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科學哲學

後現代科學哲學,通過對傳統科學哲學的批判和反思,後現代主義思潮在科學哲學領域中的反映,科學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爭論的一個結果。

定義

後現代科學哲學(po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後現代主義思潮在科學哲學領域中的反映,科學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爭論的一個結果。它通過對傳統科學哲學的批判和反思,表現出自己的特點:注重非理性、懷疑性、相對性無基礎性,力圖消解、解構傳統科學哲學,消除“第一哲學”,而代之以各門具體科學或者教化哲學。

描述

20世紀70年代,P.K·費耶阿本德認為,科學哲學已經失去了為我們的知識作出貢獻的一切機會,科學本質上是一項非理性的事業,應放棄科學理論的評價標準,回到史料中去。該觀點使哲學家變成了科學史家。1984年,A·法恩提出,科學無須藉助認識論,“認識論”已死,以往的科學哲學在當代是多餘的、應建立一種對待科學的真正態度,即自然本體論態度。它要求我們相信科學家的感覺,相信科學研究的自調性體系,這樣,傳統的科學哲學便消解了。由w.v.O·奎因於20世紀70年代倡導,並存80年代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的自然主義科學哲學更是後現代科學哲學的內容。
奎因、 R.N·吉爾、P·撒加德、M.W·互托夫斯基、S·康斯等自然主義者把科學哲學問題歸結為各門自然科學(如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和社會科學,認為這樣就能擺脫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爭論,使科學哲學走出困境。但是他們抹殺了哲學和科學的界限,實質是取消了科學哲學問題。現在,一種辨證的以相互作用為基礎來理解科學的科學哲學正在形成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