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建福宮西花園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位於故宮內廷西六宮的西北側,東為重華宮,南為建福宮,西、北兩面鄰接宮牆,其原址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因其主體建築為建福宮,故稱其為建福宮花園。
1923年6月27日,園內突然發起一場神秘大火,整座花園連同無數珍寶一夜化為灰燼。當時還住在紫禁城內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懷疑是太監們監守自盜,縱火毀滅證據。自此,建福宮花園就沉睡在瓦礫之下長達80年之久。
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自2000年5月開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助,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負責施工,雙方共同參與施工管理。2004年10月古建整體結構竣工,2005年11月復建工程竣工。整個復建工程投入不超過1億元。
建福宮花園工程是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1∶1復建,古建的整體形制完全按照史料記載,結構則依據乾隆早期的手法和特點,並使用古建傳統工藝技術。在不影響古建的前提下,花園內部裝修配置了空調等符合現代使用需求的設施。
目前,故宮博物院計畫將復建後的建福宮花園區域用作接待各國高級貴賓、舉辦文博學術交流活動、籌辦小型精品文物展覽等,不對公眾開放。
最近,“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失竊案尚未完全明了之際,故宮又被指責將建福宮花園建成了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對此,故宮博物院幾天前就已經回應稱絕無此事,但在媒體窮追猛打甚至刊出入會協定書的情況下,故宮博物院昨天下午不得不再次在微博上作出回應,稱建私人會所的想法是下屬公司擅作主張,不過至今還沒有為任何人辦理過入會手續。
名稱由來
紫禁城內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宮廷花園,因其隨建福宮而建,故名“建福宮花園”,又因花園地處內廷西部,亦稱為西花園。
相關信息
1、神秘大火疑為太監縱火
建福宮花園,位於紫禁城內西北隅,始建於清乾隆5年(公元1740年)。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曾下令將此處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封存。至清末,像敬勝齋這樣的建築,基本為堆放珍寶所用。不僅如此,一些樓閣平時還供奉不少金佛、金塔及各種金質的法器和藏文經版以及清代9位皇帝的畫像、行樂圖和名人字畫、古玩等,連溥儀結婚時的全部禮品也都存放於此。
1922年,已被趕下皇位但仍住在皇宮的溥儀想知道這裡共存放有多少珍寶,決定來一次徹底的清點。結果,清點工作剛剛開始,一場神秘大火沖天而起,將建福宮花園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燒了個精光。由此,關於這場大火便有了這么一種說法:太監利用職守之便,監守自盜,為逃避清點,掩蓋罪行而故意縱火。雖然此種說法缺乏證據,但事實是一座巧奪天工的園林和難以計數的珍寶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2、重建與否曾爭論半世紀
自從建福宮花園被焚後,要求對其重建的想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但在學術界始終存在著兩種態度和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建福宮花園既已被焚毀,從保存文物遺址觀念出發,應對此狀況進行完整地保留,不動一草一木。
另一種觀點則說,從故宮整體風貌的完整性考慮,應予以重建。
兩派觀點爭論多年,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環境及文物保護環境的改善,重建的觀點逐漸被多數人所認可。
3、復建揭秘 復建時基座八成沒更換
建福宮花園被焚毀後,園內的古建僅剩地面基座。博物院古建修繕中心主任李永革介紹,在復建中,根據不改變文物原狀的保護原則,凡是能夠使用的原物都沒有進行更換。在復建施工前,專業人員對殘存的石材進行了物理檢測,發現清代作為基座的石材比現在的還堅固。因此,對於下沉的基座,施工中則是增加了柱子高度。花園內80%的石基座沒有更換。
4、一種石材在全國尋訪兩年
復建工程中難度最大的是採購材料,復建使用的材料都要去原物產地採購。在延春閣東側的院內,兩處約3米高的虎皮石牆已經坍塌大半,清代使用的是多種顏色的砂質石材。為了尋找同樣的石材,工作人員花費了兩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搜尋,最終找到。
5、用進口膠水粘破損古石礅
