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用綜合徵

廢用綜合徵

廢用綜合徵,是指由於機體不能活動的狀態而產生的繼發障礙。發病原因 :1.由各種原因造成的長期臥床,病人基本不活動或運動不足。2.外傷或原發病導致運動障礙。3.因嚴重的感覺障礙引起刺激減少而致活動減少。4.各種骨關節疾病使肢體活動範圍減少。廢用綜合徵又稱廢用症候群、運動不足症、制動不足症,是指由於長期臥床、靜止不動或活動減少等運動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症候群。運動系列功能方面的減退可表現為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觀象,並由此引發或加重疼痛或運動受限;心肺系統功能減退表現為廢用性功能低下、體位性低血壓、未稍循環障礙、肺部感染和肺梗塞等;其他系統的功能減退表現為食欲不振、便秘、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繫結石、皮膚指甲萎縮等;精神智力方面的減退表現為憂鬱、智力減退、假性痴呆等。

簡介

患廢用綜合徵致肌肉萎縮患廢用綜合徵致肌肉萎縮

廢用綜合徵,是指由於機體不能活動的狀態而產生的繼發障礙。廢用綜合徵又稱廢用症候群、運動不足症、制動不足症,是指由於長期臥床、靜止不動或活動減少等運動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衰退的症候群。運動系列功能方面的減退可表現為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觀象,並由此引發或加重疼痛或運動受限;心肺系統功能減退表現為廢用性功能低下、體位性低血壓、未稍循環障礙、肺部感染和肺梗塞等;其他系統的功能減退表現為食欲不振、便秘、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繫結石、皮膚指甲萎縮等;精神智力方面的減退表現為憂鬱、智力減退、假性痴呆等。

成因

1.原發病的性質及病情,為了治療需要長期保持安靜和臥床狀態。

2.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運動障礙;中樞性、周圍性或肌肉性疾病。

3.患抑鬱症者常處於靜止不動、不活躍狀態。

4.有嚴重感覺障礙者,特別是深感覺障礙,因缺少刺激而活動減少。

5.因疼痛限制軀體活動。

6.老年人日常生活習慣所致活動減少。

7.骨關節疾病所致活動受限。

8.長期使用支具、石膏、夾板固定,限制肢體活動。

症狀

1.肌肉的廢用性萎縮

抗重力的下肢肌肉比上肢肌肉更容易無力、萎縮。完全不還動的肢體,大約每天肌力減少1%~3%,3~5周即可減少50%。根據實驗發現,腦卒中病人不僅患側肢體肌力遠遠異於正常人,即使是健側肢體;其肌力也差於正常人,這說明活動靜止不僅影響局部,同時也能導致全身肌力下降及萎縮。肌力下降和肌萎縮更進一步使活動受限,形成惡性循環。為了防止肌力下降及肌萎縮,每天要堅持做被動、主動活動,鍛鍊肌肉。

2.骨質疏鬆

由於骨骼缺乏負重、重力影響及肌肉活動刺激,使骨質反應增加。由於長期不活動,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鈣排泄增加。靜臥12周的病人,其骨密度可降低到正常人的40%~50%。這充分說明骨質疏鬆與患者肢體活動能力、自主生活能力及肌肉活動有關。

3.肌肉、關節攣縮

廢用綜合徵患者應做活動性訓練廢用綜合徵患者應做活動性訓練

神經系統疾病關節攣縮的存在,阻礙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是導致終身殘疾的重要原因。肌肉和關節攣縮是由於肌肉、關節及軟組織缺乏活動或被動活動受限所致。其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肌肉痙攣,在痙攣時肌張力異常增高使活動範圍受限。痙攣使膠原纖維攣縮、肌纖維彈性下降,短短几周內便可使鬆弛的結締組織變得緊密,使關節產生攣縮。其次可見的原因為疼痛、運動障礙,其根本原因同樣為肌肉關節的活動減少所致。

