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先兆,1903年8月27日出生於江西省鉛山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青少年時代就追求進步,參加了“五四”運動。15歲考入南昌二中,與學友袁玉冰、黃道等創辦“江西改造社”,並吸收校外的青年志士方誌敏、邵式平等加入,出版了開展新文化運動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季刊《新江西》。1924年他考入(南京)東南大學,1926年為擺脫軍閥孫傳芳的追捕,離開南京前往上海尋找黨中央,同年被黨中央派回剛被北伐軍克復的南昌。23歲就擔任由當時江西國民黨左派與中共江西省委共同領導的《江西民國日報》的總編輯。由於徐先兆在文章中反對蔣介石而被罷免了職務。隨後又負責編輯共青團江西省委的《紅燈》周刊,發表了大量鋒芒犀利的文章。在1927年8月1日,他親眼見證了八一起義的全過程,隨後他前往日本留學8年。回國後,他參加了抗擊日寇的戰鬥並獲得過抗日勳章。新中國成立後,他在江西師範大學任教直至退休。2003年11月17日下午6時31分,在江西省第二人民醫院病逝,享年101歲。人物生平
1921年元旦,袁孟冰、黃道、徐先兆等八位同學組建江西第一個革命團體“江西改造社”,史稱“江西八大家”。1923年夏天,“改造社”成員陸續考上大學,方誌敏與徐先兆考入南京大學的前身東南大學,並在南京成立“改造社”分社,編輯《新江西》半月刊。1925年前後,方誌敏、黃道、徐先兆等人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爾後又陸續受黨指派回到南昌建立江西黨團組織。
1926年11月初,北伐軍攻克了九江,方誌敏與曾山的哥哥曾延生主持九江市黨部工作,途經九江的徐先兆被他們留下主持九江《國民新聞》報。沒過多久,省黨部又令徐先兆趕回南昌,出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關報《江西民國日報》的第一任總編輯,該報直接由總政治主任郭沫若和季方負責。
24歲的徐先兆,是大家公認的“文學天才”,以至於10年後任中共東南局宣傳部長的黃道,多次要求徐先兆把他十年革命史寫成一本小說。考慮自己這么年輕就主持北伐軍的機關報,擔子太重,徐先兆一再推辭。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黨代表李富春同志親自給他做思想工作,方誌敏、袁孟冰、黃道也鼓勵他大膽地乾,徐先兆才小心地走馬上任。
《江西民國日報》雖然沒有明顯反蔣,卻極力擁護還沒有把國民黨左派領袖的面具撕下來的汪精衛銷假復職,天天刊登擁汪回國通電,蔣介石大為惱火。郭沫若到報館找徐先兆,要他警惕蔣的態度,徐先兆立即將此報告了中共江西省委。1927年1月,國民黨省黨部召開全省代表大會,選舉省黨部委員。“AB團”在蔣介石竊用國民黨中央黨部名義下強行入選,而左派如方誌敏等反被排擠在外,徐先兆自然也被免去民國日報總編輯的職務。在此情況下,中共江西省委決定由共青團省委另出版一個《紅燈》周刊,以此來反擊國民黨右派。而此時的團省委書記正是“八大家”的領頭人袁孟冰,他讓徐先兆與鄒努、曾天宇等負責編輯工作。
1927年“八一起義”爆發,出於保密的原因,起義總指揮對中共江西省委、團委工作雖有所布置,但未讓地方人員參與八月一日晚上的軍事行動。8月2日,大家參加了慶祝大會,才了解詳細的戰鬥經過。起義部隊按計畫準備南下廣東,徐先兆找到時任中共江西省委負責人的黃道要求參加起義部隊,老同學的要求當然要滿足,黃道便把他和另一位也是“八大家”成員的黃野蘿,一同分配到葉挺任軍長,周士第、李碩勛擔任師長和黨代表的十一軍第二十五師,這支部隊就是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擴編而成的。
