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河鄉

瀼河鄉

瀼河鄉屬於魯山縣轄鄉。1947年建瀼河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8公里。

基本信息

瀼河鄉瀼河鄉
瀼河鄉屬於魯山縣轄鄉。1947年建瀼河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8公里。面積85.9平方公里,人口4.6萬。焦枝鐵路、鄭(州)南(陽)西線公路穿境。轄瀼河東、瀼河西、稻穀田、江河村、北溝、賒溝、鹼場、尹村、黑石頭、平高城、方山、紅崗、江寨、陳圪垯、趙樓、陳樓、東新、鄧寨西、鄧寨東、頭道廟、袁寨、老莊西、老莊東、馬圪當、余流、石佛寺26個村委會。礦藏有金、銀、蛭石、花崗岩。農業主產小麥、玉米。境內有鹼城溫泉。古蹟有王莽城文峰塔、火神廟、劉秀寨。

區域人口

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6901 0-14歲女 3114
17246 15-64歲(總) 23251
15255 15-64歲男 12499
家庭戶戶數 9756 15-64歲 10752
家庭戶總人口(總) 41307 65歲及以上(總) 2745
家庭戶男 21230 65歲及以上男 1356
家庭戶女 18077 65歲及以上女 1389
0-14歲(總) 850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6707
0-14歲男 4391

林業礦藏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8.89%,高於全區平均水平,有喬木樹種146種,野生動物147種,各種藥材460餘種,主要以針葉喬木析馬尾松、杉木、柏樹等為主。水利資源較為豐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較好。
瀼河鄉氣候資源較好,溫溫相宜,四季鮮明且立體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240毫米,很少有暴、風、雨、雪等災害性天氣。礦藏資源現以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銀、蛭石、花崗岩等散狀分布,品位高低不等,可供開採時間約10年。各種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瀼河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旅遊資源

瀼河鄉天印山景區
天印山景區

天印山景區(渡假村)位於河南魯山境瀼河鄉內,占地8平方公里。天印山雄壯魁偉,石林景觀。雄險奇秀風度翩翩。蓮花寺遺址歷史久遠,千年石臼追逐古風遺韻。800畝蓮花湖景色秀麗,沙灘浴場,垂釣苑,快艇遊船,鄉音舞台,盡抒異域浪漫情懷。天印山渡假村:賓館、酒店、茶苑、舞廳、洗浴中心齊全。景區樹木蔥蔥,群山競秀,600畝果園玉樹瓊枝綠地成蔭。相傳玉皇大帝為了安康社會,造福百姓,攜印來到人間,尋仁智者授印為官。久尋不遇,將印置於此風水寶地,得遇有緣人。日久幻化為天印石。世人參拜者眾多。至今玉皇大帝的指印還依稀可見。天印山頂有玉皇大帝廟,山腰藏仙人洞(500平方米);山南側舊有蓮花寺院一座,興於宋代,求官者絡繹不絕,現有遺址;山東側有蓮花峰,古時峰中有蓮花亭。
山北側有蓮花湖,占地900餘畝,群山環抱,林木蔥蔥,水波蕩漾;山中有8百畝果園,玉樹瓊枝,花香果甜;新開發的大型軍事秘洞更是隱山遁林,巧奪天工……天印山融青山、綠水、奇石、密林、怪穴、迷洞、鮮果、神話傳說為一體,是一個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度假勝地。景區中煙波浩淼、風景秀麗的蓮花湖,神奇迷離、暗藏玄機的軍情洞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是天印山景區區別於周圍景區的一大亮點。

農業發展

瀼河鄉瀼河鄉農業資源

瀼河鄉各種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資源以沙壤、黃壤、粘土等微酸性土壤為主,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植被生長,有耕地面積15000餘畝(其中田5040畝)。栽培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油菜、烤菸等,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在45000畝左右,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50萬公斤以上,人均占有糧食600公斤。
瀼河鄉積極地培育和壯大林果、蔬菜、畜牧等為重點的支柱產業。全鄉大牲畜寸欄 1429頭,生豬存欄11500頭,山綿羊存欄2000隻,家禽存欄 23.8萬隻,肉類產量1371噸,奶類產量852噸,禽蛋產量1334噸。有專業養殖戶31家,大牲畜存欄約30000頭(只),家禽類60000多隻,肉蛋奶總產量877噸,年收都在3萬元以上。

特色產業

瀼河鄉魯山縣瀼河鄉瀼河村盆景種植
瀼河鄉交通便利,馬圪村外出務工青年畢八孩從外地引進雨搭加工技術後,在瀼河鄉迅速推廣,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成為興鄉富民的支柱產業,帶動瀼河鄉8000多名民眾靠加工銷售雨搭走上致富路,年創產值6000多萬元。然而,用於防雨的雨搭製品一進入冬季,安裝戶銳減,形成滯銷雨搭加工銷售農戶冬季只好“下崗”。
瀼河鄉100餘個雨搭加工大戶組成雨搭協會,到鶴壁、安陽等地學習冬季熱銷的鏡畫加工技術,意在與雨搭加工業形成互補。該鄉鏡畫製作美觀、俏麗,價格低廉,銷路很好。入冬後,瀼河鄉有70餘戶上馬鏡畫加工項目,2200餘輛外銷農用車除個別仍銷售雨搭外,90%以上車輛外銷鏡畫。石佛寺村鏡畫加工大戶王申樹說:“過去一到冬季,雨搭生意蕭條,如今引進鏡畫加工新技術,年增收超過萬元。”
冬閒外出銷售晴綸棉,是魯山縣瀼河鄉民眾多年來的主要增收渠道。雨搭、鏡畫產業的興起逐漸取代了晴綸棉銷售的主導地位,但仍有部分民眾以經銷晴綸棉為業,只是銷售量在逐年減少。特別是暖冬天氣,使不少常年外銷晴綸棉的民眾退出了這個行業。北暖南寒的反常天氣讓不景氣的晴綸棉銷售業又有了新的商機。村民們紛紛結伴外出,趕到廣州等地銷售晴綸棉,生意異常火爆。據鄉黨委書記金書院介紹,瀼河鄉有2500人到南方銷售晴綸棉,僅此一項,就可增加收入800餘萬元。

科教文衛

瀼河鄉瀼河鄉鄉鎮建設
瀼河鄉籌資3000多萬元,用於改善民生。瀼河鄉已實現了村村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遠程教育;在全市率先實現了中小學生費用全免,完善教育設施,讓廣大師生搬進了嶄新的教學辦公樓;95%的村民參加了新農合,可以就近到標準化鄉村衛生院和5個村級醫療衛生所看病,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瀼河鄉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被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校,被省愛衛會評為省級衛生鄉,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衛生先進單位、“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
瀼河鄉糧食產量達到400萬公斤,農民人均占有糧達到300公斤,人均純收入600元。瀼河鄉以退耕還林、農田基建為主,調整產業結構。把瀼河鄉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還林還草,25度以下的坡耕地全部抬成水平梯田。並搞好經濟林、用材林、薪炭林“三大基地”建設。鄉村公路建設。力爭年內拓寬瀼河鄉兩條經濟大動脈冷九公路、梨橋公路,修通至葡萄架及到草坪的鄉村公路。積極爭取和大搞水利工程建設。解決北溝、賒溝、鹼場、尹村、黑石頭、平高城、方山、紅崗等村社的人畜飲水工程,續建堡子村集雨工程、舊寨河堤、尹磨和打煙地水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