4.起立性低血壓

正常人從臥位到立位,由於重力作用,全身血流量大部分處於心臟水平之下,靜脈回流減少,使血壓下降,頭部血壓降低,但由於動脈壓力感受器的調節,刺激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使心臟搏出量增加,動、靜脈收縮,而確保血壓保持穩定。因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這一調節機制發生障礙,使得病人在改變體位時出現一泵列腦缺血症狀,頭暈、耳鳴、眼花、噁心,甚至神志喪失。這種由於體位改變而出現的腦缺血症狀,為起立性低血壓。長期的臥床使活動能力喪失,形成惡性循環。

5.壓瘡

因長期臥床,由於軀體的重壓與摩擦,使受壓部血液回流受阻,加之患者營養狀況不佳,局部肌膚失養,造成皮膚破損潰爛和組織壞死,如不及時處理,創面可深及筋膜、肌層、骨膜。

6.墜積性肺炎

由於靜臥,胸廓運動減少,使呼吸變快、變淺,肺功能降低。肋間肌、腹肌運動減少,肌力下降。呼吸道內分泌液墜積在肺底部,上呼吸道變得乾燥,使濕潤、清潔作用消失,咳嗽無力,沉積部通氣差,過度灌注,造成動脈氧含量低。

7.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病人,由於膀胱充盈不足、排尿不暢、尿中鈣增高、磷酸分泌排泄增加等因素誘髮結石,結石損傷膀胱黏膜及刺激黏膜,促使細菌生長,造成尿路感染。

8.深靜脈血栓

由於血液流動停滯,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高凝狀態。長期臥床不動,使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其不僅嚴重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更會導致肺及頭部的栓塞。

預防

局部廢用

①廢用性肌無力及肌萎縮研究顯示,完全不運動的肢體肌力每天可減少1%~3%。這不僅影響局部,也會使全身肌力下降並導致肌萎縮,下肢比上肢更容易發生肌無力及肌萎縮。反過來,肌無力和肌萎縮能使肢體活動進一步受限,造成惡性循環。

預防辦法:每天用最大肌力的20%~30%做運動。每天用最大肌力的50%的力量做運動。根據不同原因造成的運動障礙,選擇有針對性的運動方法,如腦血管病所致偏癱,可選擇強制性運動療法及減重行走等。訓練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②關節攣縮疼痛、痙攣、關節長時間靜止不動等是造成關節攣縮的原因。關節攣縮能阻礙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也是導致殘疾的重要原因。

預防辦法:定時變換體位,進行關節被動和主動活動。進行機械矯正訓練。

③廢用性骨質疏鬆長期缺乏負重及肌肉活動等刺激,可使骨鈣嚴重丟失。而運動可以調節神經內分泌,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

康復辦法:主要是負重運動,包括跑步、行走、舉重等。因為負重時,在壓力的作用下,會增加骨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加骨密度。如果患者不能進行自行站立,可幫助患者靠在牆上,保持70°~90°站立至少30分鐘。也可以在平行槓內站立或行走或藉助支具站立或行走。

進行力量、耐久力和協調性的運動訓練,以促使肌肉和運動器官協調靈活,減少因跌倒而導致骨折的危險。

全身廢用

①直立性低血壓正常人從臥位到坐位或立位,在重力的作用下,全身70%的血液處於心臟水平以下,靜脈回流量減少,頭部血壓因位置高於心臟而下降。長期臥床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壓的程度與臥床時間長短有關,輕者僅出現一過性腦供血不足,重者可喪失日常生活能力。

預防辦法:定時變換體位,開始時動作要緩慢,以後可逐漸提速。平臥時,使頭略高於腳,然後逐步抬高上身,從15°、30°、45°直到90°,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對健側肢體、軀幹及頭部做阻力運動,增加心搏出量。

②靜脈血栓由於長期臥床或下肢癱瘓者的血流緩慢,容易形成靜脈血栓,而深部的靜脈血栓一旦脫落則易造成肺或腦栓塞。

預防辦法:抬高下肢和經常活動下肢。

③其他心功能、呼吸功能、泌尿功能、消化功能、內分泌、代謝功能、精神及認知功能的改變,都是廢用綜合徵的全身異常表現。

預防辦法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的運動訓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