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三寨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桂陵之戰遺址和宋代名臣程顥的“程夫子祠”就在該鄉境內。張三寨籍的諸多學者、專家、知名人士和政界領導遍布中國各地。張三寨鄉黨委政府組織帶領全鄉乾群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實現了經濟快速騰飛和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張三寨鄉形成了醫用衛材、農副產品加工、化工銀粉、釀造、窗紗手套加工和高效農業六大經濟板塊,其中醫用衛材和畜牧養殖業發展為長垣縣的特色支柱產業。2002年河南省醫用衛材工業園區批准在張三寨鄉規劃建設。2005年,張三寨鄉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億元,財政收入38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300元。
人口
總人口 | 30538 |
男 | 15504 |
女 | 15034 |
家庭戶戶數 | 778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0346 |
家庭戶男 | 15496 |
家庭戶女 | 14850 |
0-14歲(總) | 7622 |
0-14歲男 | 4130 |
0-14歲女 | 3492 |
15-64歲(總) | 20721 |
15-64歲男 | 10446 |
15-64歲女 | 10275 |
65歲及以上(總) | 2195 |
65歲及以上男 | 928 |
65歲及以上女 | 1267 |
社會事業
張三寨鄉的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教育、衛生、城建、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該鄉高標準建成了三所中學和17所國小,在校師生達5200餘人,教育事業蒸蒸日上。以衛材工業園區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完成2平方公里的“四通一平”發展框架。張三寨鄉先後被省、市、縣命名為“小康鄉”、“衛生材料之鄉”、“文明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先進六好鄉鎮黨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文明建設
長垣縣張三寨鄉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容村貌、推動經濟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張三寨鄉對各村《村規民約》進行修訂完善,將符合本村實際,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道德基本規範、新農村建設、八榮八恥、致富竅門等內容融入《村規民約》中。目前,全鄉28個行政村《村規民約》入戶上牆率實現100%。
張三寨鄉組織開展各種文藝活動,讓人們在喜聞樂見的節目中得到教育。張三寨鄉認真開展“好公婆”、“好媳婦”、“五好家庭”、文明村戶等評選活動。利用廣播、標語、宣傳車等形式,廣泛宣傳動員,設立韓村、李官橋等4個村為創市級文明村示範村。五是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發展格局
長垣縣張三寨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解決了民眾“賣難”問題,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目前,該鄉初具規模的農產品加工業已有10多家,年收入達5000多萬元。張三寨鄉糧食加工企業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優、人優我轉”的經營策略,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如該鄉的亞美斯農副產品深加工公司生產的花生系列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出口到日本、俄羅斯、比利時、加拿大等國。該鄉振華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餅乾遠銷河北、山東、天津等地。
深加工企業的發展,不僅給該鄉的農產品找到了出路,解決了“賣糧難”問題,而且促進了種植結構的調整。該鄉以這些“農”字號龍頭企業為依託,建起了綠色小麥、彩色玉米、綠色花生、蔬菜生產基地,基地面積已達到15萬畝,上萬戶農民參與經營。如亞美斯公司的建立,帶動了該鄉17個村種植綠色花生、彩色玉米,該公司年可消化花生1萬噸。為滿足振華公司的生產需要,該鄉6個村的1000餘戶農民種植了優質專用小麥,今年種植面積已達8000畝。
企業與農戶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公司對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如市場價高於保護價,按市場價收購,否則按保護價收購,這一舉措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使農民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龍頭圍繞市場轉、農戶跟著龍頭乾”已成為該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格局。
科學農業
長垣縣張三寨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生產,農民種地也講起了“能效”。配方施肥
新寨村的張克建看著街里剛剛張貼的 “施肥建議卡”,對其他村民說起了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去年耩麥時,我按照村里發放的施肥建議卡進行施肥,收麥時一對比,同一地塊,同一品種,每畝減少化肥投入50元,卻增收了120元。今年種玉米時,我又按配方施肥,結果收穫的玉米穗又大,籽又飽。” 該鄉60%的耕地已實施了配方施肥,年節本增效上百萬元。
機井通電
2008年以來,該鄉張西、張東兩個村在電業部門支持下率先實施農田機井通電工程,為每口農田機井鋪設地埋管線,變用機器澆地為用電澆地,使澆地費用明顯減少。張東村村民王克明說: “2008年初,我用機器澆地,3畝地澆了6個小時,用了90元的柴油;機井通電後,同樣的地塊,只用了3個小時、13元的電費。真是節時、省錢,又不污染環境啊!”
合理用藥
“防治病蟲害,用藥很關鍵,蟲子治得早,農藥用得少……”虎頭寨村的靳百典說起病蟲害防治要點一套一套的。這主要得益於該鄉在民眾中開展了“科學用藥”活動。以前農民對農作物病蟲害存在著過量用藥,盲目用藥現象。為此,該鄉舉辦了3期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班,發放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用藥要點6300份,召開科學用藥廣播宣講會280次。該鄉科學用藥地塊已超過12000畝。農民用藥同比減少2.2次,每畝用量減少10%,每畝節本增收85元。
環境整改
長垣縣張三寨鄉大力開展了以整治鄉村道路、政府駐地、村容村貌和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整治活動。對鄉道6公里和村道28公里進行道路路肩備土,邊坡整修,路面病害維護以及控制區內的違章建(構)築物拆遷。全面改觀村容村貌。對沿路綠化樹木、沿街牆壁進行統一刷白和美化。大力實施以清秸稈、清障礙、清垃圾、清污泥為主的“四清”活動。在鄉政府駐地設定了花池,安裝了公共健身器材和路燈。張三寨鄉在植樹造林工作中,以“綠化家園,促農增收”為目標,從“快、實、高”三個字上下工夫,加快林業又好又快發展。鄉政府著力實施千畝速生豐產林工程,本著“誰栽歸誰”的原則,免費供苗,加強培訓,徹底解決皮村窪“種糧不見糧,夏季水汪汪”的問題。從整地、挖穴、選苗、種植到管理的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實行劃片包乾責任制,做到任務落實。該鄉已建成皮村窪速生豐產林1800畝,補植通道綠化帶6公里,總計植樹18萬棵。
文化建設
從濮陽西辛莊、新鄉劉莊和鶴壁新區參觀學習回來之後,張三寨鄉迅速行動起來,洗腦換腦,解放思想,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更新“五種思想”,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一是感受先進換腦子。通過實地感受先進地區、先進人物的經驗和做法,重新學習和定位“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洗腦換腦。
二是找準差距挖根子。從敢於承認落後出發,立足實際,擺正位置,認真查找本村和個人的不足,查根源、查癥結,剖析自己的靈魂,剖析自己的作為,找出存在問題的根子。
三是革舊立新變法子。確立“變則通、通則靈、靈則成”的工作理念,盡心盡力掃清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體制機弊端,讓政策激發活力,讓制度激發動力、潛力,讓目標激發凝聚力和核心力。
四是發展經濟裝輪子。要借走出去的機遇,更新觀念。抓住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不遺餘力。要善於發揮各村的行業優勢,強化支撐作用;要善於加強與經濟能人、知名人士的聯繫,找項目、上項目,裝上經濟前進的新輪子。
五是敢想敢幹闖路子。要丟掉與人為伍的習慣,敢為人先,去掉畏首畏尾的毛病,放開膽識,摒棄死要面子的思想,敢於把自己“秀”起來,闖出一番事業、闖出一番作為,闖出一種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