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森[武術家]

張國森[武術家]

著名武術家,北京人,漢族。生於一九三三年七月,師從著名武術家馬玉清、常振芳,北京六合拳研究會第一任會長,為六合拳在北京的主要傳承人。精六合拳、查拳、形意拳等,風格手法嫻熟,冷、彈、脆、快。

基本信息

北京六合拳

張國森先生,著名武術家,北京人,漢族。張國森先生生於一九三三年七月,師從著名武術家馬玉清常振芳,為六合拳在北京的主要傳承人,傳承譜係為劉德寬劉彩臣劉彩臣傳馬玉清,馬玉清傳張國森。張國森五歲從家傳開始學武。一九五零年開始,向著名武術家唐鳳亭先生學習羅漢拳形意拳,一九七二年拜著名武術家常振芳先生為師學習查拳,一九七六年拜著名武術家馬玉清先生為師學習彈腿岳氏散手岳氏連拳六合拳(大小六合拳,六路短拳)、器械等,系統地繼承了六合門的拳械精華。張國森先生主要弟子:馬竹坡、周之華、易鴻奇、侯世鏞、趙輝、郝建輝、王克平、范勇鵬、高鵬 等

張國森先生演示散手技法(配合弟子:高鵬)張國森先生演示散手技法(配合弟子:高鵬)
張國森先生演示刀法張國森先生演示刀法
張國森先生六合單刀張國森先生六合單刀

哀哀調創始人

張國森,(生卒年月不詳) ,男,唱書藝人,[哀哀調]創始人。浙江嵊縣中高村人。張是務農、經商兼之的農民,很喜文娛,早年拜“落地唱書”南派師祖友興為師唱書。約在19世紀60年代,他赴紹興經商返嵊,夜宿嵊縣北山區谷來村客棧。忽聽婦女啼哭聲,委婉淒涼,甚是動情,與己唱書曲調聯繫,覺得可以借鑑吸收。回嵊後便多處採訪鄉婦啼哭之音,經細細琢磨而創新曲。因曲尾以“哀呀哀哀呀”為襯字,故取名[哀哀調],用於唱書之中。[哀哀調]鏇律節奏和腔格如民間小調,歌唱性強。可惜張國森只教兒子不教女兒,所以只在1869年前後由南派唱書藝人一度用於唱書,不久就淘汰。[哀哀調]在越劇前身“落地唱書”時期有過一定影響,是越劇音樂的一部分。他有岳煊、岳亭、岳鳴、岳香、岳進五個兒子,他自任教師,培養他們成為唱書能手,後又轉唱“小歌班”。其中大兒子岳煊、四兒子岳香在上海成為有名的男班大面和花旦演員。張的代表書目有《十件頭》、《賴婚記》等。

晉江市湖中村委書記

張國森,男,1972年生,商業人物,中國鞋都湖中村委書記,福建省晉江市陳埭鎮湖中村人,家庭貧困,自國小會經商,早年於超達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少華混跡商場,後來自行經營高頻廠 複合廠,如今已是福建省晉江市傑出的商業代表人物,曾被評為"鞋材行業先鋒".其創辦的三信企業在全國享富盛名.更為村民造福修路。做為一名村官,他曾多次像村老人協會捐款,在社會上贏得人好口碑。

內蒙古寧城縣書畫家

張國森,筆名志遠,男,漢族,1950年出生,內蒙古寧城縣人。現住黑龍江。自2003年至2007年參加全國及海外大賽60多次,獲海峽兩岸亞太地區書畫大展特等獎1次。獲文化部主辦“和諧杯”紀念建黨85周年、名人書畫院主辦香港榮歸十周年一等獎2次。金獎14次:“中華盛世杯”、北京當代文人大展、香港海內外名家作品展、毛澤東詩詞大賽(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紀念秋收起義、紀念建軍80周年、紀念顏真卿逝世、紀念黃庭堅逝世、“山谷杯”、紀念蝶戀花發表、湖南新聞社主辦為祖國驕傲 慶祝香港回歸唐詩宋詞大賽、夕陽紅大賽、紀念康有為、2007相約香港、第四屆歐陽詢獎、紀念抗戰勝利(收藏家協會辦)。銀獎13次:“長城杯”、第四屆“黃山杯”邀請賽、吳道子藝術館名人大賽、北京“蘭亭杯”、“人文杯”、北京交流展、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杯(長沙文聯辦紀念長征勝利)、紀念孫中山逝世、紀念啟功逝世、國際華人大賽、毛澤東詩詞大賽、華夏龍杯。銅獎9次:世紀龍大賽、紀念長征勝利(五台山)(北京)兩次、金鼎獎、桔子洲杯、白鷺杯、雷鋒紀念館、全國教師大賽、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優秀獎、精品獎10次。大賽評審授予“百傑藝術家”、“德藝雙馨藝術家”、“中國書畫高級人才獎”、“中華藝術精英”等榮譽稱號。

