。棘,通“急”。
[17]厲階:禍端,禍患的來由。厲,惡。階,道。
[18]發難者:挑起事端的人。此處意有所指。從語意上推測,當指在權位的要人。
[19]豫:通“預”。
[20]嘐嘐(xiāo):志大言大貌。
[21]霤(jiù):屋檐下接水的長槽。亦指滴下的水。
[22]楹帖:即對聯。因懸掛或貼上在楹柱上,稱楹帖。
[23]旨:美。
[24]黯然:暗淡,不顯露。《禮記中庸》:“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意謂君子外表淡然無色,美德日漸彰明。
[25]倭艮峰:倭仁,蒙古正紅旗人。道光進士。道光末年,和曾國藩標榜理學,以封建衛道者自居。後為反對輸入西方科技的頑固派首領。
[26]訟:責備。《論語·公治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27]吳竹如:吳廷棟,任職刑部。比部:明清時刑部司官的稱呼。
[28]木訥:質樸而不善言辭。
[29]貞:貞固,堅貞不移。《易乾文言》:“貞固足以幹事。”
[30]肫肫:同“忳忳”,誠摯貌。
[31]陳岱云:名源兗,長沙人。
[32]明訓:明智的教誨。指上文“君子之言”。
[33]繩墨:木匠畫直線用的工具。喻規矩、法度。
[34]遺體:古人稱自己的身體為父母“遺體”。
[35]請益:受教後仍不明了,再次請教。後泛指向人請教。
[36]《皇華》:即《皇皇者華》,《詩經》“鹿鳴之什”的第三篇。三拜:《左傳》載,魯國叔孫穆子出使晉國,晉侯招待他,讓樂工歌“鹿鳴之三”,叔孫穆子三拜致謝說:“不敢拜教。”這裡是拜謝教誨的意思。

作品賞析

這是作者初入仕途的書信。通篇圍繞一個“誠”字做文章,從自己的不誠說起,指斥學界和官場虛偽的求名逐利之風,直接表白自己雖有心求進卻決不浮誇的思想,顯得謙遜而不媚俗,骨子裡自信自尊,有韓愈的行文風格。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 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謚“文正”。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 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