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和[金代大醫學家]

張子和[金代大醫學家]
張子和[金代大醫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子和,名從正,字子和,號戴人,約生於公元1151年,卒於公元1231年,金代醫學家,享年約80歲。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民權)人。在醫學理論上有很多創見,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攻邪派的開山。

基本信息

簡介

張子和 張子和

張子和(約1156~1228)中國金代醫學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名從正,號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民權)人。世業醫,學宗劉完素。精醫術。主要學說內容為三法六門。強調病因多為外邪傷正,病以熱證、實證為多,疾病分風、寒、暑、濕、燥、火六門。主張祛邪以扶正,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後世稱攻下派。但亦注意適時補益。其先攻後補之治法一反濫用溫補之時弊。又曾用心理療法治癒因驚得病的頑症 。麻知幾等輯其草稿,整理其經驗,編成《儒門事親》15卷。另著有《三復指迷》、《張氏經驗方》等。

個人經歷

張從正起先在渾源(今山西渾源縣)劉從益門下學醫,後來師從劉完素之學,在學術思想上深受劉完素影響,用藥多主寒涼,治病每多取效。在大定、明昌年間(1161-1196),就以醫術名聞天下,至金·興定時期(1217-1222),金宣 宗完顏徵召張從正入太醫院,但不久,張便辭職歸家,以其醫學名揚東州(指開封以東州郡),常與其門人麻知兒、常仲明等人,遊山玩水,過著放誕無拘的生活。在遊歷中同時也與其門人談論醫術,講明奧義,辨析至理,將醫理傳給他的門人弟子。

著作

張從正的著作有《儒門事親》,此書是張從正的論文集,將他平時撰寫的論文和臨床經驗收集起來,輯為一書,名曰《儒門事親》。其含義是儒者若更好事親,必明醫理。本書共十五卷,其中《儒門事親》僅占三卷,其他是《治病百法》三卷;《十形三療》三卷;《雜記九門》一卷;《撮要圖》一卷;《治病雜論》一卷;《三門六法》一卷;河間先生《三消論》一卷;《治法心要》一卷;《世傳神效名方》一卷。看來是個雜集。據云,只有前三卷(《儒門事親》)是張從正的手稿,其餘皆是其弟子所錄張氏的平時言論集和收錄的別人的著述,是一部雜記式的著作。其中有說、有辨、有論、有解、有誡、有箋、有詮、有式、有斷、有論、有疏、有述、有衍、有訣。雖名目繁雜,但總不離用攻法的宗旨,對汗吐下三法的運用,從理論到實踐都作了詳細論述。並且書中有很多驗案,很有參考價值。本書不僅闡述了攻邪與扶正的辨證關係,同時也豐富了《傷寒論》的三法內容,而且發展了祖國醫學的治則理論。因此,很值得一讀。據文獻記載,張從正還有很多遺著:《三復指迷》一卷,《張氏經驗方》二卷,《傷寒心鏡》一卷,《秘錄奇方》二卷,《治病撮要》一卷。

中國古代名醫

姓名
字號
籍貫
所處時代
特長及成就
醫學著作
華佗 名旉,字元化。 東漢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 東漢末年(約公元2世紀~3世紀初) 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發明“麻沸散”,創“五禽戲”。 《中藏經》
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 丹陽郡(今江蘇省)人 晉代(公元284年-354年) 道教領袖,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最早的傳染病學專家 《抱朴子》、《肘後救卒方》
王冰 自號啟玄子 不詳 約唐景雲至貞元(710-804)年間人 中唐著名醫家。唐寶應中(762—763)為太僕令,故稱為王太僕。 《次注素問》
皇甫謐 初取名靜,後改謐,字士安。 東漢時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 東漢(公元215年-282年)
針灸鼻祖 《針灸甲乙經》
王叔和 名熙 西晉高平(今山西高平)人 公元201年—280年 精通中醫經典方書,於脈學頗有研究 王叔和脈訣》、《脈經》
滑壽 字伯仁,晚號櫻寧生。 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縣) 約1304~1386年 提出奇經八脈的任督二脈與其他奇經不同,應與十二經脈相提並論而成十四經 《難經本義》《讀素問鈔》
錢乙 字仲陽 浙江錢塘 約1032-1113年 著名兒科學家,有“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之稱 《小兒藥證直訣》
淳于意
西漢初齊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 (約前205—?) 《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李時珍 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 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 1518—1593年 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 《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扁鵲 姓秦,名越人 春秋戰國時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縣)人 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於赧王五年(前310)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套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和《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十三卷
張仲景 名機,字仲景 東漢南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一說今南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詳,經後人考證,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150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正史無傳,他寫作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喻嘉言稱此書:“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元明以後被奉為“醫聖”。 《傷寒雜病論》、《傷寒論》
朱丹溪 朱震亨,字彥修,晚年被人稱作丹溪翁。 元代婺州義烏人(今屬浙江), 公元1281-1358年 是中國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 《格致餘論》《本草衍義補遺》《丹溪心法》《醫學發明》《脈訣指掌》《平治薈萃》《語法機要》《丹溪醫要》《脈因證治》
孫思邈
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 公元581—682年 被人稱為“藥王”。在《千金要方》中首創《大醫精誠》論,較全面地論述了作為醫生所必須恪守的醫德準則。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老子注》《莊子注》《枕中素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