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廣[中國當代武術家]

張文廣[中國當代武術家]

張文廣,河南省通許縣人,回族,當代武林泰斗,武術教育家,著名武術教授,當代“武林三泰斗”之一,被稱為武術界的巨人,在北京體育學院參與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武術系,培養出我國第一批武術碩士研究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文廣,回族,我國著名的武術家、教育家,武術九段,北京體育大學創始人之一,我國第一位武術專業研究生導師、教授,原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

個人經歷

張文廣張文廣
張文廣,1915年1月15日生於河南省通許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喜愛武術

1929年跟隨近代查拳大師常振芳老師,鑽研查拳體系的各種拳械套路。

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國術館,系統學習了長拳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術器械,以及摔跤、拳擊、散打、短兵、長兵等多種對抗性項目,精通各家,尤擅查拳,系統地掌握了武術各流派的特點和風格,善於套路演練,又長於對抗搏擊。

1934年獲得運動生涯的第一個全國冠軍--全國輕量級中國式摔跤冠軍。

1935年底,張文廣被選為南洋旅行團武術隊隊員,赴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進行武術表演,獲得了當地民眾的普遍讚譽和好評,為把中華武術推向世界先行了一步。

1936年6月,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武術隊隊員遠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柏林、法蘭克福和漢堡等地作武術表演,他表演的查拳、梅花刀鎖口槍等剛健瀟灑,動迅靜定,風格獨特,特別是和溫敬銘聯袂表演的"空手奪槍"更是贏得滿堂喝彩。張文廣同志第一次成功地將中華武術帶進奧運賽場,將中華武術的精髓展現在世界面前。這也是中國武術首次出現在奧林匹克賽場上。同年冬天,經中國著名體育教育家徐英超推薦,張文廣應聘到了上海體育專科學校當武術教員,開始了他的武術教學生涯。抗日戰爭開始後,參加了抗敵青年團的武術教學工作。後來,又到國立體育師範專科學校和天津河北師範學院體育系任教。

1949年10月,受天津市體委推薦參加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一屆代表大會,被選舉為全國體育總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會上號召全國武術屆和體育界聯合起來,共同努力和研究,更好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武術運動。會後受到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3年秋,參加籌備和組織新中國的第一次全國性體育運動大會--全國少數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擔任大會的武術競賽總裁判長。大會的成功舉辦,對武術運動的深入開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各地武術組織和民眾活動也得到了迅速、蓬勃的發展。

1953年夏,受中央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籌備處主任徐英超的邀請,張文廣來到剛成立的中央體育學院任教。張文廣和同仁們一起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武術系,編寫了第一批體育院校武術教材,培養了第一批武術研究生。

1994年張文廣指導武術碩士研究生黃連順查拳1994年張文廣指導武術碩士研究生黃連順查拳

1958年,張文廣參與編制了中國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武術比賽正式採用此新規則。新規則使武術比賽的內容、方法、標準逐步走向科學、規範,為武術走出課堂教學、走進賽場提供了一個統一的規範準則和判罰尺度。

1960年,張文廣隨周恩來總理率領的中國友好代表團出訪緬甸,參加了緬甸獨立30周年慶典表演及各地巡迴表演,還同緬甸武術界和華僑武術愛好者進行了多次技術交流,進一步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誼,使盛開的"中緬友誼"之花開放的更加鮮艷燦爛、光彩奪目。

1962年,張文廣建立了第一支北京體院武術隊,在提高武術教學水平的同時,也進一步對外宣傳了中國武術運動。武術隊為周恩來鄧小平賀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其陪同的外國代表團表演數十次。觀看錶演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世界名人有西哈努克、金日成、胡志明、崔庸健、澤登巴爾等。1972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時在我校觀看了武術隊的表演之後,對中國的武術讚嘆不已,回國後立即邀請中國武術團訪問美國。

1969年,張文廣隨北京體院教職工下放到山西屯留國家體委"五七幹校"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在勞動之餘,還不忘演習武術,便用鐵杴作為器械,編排了一套武術套路,以此來鍛鍊身體、弘揚武術。

1973年,隨體院"武術革命戰鬥隊"來到南口機械車輛廠,探索武術和摔跤的教學改革工作,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為了幫助工人們鍛鍊身體、陶冶情操,張文廣同志又自創了一套以大小鐵錘為器械的"鐵錘套路",深受工人們的歡迎。後來,這套鐵錘套路還被選作"十一"國慶表演節目在天安門廣場進行表演。

1978年,張文廣同志參加國家體委武術散手調研組,開展武術散手項目的研究和試驗。武術散手繼承了傳統武術格鬥攻防技術,以其特有的技擊、勇猛、驚險和刺激而引人注目,代表了中國武術技擊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張文廣從一開始就參與了這一項目的試驗、推廣和相關競賽制度、規則的制定以及武術散手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的培養工作,為武術散手運動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教育成就

張文廣張文廣
張文廣早在上海體專、天津國立體專任教時,已是桃李滿園了。解放後,他象樸實馨香的泥土一樣,用自己的養分哺育著棵棵幼苗。全國二十九個省、市、自治區都有他的學生,其中有的成為高等學校的講師、副教授,有的在各級體育機構任職,有的分配到各運動隊、研究所任總教練、教練和研究員。張文廣廣不僅培育了祖國武術之花,還澆灌著國際武林之苗。僅從1980年以來,就有來自美國、日本、瑞典、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九十一位武術受好者來北京體院學藝。他們高興地說:“張教授渾身是功夫,盡心盡力教我們。”

張文廣一生辛辛若若、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在教學訓練上,他既勇於開拓新境,一掃保守舊習,又善於區別對待,循循善誘。他常對學生說:“你沒學好,我有責任。俗話說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張文廣不僅是技藝全面的武術家,而且是文武雙全的教育家。

此外,在多次全國武術比賽中,他都擔任總裁長。80歲高齡時還赴日本、台灣表演太極拳。他為研究、整理和發展武術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論文著作

張文廣曾負責進行拳、刀、棍、劍、槍等套路的編寫及武術規則、裁判法的制定。1962年,他所負責編寫的武術教材,長達九十餘萬字;1978年又負責修改了全國體育院、系武術教材,長達八十餘萬字;一九八0年還擔任了《大百科全書.體育卷.武術與民間體育學》科組主編。

在工作之餘編著出版了《中國查拳》、《查拳綜合套路》、《中國查拳典型器械套路》、《中國式摔跤》、《廣播太極拳》、《女子防身術》、《散手拳法》、《彈腿》等十多種武術專著,並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武術學科組組長。從實踐到理論為武術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獲得榮譽

1936年獲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武術選拔賽男子組第一名;
1984年榮獲體育工作30年榮譽獎;
1985年榮獲新中國體育開拓獎;
1988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
1988年榮獲國際武術貢獻獎;
1994年被評為十大武術名教授;
鑒於張文廣對武術發展的傑出貢獻,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給他“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199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武術教授之一,1998年被授予中國武術九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