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雯

徐懷雯

徐懷雯,籍貫四川,右手執拍拉吊智力型選手,基本功技術紮實到位,網前小球和反手技術出眾,防守穩健,跑動積極,體力意志力出色,手上有動作球路變化多。特點:戰術意識一流,心理素質過硬,善打遭遇戰,大賽經驗豐富。缺點:身高僅1.6m,攻擊力欠缺。世界排名長期前8的高手。

基本信息

職業簡介

徐懷雯 徐懷雯

原效力於;四川省羽毛球隊,中國國家隊.

國內最好成績:97年全運會第3名.

體育品牌簽約;Yonex 使用Yonex;acer 球拍.右手.

教練資格證書: 德國A級教練執照.

語言:流利英語,德語工作能力,母語中文.

2000年, 簽約德國甲級俱樂部VFB friedrichshafen.

2003年 加入德國國籍.

2004年代表德國參加2004雅典奧運會.

世界WBF排名:連續192周top8,(99周top3),歷史最高世界排名:1(2006.6.22)

比賽數據統計

徐懷雯 徐懷雯

冠軍:15次

亞軍:7次

半決賽:8次

其它成績:54次

參賽次數:84次

總積分:55517

主要成績

1997年全運會女單第3名,先後擊敗韓晶娜、張寧

1997年越南羽毛球公開賽亞軍

2001年瑞士羽毛球公開賽亞軍,決賽負於皮紅艷

2002年德國寶馬公開賽亞軍,決賽負於皮紅艷

2003年波蘭,芬蘭,奧地利,古巴,西班牙,蘇格蘭公開賽冠軍

2004年瑞典國際賽女單亞軍

2004年荷蘭羽毛球公開賽第3名

2004年德國羽毛球公開賽女單亞軍

2005年泰國羽毛球公開賽女單亞軍

2005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單季軍

2005年荷蘭公開賽女單冠軍

2006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女單季軍

2006年瑞士公開賽女單冠軍

2006年歐洲錦標賽女單冠軍

2007年德國公開賽女單亞軍,新加坡、瑞士超級賽女單四強,馬來西亞、韓國、全英、印尼超級賽、中國大師賽、泰國公開賽女單八強,世錦賽女單八強。

所獲榮譽

被評為2006年度德國薩爾州Saarland, 年度最佳女子運動員(歷史上第一位華人當選) 。

22.8.2005 德國聯邦總理 格哈德.施洛德 Gerhard Schroeder電賀。

12,5.2006 德國聯邦總理 安吉娜.默克爾 Angela merkel 親筆賀信 。

26.5.2008 德國傑出的體育運動員最高榮譽獎章“銀桂獎”。

1989年剛進專業隊的徐懷雯碰上了梁玉這位嚴師。“給她布置的訓練計畫,她都能百分之百保質保量地完成,從不偷懶,甚至還要自己加練。”即便是當年的四川隊,徐懷雯的身體條件也算是最差的了,但她的刻苦和目標感讓梁玉記憶猶新,“刻苦的訓練讓她肌肉素質非常好,很少有傷病,所以在隊裡面成績很突出。”

目標感強是徐懷雯最大的特點,“其實當時隊里還有另外一個娃娃,身體條件非常好,但最後卻沒有練出來,我後來總結她同懷雯的區別就在於沒有目標感,懷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很懂得安排和打算,而且非常有膽量,當時出國就是她自己去聯繫的。”雖然徐懷雯出國已八年,但她同恩師梁玉始終保持著聯繫。在上海的中國羽毛球公開賽期間,兩人都從百忙中抽出了時間,吃了一頓飯,小聚了一晚上。“談了一些她今後的打算,還是沒變,生存、生活非常願意去付出,懂得安排。”

無緣國家隊

痛苦:因為身高被拒國家隊

“小時候,我所能理解的苦是指身體上的苦,長大了,才知道與另一種苦相比,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1米60,這個身高對於徐懷雯來說,曾是永遠的痛,因為身高問題,她成為中國羽毛球隊的“棄兒”。

