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故黃河公園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黃河的傑作,是徐州人民的驕傲。公園貫穿古城,全長7公里,綠化面積157.6畝,為開放式的大型公共綠地。故黃河公園,北起合群橋,南至雞嘴壩,橫貫市區慶雲、濟眾、和平等9座大橋和中山、淮海、建國等市區7條主幹道,全長6313米,寬20米,花壇166個,喬灌木90225株,樹種50多個,遊園道路8000餘米,綠化面積157.6畝。林帶面積43畝,每年播種花草30多畝。昔日的黃河故道,而今如綠色玉帶,沿碧水清波繞系城區腰間,成為徐州市重要的風景旅遊帶。
故黃河公園是徐州任命改造故黃河的傑作,是徐州人民的驕傲。公園貫穿古城,全長7公里,綠化面積157.6畝,為開放式的大型公共綠地。
文化
徐州,地處沂、沭、泗諸水下游,歷史上洶湧的黃河給沿岸人民帶來無數沉重的災難,徐州人民飽受水害之苦。 公元1875年,黃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條故道,由於黃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殘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黃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嚴重威脅著市區人民的財產安全。為此,徐州人民曾經進行過無數次艱苦卓絕的鬥爭。留下了宋知州蘇軾、明總理河道潘季訓治水保城的業績和佳話。解放以來,徐州市委、市政府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方針,先後對河床進行了大規模整治,五十年代末基本控制了水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人民政府決心從根本上治理故黃河,變水患為水利,一方面對河床進行疏浚、加寬、復堤、砌石擋水,一方面鋪路架橋,河岸廣植花草樹木,大搞綠化,開始了新的黃河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十餘年建設,一個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景點相連、景色宜人的開放式帶狀公園呈現在市民面前。
徐州,地處沂、沭、泗諸水下游,歷史上洶湧的黃河給沿岸人民帶來無數沉重的災難,徐州人民飽受水害之苦。 公元1875年,黃河在徐州留下了一條故道,由於黃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殘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黃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嚴重威脅著市區人民的財產安全。為此,徐州人民曾經進行過無數次艱苦卓絕的鬥爭。留下了宋知州蘇軾、明總理河道潘季訓治水保城的業績和佳話。 但在生產力低下的舊社會,根治黃患,人們只能寄"蘇姑顯靈"、"鐵牛鎮水",而故黃河,猶如一條巨大的水袋,千百年來懸吊在徐州人民頭頂,隨時都有澆頂之災。
水患不除,寢食難安。解放以來,徐州市委、市政府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的方針,先後對河床進行了大規模整治,五十年代末基本控制了水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市人民政府決心從根本上治理故黃河,變水患為水利,一方面對河床進行疏浚、加寬、復堤、砌石擋水,一方面鋪路架橋,河岸廣植花草樹木,大搞綠化,開始了新的黃河綜合治理工程。經過十餘年建設,一個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景點相連、景色宜人的開放式帶狀公園呈現在市民面前。
環境
雞嘴壩水面寬闊,風景迷人,西岸廣植花草,雪松滴翠,楊柳依依。東岸幢幢高樓錯落有致,色彩明快。陽春三月,紫荊緋紅,迎春綻金,草坪如茵,河水凝碧,一派盎然生機。河心顯紅島,為紀念蘇姑"捨身退水"而建。蘇姑,宋蘇軾幼女。相傳蘇軾值徐州時,值大水圍城。蘇軾祈禱河神,河神託夢要送一位年輕美貌女子方可退水。蘇軾幼女蘇姑依然月上城堞,跳向洪水之中,大水遂退。蘇姑紅鞋在此現出水面。後人為了紀念她,在河中建一鞋狀小島,故名"顯紅島"顯紅島周圍遍植垂柳、黃楊及其他花草灌木,給波光粼粼的水面平添了幾分情趣,也給故黃河兩岸的人民留下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顯紅島以北和平橋至合群橋河道西側,各式花家相連,長廊花壇錯落有致。沿河玉蘭園、老年園、青年園、兒童園、迎春園、畔園依次展開,園園有別,處處相異。花草樹木異彩分呈:玉蘭,亭亭玉立;木槿,婀娜多姿;絲蘭,晶瑩碧透......到處花壇錦簇,猶如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長卷。
故黃河公園至慶雲橋有三處徐州人民治水紀念物,即牌樓、黃樓和鎮水鐵牛。牌樓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三(1818年),1987年11月重建,為三開間牌坊式結構,聳立於慶雲橋東側,牌樓雕樑畫棟,四角飛檐,上覆綠釉筒瓦,橫額兩面題書,一為"大河前橫",一為"五省通衢"。黃樓為彭城五大名樓之一,始建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建築規模宏大,面臨大河,氣勢雄偉,外塗黃土,名曰"黃樓",取"以土勝水"之意。黃樓因有蘇軾率全市軍民抗洪、建樓鎮水之說,歷代文人登臨懷古,題詠歌頌者頗多。鎮水鐵牛。在牌樓附近的牆基上,原鑄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亦是徐州人民希冀根治水患和飽受水患的見證。鐵牛"文革"中被毀。1985年重鑄,仍置舊址。1987年園林部門又在黃河迎春橋頭豎起一尊8噸重的銅牛,其形象雄姿勃勃,昂首高吼,象徵著歷代徐州人民戰勝故黃河,拓荒進去時代精神。目前,徐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正進行故黃河的綜合開發和綠化美化工程,黃河兩岸將更加美麗。故黃河公園每天都在向人們訴說過去,奔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