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奇遇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 ”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去(赴約)。

[原文]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父張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三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侖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付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勝,亡匿下邳。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橋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半前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異之,因講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後與沛公遇淤陳留,沛公用其言,輒有功[注釋]

至良(所):身邊。異:奇怪 是:這樣

[釋文]

留侯張良,祖先韓國人,祖父張開地當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的相。父張平,當過韓厘王、悼惠王二代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張平去世,又過二十三年,秦滅韓。張良因年紀小,未在韓做官。韓滅亡時,張良家有僕僮三百,弟弟死未下葬,張良把家財全部變賣重金求得刺客暗殺秦始皇,為韓報仇,因祖父和父五世相韓有恩。

張良常去淮陽學習禮儀,往東見侖海君,物色到大力士,做了一付鐵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東遊到博浪沙,張良與大力士在路上突然襲擊秦始皇,鐵椎打中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大怒,到處搜查張良。張良被迫更名換姓,逃到下邳隱藏。

張良曾經信步閒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橋上,(這時)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身邊,故意讓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回過頭來對張良說:"年輕人!到橋下把我的鞋子撿來!"張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氣),到橋下把鞋子撿來。老人(對張良)說:"替我穿上鞋!"張良(想,既然)已經替(他)撿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兩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腳(讓張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後,老人)笑著走了。張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著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來,(對張良)說:"年輕人(還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天亮時,和我在這裡會面。"張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著回答道:"好的。"

五天后,天一亮,張良去(橋上赴約)。老人已經先到了,氣呼呼地(對張良)說:"跟老人會面,(竟然)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后早點來會面。"

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去(赴約)。老人又先到了,又氣呼呼地(對張良)說:"(還是)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后再早一點來會面。"

五天后,還不到夜半,張良(就)去(赴約)。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很高興地(對張良)說:"就應當這樣。"(接著,)拿出一卷竹簡編成的書,說:"好好讀這卷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今後十年,你的事業會興盛。十三年你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就走了,沒有說別的話。(張良)沒有再見到(老人)。

天亮後,(張良)看看他送的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對這件事感到很詫異,(從此)經常誦讀、研究這卷兵書。

啟發:要尊敬老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