因為父母都是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的大球教練,徐懷雯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體育運動。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握起了羽毛球拍。“8歲的時候,我跟著別人去羽毛隊玩,沒想到教練一下就看中我了。”剛開始,這個體育世家並不反對徐懷雯,但當13歲開始轉專業隊時,父母卻強烈反對,“他們就是希望我可以好好讀書,不要像他們一樣練一輩子體育。”其實,當時年紀還小的徐懷雯根本無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領獎台上的風光只是一瞬間,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犧牲太大。

如今,過了而立之年的徐懷雯回憶往事時終於能體會到父母的苦心:“小時候,我所能理解的苦是指身體上的苦,就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腰酸背痛、再也動彈不得的苦。長大了,才知道與另一種苦相比,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另一種苦,則是刺在心底的。

在鍾波、梁玉等優秀教練的培養下,徐懷雯迅速成長,併入選國家少年隊、二隊、國家集訓隊,20歲時她已成為中國女子羽壇的一流高手,曾連續三年捧回全國女單季軍的獎盃。但是,國家隊的大門卻始終沒有向她敞開,拒絕的理由只有一個——太矮了。任憑怎樣努力,她始終無法叩開國家隊的大門,失望以至絕望的徐懷雯被迫遠走他鄉——2000年9月,她來到了德國。

被國家隊拒絕,想來就是徐懷雯當年無法承受之重吧,讓她在那一刻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努力學習英語

奮鬥:她拿休息時間學英語

徐懷雯 徐懷雯

“反正就在跳傘塔附近的,什麼戴氏啊一類英語班我都去聽過。”

隻身在德國闖蕩的川妹子卻闖出了一番名堂,德國女單冠軍、歐洲冠軍,世錦賽銅牌,代表德國隊兩度征戰奧運會。在德國八載的徐懷雯早就是德國家喻戶曉的名人,並受到德國總理的親筆電報賀電、經常做客“德國之聲”、“德國圖片報”等知名媒體,長時間在女單世界排名中占據前五位置,為羽毛球付出20多年的徐懷雯終於得到了遲到的果實。

但榮譽背後則是徐懷雯多年如一日的付出。

從小徐懷雯就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除了平時刻苦訓練外,在文化修養方面,她同樣沒有絲毫放鬆。一日雙練回到宿舍後,一身筋疲力盡,其他隊員都紛紛休息、看電視或者睡覺,而她則去英語夜間培訓班聽課。“反正就在跳傘塔附近的,什麼戴氏啊一類英語班我都去聽過。”靠著這份堅持不懈,徐懷雯在省隊時就通過了托福考試。

靠發電子郵件投石問路後,徐懷雯終於獲得了德國一家甲級羽毛球俱樂部的邀請,踏上了“德漂”的道路。“還好我英語不錯,剛到德國基本上沒有什麼語言障礙,大家都用英語交流。”熱情、大方性格再加上一流的球技,徐懷雯很快融入了當地生活。喜歡語言的她還不滿足,又開始了學習德語。“當地的人對我幫助很多,而在德國的一切都進展得出奇地順利。”靠著一本字典,徐懷雯就靠跟著電視機播放的學習德語節目學習,一字一句的學習,靠著這份刻苦和堅持,三個月後的語言考試,她以高分通過。此外徐懷雯還開通了遠程教育學習德語寫作,“靠發郵件和線上聽老師講課學習,因為我的時間也不固定。”

直到今天,徐懷雯還保持著晚上讀書的習慣,“我也沒有別的什麼愛好,就是喜歡讀書,一天訓練完了,回到家裡有空就看看英語和德語書,因為我真的對語言很感興趣。”