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

工作經歷

1987年7月-1990年8月,酒泉市屯升鄉農技站工作,任鄉農技站站長;
1990年9月-1997年4月,酒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要從事農業新技術推廣套用;
1997年5月-1999年5月,肅北縣牧區掛項扶貧;
1999年5月至2000年9月在銀達鎮人民政府任副鎮長;
2000年9月至今在肅州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任副主任,主要從事全市蔬菜產業技術推廣工作。

主要成果

2006年6月,主持的《日光溫室茄子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分別獲酒泉市、肅州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10月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6年9月,參加的《百萬畝蔬菜標準化試驗示範與推廣項目》獲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007年9月主持的《甜菊引進及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示範項目》分別獲酒泉市、肅州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的《酒泉市設施農業高效示範長廊建設》獲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三等獎;《設施農業高效無公害生產技術引進推廣》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008年1月,被甘肅省農業廳評為“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標兵”。2008年1月,被省農業廳聘請為“甘肅省日光溫室專家指導組成員”。

論文著作

《西紅柿嫩枝扦插技術》《吉林蔬菜》2002年第2期;《溫室甜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發表在《農業新技術》 2003年第1期;《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發表在《上海蔬菜》2003年第3期;《日光溫室的粉塵法施藥技術》發表在《上海蔬菜》2004年第2期;《日光溫室土傳病害探源及防治》發表在《北京農業》2004年第10期;《酒泉市日光溫室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生產效益分析》發表在《中國蔬菜》2005年第5期;《日光溫室茄子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發表在《溫室園藝》2005年第8期;《河西走廊鹽鹼、沙石地日光溫室建造及生產技術》在《中國園藝文摘》2009年第10期發表;《非耕地日光溫室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在2010年《溫室園藝》第1期發表。

張姓名人盤點(三)

盤點張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張進仁
張金序
張煥芬
張懷成
張金滿
張華平
張海霖
張海蘭
張江垠
張健珍
張國齋
張國營
張健航
張華春
張建樞
張建人
張漢民
張鴻義
張國櫸
張建可
張國芬
張鴻修
張建福
張桂偉
張桂寧
張堅志
張貴軒
張貴勤
張貴君
張甲生
張廣田
張廣仁
張光遠
張光淵
張光炎
張光恕
張光曙
張光樞
張光儒
張家塤
張光倫
張宏祥
張家拓
張琦嵐
張其義
張其威
張岐宣
張丕興
張鵬順
張鴻鳴
張培信
張培善
張培華
張能芳
張能德
張能成
張南若
張乃強
張乃焯
張木生
張銘瑜
張家錕
張加延
張繼桓
張鴻劍
張濟生
張民夫
張夢昌
張宏名
張梅兮
張季平
張蠻慶
張季階
張錄易
張隆山
張龍生
張龍卿
張林龍
張林國
張了應
張良生
張紀新
張聯社
張紀淮
張 吉
張連明
張連琨
張利真
張恆才
張慧徠
張立秋
張立年
張立漢
張立功
張力寧
張理端
張寒龍
張蘭橋
張魁武
張揆一
張奎元
張惠生
張克寧
張克從
張可村
張康侯
張康德
張開錫
張開邦
張駿發
張俊達
張聚振
張舉賢
張靜智
張靜琴
張惠勤
張會庭
張敬誠
張景遠
張輝先
張景山
張煥喜
張景國
張宏智
張晉康
張進之
張禮華
張景宏
張連仲
張金嶺
張衡武
張金榮
張敬煒
張光海
張景星
張濟民
張金廷
張明啟
張慧琴
張明光
張明富
張國盛
張惠忠
張涵慶
張紅武
張良奇
張連生
張鴻文
張家泉
張克勤
張汗承
張明林
張金麟[院士]
張建綱
張宏裕
張繼成
張利民
張宏達
張國楨
張鴻志
張國森
張鴻飛
張國良
張國俊
張國洪
張國棟
張洪義
張桂林
張建平
張光明
張洪波
張培正
張鳴華
張建中
張家勛
張國權[演員]
張建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張海濤[女足教練]
張美君
張國偉
張茂華
張景德
張煥喬
張金波[教師]
張建民
張立新
張國成
張廣學
張靜江
張國柱
張國榮
張光斗
張履謙
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