根據“保持現狀、恢復原狀”的古建修復原則,工作人員對建福宮花園內斷裂、殘損的石刻、石座、石礅大量使用了粘結拼補技術。古建工人對石礅斷裂面進行清潔,然後用還氧樹脂粘合,24小時後完整的石礅表面僅能看到裂紋。據專家介紹,粘結的石質文物在不受外力“破壞”的情況下能夠保持100年以上。此次建福宮花園的粘結材料是從瑞士進口的。
歷史沿革
北京故宮建福宮西花園建於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
1742年,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狹長地段修建而成。
1802年,重修。整座院落從建福建福宮西花園
門起,以撫辰殿、建福宮、惠風亭和靜怡軒4座重要建築為核心,依次構成4進庭院。
1923年11月25日,靜怡軒、延春閣、敬勝齋及中正殿等皆焚於火,這座瑰麗的皇家花園連同無數珍寶化為灰燼。
1999年,在時隔75年後,故宮博物院啟動了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復建工程主要得益於香港企業家陳啟宗先生為主席的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資金支持,基金會通過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為復建工程提供了400萬美元的捐助。復建工程包括建福宮花園及建福宮後半部分建築,占地面積3850㎡,復建建築面積4000餘㎡,由故宮博物院承擔施工。復建工程分為二期,預計用五年時間完工。
2000年5月31日,復建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故宮博物院在建福宮花園遺址舉行了隆重的復建工程開工典禮。一期工程首先恢復主體建築延春閣。經過近一年的緊張施工,大木結構基本完成。
2001年4月3日在施工現場舉行了延春閣上樑儀式。金色的琉璃瓦頂露出了故宮紅牆,昔日的“建福宮花園”又重新出現在紫禁城內……乾隆皇帝最鍾愛的遊覽休息場所之一、藏有無數珍寶古玩。
1923年被一場神秘大火焚毀的建福宮復建工程已經過半,目前該建築群的主體結構已全部竣工。根據目前進度,預計到2005年即能陸續接待遊客。
2006年5月,建福宮花園復建工程順利竣工。
布局特點
建福宮花園為帝後休憩、娛樂的場所。建福宮花園坐北朝南,東西長67米,南北長64米,占地面積3850平方米。以延春閣為中心,周圍散布有敬勝齋、碧琳館、凝暉堂等建築。這些建築高低錯落,內以遊廊相連,並配有山石樹木,虛實得當,堪稱融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藝術特色於一體的佳作。
它們大小不一,高低錯落,內以遊廊相連,並配有山石樹木,虛實得當,堪稱融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藝術特色於一體的佳作。而且它布局十分獨特,不像御花園、慈寧花園等故宮花園追求左右平衡對稱,因此在中國古代宮廷園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建福宮花園一組建築,東一路以軸線控制,布局不失皇家建築的嚴謹氣氛;西一路以延春閣為中心向心布局,建築形式也多體現了乾隆時期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的特點。
園內是一個以靜怡軒、慧曜樓一組建築為主體的院落,甚為封閉、安謐。西邊以延春閣為主體建築,倚宮牆建有吉雲樓、敬勝齋、碧琳館、妙蓮華室和凝暉堂。它們不僅以富華、艷麗的建築立面遮蔽了平直的宮牆,而且在一片樓宇、花廊縱橫的空間裡襯托出延春閣的高聳和宏偉。延春閣的南邊,疊石為山,岩洞磴道,幽邃曲折,古木叢篁中,饒有林嵐佳趣。
凝暉堂,面東三間,以南室“三友軒”稱著。乾隆十二年,乾隆帝以舊藏有曹知白十八公圖、元人君子林圖、元人梅花合卷庋軒中。歲寒三友深為乾隆帝所喜愛,遂以“三友軒”顏額,並御製三友軒長詩,書以巨幅懸於軒內。除藏三友珍品外,另在三友軒窗外種植松竹梅更是內外相呼應。堂中有聯曰:“十二靈文轉寶炬,三千淨土蔭慈雲”。讀之聯句,如入佛門之地,可知此地曾為供佛之處。
妙蓮華室,有聯曰:“青蓮法界本清淨,白毫相光常滿圓”,又有聯曰:“轉諦在語言而外,悟機得真實之中。”
碧琳館為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瓏的建築,館前疊石種植竹、檜,有“咫尺間,縹緲蓬壺趣”之意境。
延春閣,平面呈方形,面各五間,周圍廊,二層出平座,四面各三間。 《國朝宮史》記載有:閣內南面匾曰、聯曰;東室門上匾、西室門上匾、東次室聯、東西室內匾、右室聯、西面匾、左室匾、右室匾;二層樓上匾、最上樓匾等語。從記載來看,延春閣雖然外觀二層,內實為三層,為明二暗三有夾層的樓閣式做法,其中底層間隔較多,寧壽宮花園的符望閣仿延春閣所建,因其底層分布複雜多變,真真假假變幻其中,身臨其境難辨東西南北,因有迷樓之稱。由此延春閣布局之複雜可想而知。
敬勝齋,外觀九間,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五間與延春閣正對,兩側接遊廊與閣相連。室內閣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對帝王廢寢忘食,勤於政事的讚譽。齋西四間偏於花園的西北角,為乾隆八年西牆西移後所添建。
慧曜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樓。這是建福宮及其花園自乾隆七年始建後最後建成的一座建築。樓進深一間,面闊七間,上下二層,樓梯設在東側,供上下,樓內曾供有佛像若干尊。現存遺址處,尚有殘壞的石佛座存於每間之中。由於地域狹窄,房屋進深小,因此將後檐柱包砌於北宮牆,以增加進深,擴大室內空間。
