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

麻沸散

傳說中的中醫麻醉劑,中醫中有"麻沸湯"的概念,但與麻醉劑無關。另一說麻沸散可能是麻黃散之誤。但無論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傳說中麻沸散一樣僅口服達到全麻狀態,無需氣管插管等護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劑。 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製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藥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基本信息

簡介

麻沸散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

麻沸散是華佗創製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藥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記載

書中還記載著此方專治腹中病結或患圓形或長形腫塊,各藥不效,必須割破小腹取出,或腦內有病,必須劈開頭腦,取出病邪之物則頭風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癢,說明麻醉作用還很強。由此可知華佗當時對於腦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學方面已達到相當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戰國時期神醫扁鵲使用“毒酒”麻醉,給兩個心臟病患者做了心臟對換手術。只可惜“毒酒”由什麼成分組成沒有文字記載,否則我國麻醉劑的發—現還要早得多哩!

傳說

華佗是東漢末年三位傑出的醫學家之一。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尤其以創麻沸散、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青囊經》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可惜,這部珍貴的藥書,現已失傳了!據說:

有一次,華佗給曹操治頭風,經過扎針服藥,病治好了。曹操很高興,想留醫道高明的華佗給他當私人侍醫。華佗不願當終日住在深宮大院裡的侍醫,於是拒絕了曹操。不答應,就不讓走。一而再,再而三,一下子住了兩個多月。一天,他見了曹操,謊稱夫人久病在床,沒人照顧,願等夫人病好後,再來侍奉丞相。曹操信以為真,就派人送他回家。派去的人回來後對曹操說:華佗夫人生病是假,不願意當侍醫是真。曹操聽了很生氣。

過了不久,曹操的頭風又犯了。沒辦法,只好派人又把華佗請來。華佗看了曹操的病情,沉思了一下,然後對曹操說:“丞相的病要想徹底根除,必須先飲‘麻沸散’,再剖開頭蓋骨,取出大腦裡邊的風涎,才能徹底治好。不然,以後還會再犯的。”

曹操猶豫不決,再加上小人暗中說了華佗壞話,曹操便懷疑華佗居心不良,也就不敢叫華佗及時給他治療了。華佗見狀當眾把曹操奚落了一頓。曹操一怒之下,把華佗關進了監獄。

華佗被關進監獄以後生了病,自覺沒有出獄的指望了,就下定決心,要把一生為人治病的經驗總結出來,流傳後世,廣濟眾人。華佗整整寫了一年零三個月,才把書寫成了。書寫成後,他的病也越發沉重了。

有一天,獄卒張明三來看他,華佗眼含著熱淚,從枕頭下拿出那部剛寫好的醫書對張明三說:“你對我很好,我沒有什麼可以報答,這有我寫的一部醫書,名叫《青囊經》。它是我一生從醫的經驗積累,留給你學了濟世救人吧!”獄卒張明三聽了激動地流下淚,叩拜了師父,收下了藥書。張明三收藏了藥書,害怕曹操知道了怪罪,就連夜把書送到家裡,交給老婆細心收藏起來。

獄卒張明三回家送書還沒回來,華佗就死了!曹操得到訊息,非常惋惜,傳令厚葬了他。

華佗死後,獄卒張明三很難過!發誓要刻苦學習,為民治病,以慰師父在天之靈。不久,張明三就辭職還家了。當他背著行李,念著藥歌,高興地走進家門時,抬頭一看,大吃一驚!只見老婆正在焚燒那部《青囊經》嘞!張明三不顧一切,跑上去搶救,可惜晚了,燒得僅剩半本。張明三氣壞了,手指著老婆的鼻子質問說:“你為什麼燒我的藥書?”

他老婆含著淚說:“我是為了想叫你多活幾天。你沒看見嗎?華佗師父不就是因為這些本事,才被監禁致死的嗎?”

張明三悲憤地對老婆說:“一個人來到世上,上不能報效國家,下不能為百姓做點好事,活一百歲又有什麼用?”他老婆聽了很受感動。可是,書已經燒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由於張明三刻苦鑽研那半部《青囊經》,後來也成了一位有名的醫生。據說,騸雞騸狗的辦法,還是從那半部《囊經》中傳下來的呢!

