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花鼓

〖徐州花鼓〗 又稱“二人鼓”,是流行於以徐州為中心的蘇魯豫皖地區的一個曲藝種類(花鼓也曾在一些地區發展為戲曲、舞蹈的藝術形式)。

地方藝術

徐州花鼓在漫長的發展、衍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且名稱各異。其活動範圍以徐州為中心,流派有東、西、南、北之分。
花鼓的音樂由唱腔與伴奏兩個部分組成。先期的花鼓,只用梆子伴奏,演唱中只能擊節,不能節制旋律;後期發展成為戲曲時,才有絲竹樂器的伴奏,同時音樂曲調方面也有較大程度的發展變化。

主要形式

花鼓音樂曲調有平調、平調羊子寒調寒調娃子、會調、苦調、翻調、貨郎調等。音樂聲腔系五聲音階與七聲音階並用,一戲一腔,很有特色。鼓的打法,有文打、武掏。文打多為板眼分明、節拍規整的慢板、中速唱段;武掏多為伴奏動作所用,又分上掏、下掏、左掏、右掏、前掏、後掏、立腿掏、旋轉掏、跳躍掏、翻滾掏等。
徐州花鼓的文學部分由韻散兩種文體交織而成。韻文入曲歌唱,幾首常用詞牌各有自身的特定詞式。詞式受音樂曲調框格的嚴格限制,在句式字數、押韻等方面,均須服從曲調。散文即說白,與一般曲藝類別中的散文無多大差異。
在演出形式上,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多變,如一人坐唱式、二人走唱式、歌舞式及戲曲式等。衍變為舞蹈、戲曲等表現形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在徐州地區流傳下來的花鼓曲、劇目有數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