建福門,清乾隆年間隨建福宮而建,是建福宮南出之主要門戶。琉璃門1座,開大門2扇,東西各有隨牆角門1座,門內為撫辰殿。撫辰殿,面闊三間,卷棚歇山頂,藍琉璃瓦頂綠琉璃瓦剪邊,前後帶廊,後廊左右接抄手遊廊與建福宮相連,構成一進封閉的院落。
惠風亭位於建福宮後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闊各三間,重檐攢尖式頂,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藍琉璃瓦剪邊,白石須彌座台基,周以白石欄板、雲紋望柱,秀美中亦顯莊重典雅。
靜怡軒,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三卷勾連搭式屋頂,周圍廊,前檐出抱廈三間,左右有遊廊與前矮垣相接,自成體系。西側遊廊在這裡既作為靜怡軒院的西院牆,又辟垂花門與花園相連,使靜怡軒作為建福宮的寢宮,既不能離開軸線,又與花園相連。這種宮苑相間的布局手法,在此運用的十分得當。靜怡軒在東一路建築中屬體量較大的一座,由於它採用三卷勾連搭式的屋頂,而不是像廡殿頂、歇山頂有高高的正脊,因此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並沒有建築高突的感覺。
相反三卷勾連搭式的屋頂,曲線優美坡度平緩,作為園中之寢,其建築形式又與園林建築相和諧,也是宮殿區有別園林區的一種過度形式。靜怡軒被視為建福宮的寢宮,是乾隆皇帝為守制所居而建。然“當年結構意,孤矣不堪思”,乾隆為皇太后守制時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發憂傷之感。在傷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煙遮倍常,只有靜怡猶涼爽”,曾有兩年的時間在這裡避暑,亦不曾作詩,以體驗“意靜身則怡”的意境。
建福宮花園內的最核心主體建築——延春閣已被鋪裝上琉璃瓦頂。雖說是復建工程,但整體效果和故宮其他建築毫無異樣。
復建前,建福宮花園只剩下8成多的基座。復建按照“原真性”的宗旨,園內11個殿座嚴格按照史料所表述的位置,一點也沒有改變。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認為,復建後的建福宮花園沒有改變原來的風格,堅持“四原”(形質、結構、工藝、材料),是一座文物建築。建福宮花園的內裝修並沒有完全按照清朝的風格進行,而是邀請了兩位國外華裔建築師曹凱文與司徒佐擔任主設計。兩人分別曾在香山飯店項目和中國銀行北京總行項目的設計中與建築大師貝聿銘合作。
主要看點
保有宮內僅存“原裝”路
在敬勝齋院內,一尺寬的花石子路將兩處草坪圍繞起來。石子路上設有竹架保護,路面上的部分石子已經脫落。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張麗平介紹,建福宮花園的花石子路是目前紫禁城內僅存的清早期“原裝”石子路。
復建古建內安裝空調電燈
與故宮多數建築沒有現代設施不同,此次復建的建福宮花園建築內配置了空調、電燈等符合現代使用需求的設施。據介紹,這些設施的安裝都是在不影響古建的原則下進行的。在敬勝齋內,空調就安置在鎖子錦的傳統文飾下。此外,建福宮花園的室內設計採用褐色等簡單素雅的顏色。室內所有顏色均取自室外彩畫中存在、卻不容易注意到的顏色。
古建彩畫耗金多達2800克
復建的建福宮花園內古建築彩畫富麗堂皇,使用了大量瀝粉貼金進行渲染,共用庫金與赤金2800多克,用金量在同等面積中國古建築中堪稱之最。外檐彩畫風格則全部為官式蘇式彩畫,其中金底彩畫最為複雜,匠師是從參觀者仰視的角度繪畫。
木料3000根
園內延春閣是由1000根6米長、40厘米寬的大木加工製成的木構件組成。花園的九大建築復建共動用了3000多根類似的木料建成。
瓦件12萬餘
復建建福宮花園的瓦件總數為126309件,排成一列長達42公里,相當於馬拉松賽程的距離。
附近景點
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全園南北縱80m,東西寬140m,占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慈寧宮花園: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南,始建於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嬪們遊憩、禮佛之處。花園中原有臨溪觀、鹹若亭等建築,萬曆十一年(1583年)改名為臨溪亭、鹹若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進行大規模改建,此後雖“頗有更動”,但花園總的規模和布局始終沒有大的變化。花園南北長約130m,東西寬50m,總占地面積6800?O。園中僅有建築11座,占地不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集中於花園北部,南部則地勢平坦開闊,蒔花種樹,疊石壘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嬪們不費跋涉之勞而得山林之趣。