八一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遭到重挫失敗之後,徐先兆返回緊鄰福建的老家江西上饒,為了躲避反動派的追捕,他在深山古寺里住了幾個月,以後又流亡上海,在田漢的南國學社住了一陣,並以極短的時間考取官費留學生,1928年東渡扶桑,就讀於東京高師與東京文理科大學,主修心理學與教育學,課餘與胡風等人有較多往來,並參加了左聯東京分會。他對日本的語言與文化頗為精通,但對欺辱我中華民族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始終抱有仇恨。在日本學習了8年後,1936年歸國,在江西省禁菸委員會與省政府編譯室工作一年,後應鉛山的鄉紳丁覺中的邀聘,擔任私立獅江中學校長。
1937年11月2日,徐先兆收到一封十分特別的信,寄信人竟然是闊別整整十年的老同學黃道。此時黃道率閩北游擊隊在長澗堅持鬥爭,見到該校招生廣告上熟悉的同學名字,便給他寫了一封極富革命理想與同學情誼的信。接到黃道的信,徐先兆第二天一早便不避險阻,立即上山找黃道暢敘闊別之情,下山後馬上在南昌《商報》上發表《堅決抗日的贛東閩北》一文,公開為紅軍辯誣,說“殺人放火”“共產共妻”等罪名是“不應當由紅軍承當的”,把黃道領導的部隊稱為抗日游擊戰爭勝利的希望(文存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不久他又再度上山,多方穿針引線,終於促成了黃道下山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並在南昌與陳毅再度相見。黃道後來將自己的兒子送到獅江中學讀書,國民黨政府竟因此而找藉口將該校封閉,致使丁覺中鬱悶而死。
徐先兆失去校長職務後,本擬加入新四軍,正巧原十九路軍將領國民黨160師師長華振中向黃道要10餘名有游擊經驗的幹部,以幫助該師對日作戰。經黃道勸說,徐先兆到該師任秘書。徐先兆將繳獲的日軍檔案整理編譯成《敵軍日記》一書並出版,該書分“陣中日記”、“燒殺日記”和“敵軍家書”三部分,對於鼓舞我方士氣、揭露日寇罪惡起了很好作用。160師金輪峰戰役後回到廣東休整,改編為獨立第九旅駐守潮汕, 1940年初,反共浪潮波及潮汕,徐先兆也被迫離開獨九旅回到鉛山。
1945年,徐先兆得到黃維的支持,利用鵝湖書院、信江書院的款產,與程兆熊等發起創辦了信江農業專科學校,程兆熊為校長,他為常務秘書併兼任國文副教授。1949年信江農專併入江西農學院。徐先兆在信江農專教國文時,曾用毛澤東詩詞為教材,這事自然又被國民黨特務盯上,結果有一天他在回家路上被特務抓走。入獄後,其夫人傅香文多方營救無果,偶然看到上饒街頭正打掃衛生迎接黃維,於是急忙趕到貴溪求助,黃維出於鄉情私誼慨然相助,向上饒軍警方面擔保,使其得脫國民黨憲兵的魔掌。黃維特赦後每次回鄉,都在省人大副主任黃賢度陪同下來徐先兆家看望。
徐先兆在上海迎來了解放,他找到陳毅,陳毅讓他隨新成立的江西省領導班子回江西工作。開始他擔任上饒烈士子弟學校教務主任,1950年調到南昌大學任副教授,1954年院系調整後仍留在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主講元明清文學。當時缺乏合適的教材,他花了很大功夫編寫貫穿唯物史觀的講義,為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建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還孜孜不倦地研究元雜劇,發表了一系列戲曲方面的論文,對贛劇弋陽腔的研究有獨創性的成果。
1957年7月9日,《江西日報》用配合照片的形式登出一批“右派的反動”言論,徐先兆的名字和照片赫然列在第一位,他被錯劃為右派,省人民代表和副教授職務都被撤銷。1960年底,江西師範學院將徐先兆下放弋陽縣漆工鎮謝源村,文化革命中徐先兆更是備受衝擊。1979後他的右派問題獲得徹底改正,結論是“沒有錯誤言論”,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終於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