人生低谷

徘徊:北京奧運前差點放棄

“長年都這樣訓練,我突然覺得一身都很疲憊,不想練了……“

長年如一日的訓練讓年過三十的徐懷雯也感到了厭倦,在距離北京奧運會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時,正在艱難備戰的她突然感覺堅持不下去了。“長年都這樣

徐懷雯 徐懷雯

訓練,我突然覺得一身都很疲憊,不想練了,那個時候朋友、家人都很緊張,他們都勸我馬上就是奧運會了,為了這個理想我都付出那么久了,難道不能再堅持一下?想一想也是,我就狠下心繼續訓練。”雖然沒有什麼傷病,但多年的運動生涯還是讓她的肘關節留下病根,訓練一多就會感到劇痛。

堅持,還是堅持,徐懷雯一站站比賽打下來,一分分拼下來,她的世界排名基本沒出過前五名。北京奧運會,她終於等來了,發揮出色的她闖入了八強,但無奈在1/4決賽中未能戰勝當時的世界一姐謝杏芳,不過奧運會女單八強這一成績還是創造了德國歷史最佳。

談起這段痛苦但又幸福的經歷,徐懷雯淡淡地說:“其實沒什麼,別人都說出去比賽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績多么了不起,其實我只是想抓住這個機會證明自己。以前我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現在有了這么好的機會,我就想爭口氣。”就是憑著爭口氣的信念,徐懷雯在海外實現了在國內無法實現的夢想。

赴美求學

未來:退出德國隊赴美求學

“明年我同德國隊的契約就到了,我就會退出國家隊。”

徐懷雯 徐懷雯

打完奧運會後,徐懷雯完成了羽毛球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事情,33歲的她終於想退了。“明年我同德國隊的契約就到了,我就會退出國家隊。”如今她已經減少了訓練量,“一三五都只訓練半天,其他是全天,以後量還會慢慢減的。”

對於未來,這位一直給自己美麗規劃的羽壇名將早就打算好了。明年,淡出德國國家隊後,她將奔赴美國讀書,主修會計專業。其實,除了有德國國籍外,徐懷雯還握有美國綠卡,這無疑讓她讀書更加方便。“讀完書後,可能會做教練,現在還沒定啦。”有A級教練資格的徐懷雯擁有執教德國國家隊的資格,而這也是德國羽毛球隊的意願,不過,過膩了空中飛人生活的她也有偷懶的想法,“主教練是暫時不會當的,不然又像現在一樣全世界飛,那還不如我自己出來比賽。可能會做個技術教練吧,每天上一兩個小時的班,悠悠閒閒的。”說完又頓了頓,“也說不到一定,到時候又想當主教練了呢。”

在德國,徐懷雯有個舒服、安逸、溫暖的小家。游泳運動員出身的楊斌是這位川妹子的依靠和支持。“他一般很少來看我比賽,因為德國俱樂部的比賽有時要比兩天,他來了不方便,而且也要分心。”一說起自己的愛人,徐懷雯臉上就泛起了笑容,而且語速也慢了許多。儘管不常到賽場支持,但楊斌卻是徐懷雯最溫暖的港灣。2004年已經開始做旅遊生意的楊斌為了徐懷雯毅然放棄國內的一切遠赴德國,2005年兩人在德國登記結婚。如今在德國,楊斌依舊從事老本行,開了一家旅行社,主要經營中歐之間的旅遊線路。不過,問到“成都到德國旅遊一盤要好多錢”這樣的入門問題,這位老闆娘連忙擺手笑道:“我不曉得,我不清楚,完全是他在弄。”而後一臉幸福的笑容。

海外兵團

北京奧運會上“海外兵團”的人數超過以往任何賽事,其中包括深受國人喜愛的女排名將郎平。隨著奧運會的臨近,他們頗受人關注。欒菊傑坦誠地表達了一個“海外兵團”成員複雜的心路歷程:體育是超越國界的,對“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使體育人才像其他人才一樣跨國界流動,體育人才身上體現得更多的是一種職業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