寧壽宮花園:是乾隆皇帝改建寧壽宮時所建的花園,後來也稱乾隆花園,是學者公認的“宮中苑”或“內廷園林”的精品。位於中國北京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時間才完成。花園南北長160米,東西寬37米,占地面積5920平方米,建築布局精巧,組合得體,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
最佳旅遊時間
最好的旅遊季節是每年的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眾多遊人的嚮往之地。在4月下旬-6月上旬旅遊較好,因為那時正是故宮內的花兒開得艷麗之時。走進故宮內,您可以觀賞美麗的花兒,綠裝素裹的樹木。正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相關評價
昨日,“2006年美國《商業周刊》
和《建築實錄》聯合舉行建築”中國獎“頒獎會,授予來自中國各地的16個建築項目各種獎項,其中麗江古鎮保護計畫、北京故宮建福宮花園重建等獲得最佳保護項目獎。
故宮建福宮花園曾是紫禁城內四大皇室園林之一,1923年毀於一場大火。其重建項目是19世紀初以來,紫禁城內首次大規模復建工程,受到獎項評審一致讚賞。而另一獲得最佳保護項目獎的麗江古鎮代表丁文婕說,他們在全球遺產基金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幫助下,從2002年起邀請同濟大學團隊對古城的建築遺產進行了調研和規劃,正在展開一系列維護工程。
此外,由建築師、企業領導人及《商業周刊》 、《建築實錄》編輯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還選擇劉家琨設計的四川成都鹿野苑石刻博物館、李曉東設計的雲南麗江玉湖國小及社區中心和Urbanus都市實踐為深圳城市規劃局設計的辦公大樓為最佳公共項目獎。
《商業周刊》和《建築實錄》自1997年設立年度建築評選以來,今年還是第一次推出專門針對中國的建築評選,《建築實錄》總編輯RobertIvy認為“中國正處於建築熱潮中,我們認為對這些最佳作品進行嘉獎的評獎活動將為後來者設立一種遵從的標準,這些優勝設計證明了好設計可以使政府機構更高效、文化組織更受歡迎。”
相關質疑與回應
質疑:建福宮花園到底是不是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
回應:建福宮花園不存在也不可能成為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建福宮花園定性為用於貴賓接待、舉辦新聞發布會、小型展覽、主題沙龍、講座等文化活動的場所,面向的人群是多樣多層次的,絕對不是某些人專享的、封閉的、排他的。絕對不允許按照社會上私人會所的模式運營。
質疑:網上的會所協定書是怎么回事?
回應:事實是受故宮委託承擔花園接待服務工作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地考慮了企業服務支出的補償,在未經院裡審批的情況下,擅作主張,擴大服務對象,發放所謂入會協定書。目前已經徹底停止這種不當行為,進行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協定書正式簽署,也未為任何人辦理過入會手續。
質疑:文化公司跟故宮是什麼關係?
回應: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故宮下屬企業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在2005年成立的合資企業,主要經營“故宮御膳房”品牌及其衍生產品。2009年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開始參與建福宮花園的運營,在今年4月以前一直都在進行花園內部設施改造施工,尚未實際開始營業。
質疑:建福宮舉行過哪些活動?
回應:建福宮花園在2005年竣工後,由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協商簽署了為期兩年的雙方共管協定,目的是熟悉花園設施與使用、學習現代的管理經驗。主要接待了基金會方面的捐資人、貢獻人及相關友好的參觀、聯誼活動,會務、餐飲由雙方指定的具有在古建築內承辦活動經驗的酒店臨時承辦。2008年,雙方共管結束後,轉由故宮博物院單方管理,並商定花園仍維持為原定開放原則,舉辦的活動如有收入則用於補充花園維護費用。
質疑:委託公司參與承辦的模式是否適當?
回應:在管理和使用上,故宮明確建福宮花園按照由故宮博物院直接管理、委託專業公司承辦的思路開展活動,這是與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管期間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也是在探索保障建福宮花園的高標準維護、高標準服務,真正成為故宮博物院與社會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的妥善途徑。
質疑:對於公眾的批評和媒體的質疑,故宮為什麼連續幾天不予回應?
回應:最近社會上對故宮建福宮的關注和疑慮,都是出自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責任感,愛之愈深,責之愈切,促使故宮不斷發現問題。故宮有責任披露運行狀況,衷心地感謝並繼續歡迎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