資料

《華佗神方》,裡面就有人們所渴望而急欲一觀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組成是:羊躑躅9克、茉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出現

現在做外科手術,一般在手術前要將病人麻醉,大手術需全身麻醉,小手術也要局部麻醉。沒有麻醉藥,病人做手術要承受多大的痛苦,簡直沒法想像。

麻醉藥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早在戰國時期,扁鵲就曾製造出一種“毒酒”,當然它不是“鴆頂紅”,一飲就斃命,而是一種麻醉藥。傳說中,扁鵲曾用麻醉藥將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的心換了。

扁鵲發明的麻醉藥到底是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有記載且比較可信的麻醉藥是東漢名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

為了減輕病人在做手術時的痛苦,身為名醫的華佗走遍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採用各種藥材,終於研製出一種麻醉藥劑——麻沸散。在手術之前,華佗先命病人用酒服下麻沸散,等其無知覺後,才做手術。相傳有一次華佗外出治病途中,遇到一位病人肚子痛得厲害。經診斷,華佗斷定他的脾爛了,需要將其摘除。於是,他取出麻沸散,拌酒讓病人服下。病人進入夢鄉後,華佗隨即剖開他的肚子,切除了病脾。將血止住,縫合好傷口,塗上生肌收口的藥膏後,僅過一個月,這個病人便痊癒了。【《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三國時,華佗還為武聖關羽刮骨療傷。當時,他建議關公用麻沸散,遭到拒絕。結果關公談笑自若地邊下棋邊接受了這一手術。這一直為後人樂道。

失傳

“麻沸散”主要原料蔓陀羅花“麻沸散”主要原料蔓陀羅花

後來曹操得了頭痛病,招華佗來醫病。華佗建議曹操利用麻沸散進行開顱手術,可惜曹操疑心太重,誤認為他要謀害自己,將他處死。在臨刑前,華佗將麻沸散的配方交給一獄卒,可恨的是獄卒的妻子怕連累自己,將配方燒毀。麻沸散就此失傳。

麻沸散是外科手術史上一項劃時代的貢獻,它對後代有很大的影響。由於麻沸散配方自華佗死後就失傳了,直至宋代,我國麻醉技術才有所發展。不久就出現了局部麻醉、正骨用專科麻醉等麻醉方法。而歐洲直到19世紀中葉才使用麻醉藥為病人做手術。這之前,他們在做手術時,為減輕病人的痛苦,多採用放血療法。這種方法是很危害的,血放多了,病人會立即死亡,而血放少了病人一樣會很痛苦。

成分

華佗對麻醉藥的貢獻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承認,有不少專家根據文獻特對麻沸散的成分進行了分析,大致如下:曼陀羅花(也叫洋金花、風茄花)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南天星1錢,共6味藥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3兩、菖蒲3分組成。

由於華佗的書籍早已失傳,這是不是華佗的原始配方,沒人得知。

現代麻醉藥

第一種麻醉藥笑氣

1800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動物在氧化亞氮中會失去知覺,但可以恢復。他用一隻貓做實驗,將它放入盛氣化亞氮的容器里,幾分鐘後,貓幾乎完全失去知覺。將貓取出,幾分鐘後,貓開始活動,半小時後恢復正常。通過一系列實驗,他還得出使用吸入性麻醉藥要與氧混合的結論,從而為實驗提供了依據。

1844年12月10日,美國29歲的牙科醫生韋爾斯首次將笑氣用於拔牙,宣告無痛拔牙的時代來臨。

第二種麻醉藥:乙醚

1841年,美國醫生朗用乙醚替代笑氣,發現其效果與笑氣相仿。1842年,他首次主病人手術前吸入乙醚,使其失去知覺,為病人切除了一個瘤子。

隨後,美國醫生摩爾根也發現了乙醚的麻醉作用,並率先發表他的發現。乙醚很快替代笑氣成為外科麻醉藥的首選,“無痛外科手術”得以實現。

第三種麻醉藥:氯仿

1847年,英國醫生辛普森發現氯仿的麻醉效果比乙醚強得多,而且沒有乙醚的爆炸性和刺激性,大力提出介用氯仿代替乙醚用於外科麻醉。但在實驗中,人們發現氯仿的毒性遠大於乙醚,量重時,易導致病人死亡。這限制了它的普及。

第四種麻醉藥:

190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植物實驗室的克拉克和奈特發現乙烯的麻醉作用。

第五種麻醉藥:甲氧氟烷

20世紀60年代,甲氧氟烷被發現具有很好的麻醉作用和鎮痛作用。以後,人們將它發展成為臨床套用的一種吸入性麻醉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