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廣宗”一名始見於西漢時期,即 《漢書·諸侯王表》 》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誌》),數年後國除,後漢時置為廣宗縣(至五代後唐時已更名宗城),然而,此廣宗不在今縣地,而在今威縣境內。今廣宗縣在東漢時為經縣地,隋、唐時期為平鄉縣地,元代始析平鄉縣增置廣宗縣,即沿襲了其東不遠的古廣宗之名。
廣宗縣境域,在春秋時先屬齊,後為晉之東陽地。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西漢時為堂陽縣地,仍屬鉅鹿郡。東漢時析堂陽縣始置經縣(故城在今縣東二十里),屬信都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屬樂成國,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樂成國改名安平國,仍轄經縣,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國除改為安平郡,經縣仍屬之。三國魏時,經縣仍屬安平郡。晉代經縣屬安平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安平國改名長樂國,仍轄經縣。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經縣省入南宮縣,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南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便建立了廣宗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1941年8月,廣宗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廣宗縣屬冀南區四專區。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廣宗縣遂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四專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廣宗縣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宗縣仍屬河北省邢台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台專區,將廣宗縣劃歸邯鄲地區,同年12月20日,廣宗縣併入巨鹿縣(1960年改屬邯鄲市)。1961年7月9日,析巨鹿縣復置廣宗縣,屬同年復置之邢台專區。1970年邢台專區改為邢台地區,仍轄廣宗縣。1993年7月,邢台地區與邢台市合併,改稱邢台市管轄。
行政區劃
廣宗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隸屬邢台市,總面積503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88萬人,社會總勞動力12.23萬人。
自然資源
全縣屬溫帶季風性亞濕氣候,年平均氣候13℃。耕地面積51萬畝,大部分是沙地。縣內有老漳河經過,水資源充足,其中地表水270萬立方米,地下水2432萬立方米。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穀子等作物,是河北省重要產棉區和商品糧基地。
旅遊業
廣宗縣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東漢時期建立了縣制。著名的沙丘平台是3000多年前商紂王所築的我國最早的一座帝王園林,趙武林王和秦始皇先後客逝於此。境內現有沙丘平台遺址、明代官署正堂、明代吏部尚收崔恭墓、掃清滅洋起義首領景廷賓故居等歷史古蹟。廣宗縣是民間藝術之鄉,著名的梅花拳、太平道樂均發源於此。濃厚的文化積澱吸引著中外各界人士來此訪古探幽。
工業經濟
北部以製鞋和密棗加工為主,中部以制油、化工製藥和紅薯加工為主,南部以棉花和腳踏車零配件加工為主。塘町棉花工業園區、東鋪腳踏車零件工業園區和城東綜合工業園區三個園區正在規劃建設。龍頭企業路寶鞋業集團、伊格制油有限公司、通絡藥業有限公司、大力腳踏車零件集團、國泰棉業有限公司、賀森化工有限公司均是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產品優勢和管理水平的知名企業。
農業經濟
廣宗縣有51萬畝耕地,10萬畝沙荒地。種植業已形成棉花、花生、紅薯三大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萬畝、8萬畝和5萬畝,年產量分別達到1.5萬噸(皮棉)、5萬噸和2萬噸;中藥材、食用菌、金銀花、蔬菜等特色種植總面積達到7萬畝;林木面積達到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養殖業以奶牛、肉牛、肉羊為主,奶牛和肉牛已達到5萬頭,羊存欄達到10萬隻。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特色產業
花生加工:花生種植面積10.03萬畝,總產3200萬斤。以我縣伊格植物油廠、油棉飼料總廠為龍頭,促進花生加工向深層次、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其中“伊格”花生油進入了中南海。
紅薯種植加工:近年來,通過引進高產優質新品種,使紅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0.01萬畝,總產鮮薯4億斤,年加工量達3.2億斤,生產的澱粉、粉條、粉皮暢銷十幾個省市和地區。
養殖業:1998全縣三大養殖業總投入2300多萬元,新發展養殖企業132家。其中養豬場65家,養養大戶48家,優種獺兔養殖場19家,新增種兔14000組。1998年養殖業產值1.8億元,占農業產值比重38%。
食用菌生產:靈芝、銀耳、姬菇、香菇等食用菌生產發展迅速,全縣已有食用菌大棚2500個,年產量400萬斤,產值1000多萬元,年純收入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